文/壹默了然
1.
同學聚會上,一群已婚女人湊成一團,七嘴八舌地訴說著自己和婆婆之間的戰爭,各種矛盾,各種控訴,各種怨恨。聽者腦補著畫面,真是一地雞毛。
A現身說法,結婚前,婆婆對我可親熱了,我暗自慶幸自己遇上了個好婆婆。誰知結婚后,婆婆覺得我都嫁她兒子了,對我的態度那是一瀉千里。剛嫁過去那段時間,我還特意花了很多心思摸清婆婆喜好,然后投其所好,經常給她買些吃的用的??善牌攀窃趺炊嘉娌粺幔趺春宥紱]用,給買啥都說花的是兒子的錢,對我怎么樣都氣不忿。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婆婆覺得你還能跑是咋地?就越發肆無忌憚。
陳述完事實,A坐而論道,所以,婚后千萬別和婆婆一起生活,也盡量少來往。過年過節過生日聚一聚,老人生病去問侯一下該伺候伺候,沒事沒在一起摻和,矛盾多的是。
B連聲附和,我就是這樣過的,我們不和公婆住一起,平時接觸也不多,有事才走動一下,所以倒也沒什么好吵的,自己過好小家才是真的。
她倆的結論是,婆媳只要不住在一起,基本都親親熱熱和和美美。一旦住在一起,難免雞飛狗跳。
C一拍大腿,懊惱至極,我知道的遲了,剛嫁我老公時,覺得公婆都很好,就一起住了。事實證明一起住之后矛盾就多了,彼此就產生了厭惡心理。后來發覺實在不能住一塊了,就分開了,可是再也回不了以前那么好的關系了。
D說,哈哈,我婆婆是自動遠離我們,不和我們一起住。婆婆是一個居士,自己整天忙著吃齋念佛,拿著退休工資游覽佛教圣地,一心向佛,對我們不管不問不攪合,什么忙都幫不上我們,但從不搗亂。同在一個城市一年到頭也只是過年才到我家看看孫子,平時她都忙得很,想去看看她還要提前約時間。她住在廟里學佛念經,就差沒出家了。
眾人忍俊不禁,點評說你婆婆真有意思,還得預約,跟企業管理似的。D說,結婚十多年了,一直這樣。老太太不是一般的犟,我們也習慣啦。
還有說,婆媳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老公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碰上個思路清楚腦子活絡的老公,兩頭擺平,倒也省心不好。
2.
只有欣然微笑著坐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既不插嘴發言,也不評頭論足,一臉的安然祥和。
女人們唾沫四濺,持續熱議了兩個小時后,控訴的也差不多了,安慰和建議也收獲的七七八八了,這才注意到一旁的欣然。
A問欣然:咦,你不是嫁了個外地老公嗎,婆婆好相處嗎?
欣然甜甜一笑,說她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公公婆婆遠在千里之外的城市,由大哥二哥照顧著。她和老公每年回去看望兩次,留下一些錢孝敬老人家。每次見面相處的那幾天,大家都親親熱熱客客氣氣的,公公婆婆疼她都來不及,哪里還會有什么爭執。
欣然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自小就非常疼愛她。待她婚后有了孩子,同城的父母就搬過來幫她帶孩子,洗衣做飯家務全包。
丈母娘大多是很疼愛女婿的,欣然的媽媽也不例外,把女婿當兒子一樣看待。欣然的老公在這般疼愛下,對丈母娘自然是格外地尊敬又親近,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她老公一度笑稱,他是安心“嫁”給了欣然家。
從來沒有經歷過婆媳大戰的欣然,比起其他同學來,心態明顯要平和許多,臉上的肌肉也沒有其他人那種緊繃感。
3.
A又開始總結陳詞,我說吧,婆婆和媽媽永遠都不一樣。丈母娘一般都對女婿好,因為希望女婿對女兒好。婆婆對兒媳婦好的則很少,覺得你是把他兒子給搶走了。
B說,那你的意思是,要避免婆媳大戰,只有招女婿了。
C說,說的輕巧,我們這代大多是獨生子女,哪有那么容易招上門女婿。本地男人即使自己不介意,他們的父母也不會答應,要么像欣然那樣,找個外地的。
D說,古戲里一直演的是新科狀元招駙馬,或是狀元巧遇達官貴人的女兒拋繡球招夫婿。其實男人們也想攀高枝找白富美,也想少奮斗幾年。不是招女婿難,而是普通人家招女婿難。
欣然和老公交往時,而今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ABC幾個同學,當初也曾一律不看好她和她的那個外地老公。她們有很強的本土優越感,潛意識里認為外地人和本地人是兩個物種,難以融合。有時候,欣然也不太明白她們這種優越感從何而來。
如今,她們和同樣擁有這種優越感的婆婆們天天雞飛狗跳烽煙四起,日日上演著市井而狗血的肥皂劇,不遺余力地相互消耗著對方的精力和生命,想甩手卻又沒有能力逃離。
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權利,只是選擇過后,就得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抱怨和事后諸葛亮,都是無濟無事的。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