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我研究家譜二十余年,收藏家譜不計其數。和圣柳下惠后裔世代傳承2700多年的《展氏族譜》,尤為罕見,極其珍貴。根據該族譜的記載,柳下惠子孫,曾經在其身后,遭遇過兩次鮮為人知的天災人禍,兩次遭遇“滅門之災”。一次因“滿門抄斬”,子孫幾乎被殺盡斬絕;一次因山東“蝗災瘟疫”,子孫幾乎因瘟疫死絕。如今聞之,仍不禁毛骨悚然,令人心有余悸!
我手頭的《展氏族譜》,是光緒乙酉年木刻本、民國5年平陰共和石印局的石印本與展氏家族1985年的重修本。據說孔府檔案,還保存有更加古老的道光版本。由于世代傳刻,內容大同小異。該族譜傳承有序,譜系完整,一代不缺,從柳下惠至今,約已傳承90代。柳下惠上追溯至黃帝,下可代代相傳到如今。單從柳下惠算起,該家譜也比媒體報道的“世界上最長的孔子家譜”早160多年,畢竟孔子比柳下惠晚出了160余年。
根據該族譜記載,始修譜系的是柳下惠8代孫展邁。其族譜記載道:“展邁,字子越,不求利達,銳志潛修,仰承先德,創修世系,以垂于后。”柳下惠10世孫展瑞,又進行了第二次續修,其家譜有這樣的記載:“展瑞,字伏圖,瑞祖景慕先烈,介節自持,仰述祖德,垂為家范,與世系自終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魯道范,夫圣妻賢,三黜不去……’”之后歷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清以迄于今,展氏子孫續修族譜達十余次。
該族譜記載“始祖和圣,諱獲,字季禽,魯公族上大夫,食邑柳下,謚曰惠。生于故縣,長于堰頭,葬于故趙村。二代:喜,魯公族,上大夫。子一莊叔。暉,子一虞叔。三代:莊叔,字恪,魯公族,上大夫,與季文子同朝,季氏專政,不能有為。子二:大閑,被害;卓。虞叔,子二:既輔、明吾。四代:大閑,被害,無子;卓,字孟立,魯公族大夫,與公子子仲相交善,遭南剻之叛,平子怒,子仲因誤卓與同謀,戮其滿門,臨難大呼:‘無辜受戮,天其鑒之,凡我族人,倘有漏網,勿仕宦途’。子二:淇、溱;既輔,被害;明吾,被害。五代:淇,被害。溱,在外戚家,聞兇變,逃于齊,改姓柳。子二:如心、念祖;六代:如心,歸魯復姓,子一岐;念祖,未歸魯,姓柳。其后有仕于秦者,家于河東者,遷居解縣者,散處遠鄉,不便合譜,故謹記其事,使族輩知柳展一本同體之由也。”
根據以上內容記載,可知柳下惠的曾孫展卓,因為與公子子仲同相,而后蒙冤罹難,遭遇滅門之禍。根據族譜所載,被殺的就有5人,唯一一個漏網躲過滅門之災的是柳下惠5世孫展溱,由于當時他在外戚家,聽到兇變后,逃避到齊國,改姓柳,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回到了魯國,恢復展姓,成為現在展姓的祖先,另外一個兒子仍姓柳,應該是現在柳姓的祖先。
根據該家譜記載,柳姓是展溱因避禍而改姓,與柳氏因柳下惠“食采柳下,因以柳為姓”的傳統說法,有很大的區別。該族譜的發現,對于柳姓的來源,提供了一份難得的新史料。
據查,柳下惠子展喜、孫展莊叔、展虞叔等,在史書上均有記載,可見該族譜資料可信度極高。過去史書對展喜、展莊叔、展虞叔雖有記載,但不知道他們與柳下惠的明確傳承關系。該族譜的發現,對于許多歷史人物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貴史料。
根據該族譜記載,柳下惠15代孫“展孚”名下,有這樣的記載:“祖遺簡冊,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終日號泣”。至今讀之,作為后人的我,仍扼腕嘆息,痛惜不已。至今鮮見柳下惠的著作,應該與這次“焚書坑儒”大有關系。
根據該族譜對柳下惠20代子孫,有如此的記載:“自漢平帝元始元年,山東大旱,有蝗蟲兼有瘟疫,人死七分,逃災者十有八九,齊魯幾無人矣。”從上可知道柳下惠20代子孫,曾遭遇過一次天災人禍,子孫幾乎因瘟疫死絕。據家譜記載20代子孫共55人,明載病亡者31人,無后者22人,有后者僅僅5人,21代僅有13人(無子者,仍有4人),比前代銳減了4倍。該族譜對21代孫展武,有如下的記載:“展武,字國柱,號紹光,公性至孝,因父多疾,樂意岐黃之術,隨精于醫。”也許因為展武的精于醫術,20代的展氏族人,沒有因瘟疫和大旱而死絕,展氏一脈才得以延續,三千年族譜,也才因此得以保存至今,可謂慶幸至極!
展氏族譜,從黃帝而下,周文王、周公、伯禽、魯孝公、柳下惠直至當代,一脈相傳,從未間斷。該族譜應該是保存完整的世界上最長的家譜之一,它是一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歷史文物,我與展氏族人將共同去努力,將它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做好展氏族譜的研究、宣傳與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