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能讓一名普通人成為殺人犯?
幾十年?還是十幾年?
幾個月?還是幾天?
這檔真人秀告訴你,72分鐘就夠了——
達倫·布朗:推
Derren Brown: The Push
豆瓣評分8.0。
網飛出品,導演達倫·布朗,一位不走尋常路的心理學研究者和魔術師。
2003年干了一件聞名世界的事,拿手槍對著自己腦袋玩“俄羅斯輪盤賭”。
“俄羅斯輪盤賭”,一種殘忍的賭博游戲。
賭注是人命。
規則如下:在左輪手槍的六個彈槽中放入一顆或多顆子彈,任意旋轉轉輪之后,關上轉輪。
參加者輪流把手槍對著自己的頭,扣動板機。
中槍的當然是自動退出,怯場的也為輸,堅持到最后、沒死的就是勝者。
這一游戲曾在電影《湄公河行動》里出現過。
當時就被震驚了,人命如草芥,這是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
這一次,達倫·布朗依舊沒走尋常路。
他從心理角度解讀人性弱點之一“社會屈從性”,72分鐘成功讓多名普通人成為殺人犯。
注意,這不是假想,也不是電影,是真人秀,是實實在在發生了的真實事件。
4名普通人,分別進行72分鐘的模擬測驗,其中3名將人從樓頂推下。
4名普通人事先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參與一個電視節目。
達倫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知道你們好奇,解說這就奉上。
影片開頭是達倫做的一個小測驗,用以證明人的屈從性很可怕。
達倫安排演員給某家咖啡館服務員打電話,演員自稱是警察,說他們店里有位推著嬰兒車的女士不是嬰兒的媽媽,是兒童綁架犯。
演員讓服務員聽從自己的指令,支走女士,把嬰兒車從咖啡館推出來。
當然,女士也是位演員,嬰兒車里的嬰兒只是模擬道具。
不過咖啡館是真的,服務員是普通人。
驚奇的是,服務員真的照做了。
沒有核實警察的身份是真是假,沒有核實女士和嬰兒之間的關系,僅僅通過電話里一個陌生人的說辭,就真的帶走了嬰兒。
試想一下,如果犯罪分子設計這樣一出戲碼,完全不用自己出手,普通人就能幫他們完成偷孩子的行動,這該多么可怕?
看樣子,做人還是不能太單純,保持一顆求證的心很重要。
然而,好戲還在后頭。
基于此項測驗,達倫決定計劃一場大測試,即說服某個人殺掉另一個人。
不過人選也是經過千挑萬選的,2000人報名,最后選擇了社會屈從性最強的4人。
怎么選呢?
從2000個人里挑選出24人,通知他們來面試。
達倫先找來3名演員假裝也是來面試的,鈴聲響一次,他們坐下,再響一次就站起來,這樣循環重復。
如果你跟著3名演員坐下、起來,證明你的社會屈從性較強,反之則被淘汰。
一番測驗下來,達倫選出4名屈從性最強的人。
但是呢,也通知他們被淘汰了,目的是為了讓測驗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
而計劃正在悄悄進行,演員扮演社會角色,和4名選中者接觸,以拍賣會發起者的身份邀請他們來參與一場名為“推手”的慈善拍賣會。
拍賣會現場共安裝了50個攝像頭。
達倫則坐在某個隱蔽小房間里,監控現場和發布指令。
為了讓拍賣會顯得更真實,達倫甚至說服數位英國家喻戶曉的明星錄制祝福視頻,并在現場播放。
在選中者進入拍賣會場后,實驗正式開始。
整個實驗過程經過精心設計,通過一個又一個小關卡,讓選中者一步步走進陷阱,最后成為把人推下樓頂的殺人犯。
克里斯是4人中的一個。
29歲,某家公司的總監,身形高大,長相帥氣,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比較滿意。
應邀參加拍賣會,本意是為了多結識幾個成功人士。
湯姆,扮演此次拍賣會發起者的演員,也是邀請克里斯參與拍賣會的人。
在湯姆的引薦下,克里斯結識拍賣會上的人。
第一個小關卡,因為素食糕點還沒送到,湯姆需要解決這一問題。
湯姆讓克里斯幫助自己,把葷食中的一半糕點插上素食旗幟。
克里斯沒有說話,絲毫沒有猶豫,完全照做。
甚至和湯姆一起將糕點端到會場空桌上。
第二個小關卡,湯姆介紹大富豪伯尼給克里斯。
伯尼是拍賣品的捐贈人,此外,他還將額外捐助500萬英鎊。
所以,湯姆需要小心招待伯尼。
僅僅因為湯姆一個點頭、一個眼神,克里斯就跑去拿香檳給伯尼。
發展到后來,只要湯姆發出命令,克里斯就照做。
幫伯尼拿包,拿衣服。
在這過程中,第三個關卡如期而至,這一關情況升級。
湯姆借故走開,克里斯單獨和伯尼相處。
伯尼發現拍賣會的定價有問題,明明定價20000英鎊的拍賣品,變成了2000英鎊。
伯尼氣急,拿著彩頁就去找湯姆理論。
爭論過程中,伯尼倒地身亡。
湯姆沒有叫救護車,反而勸克里斯和他一起藏匿尸體,好讓拍賣會順利進行。
克里斯有過質疑,也曾堅持要叫救護車,結果還是被湯姆勸服,和湯姆一起把尸體放進木箱。
你以為這就完了?非也!
這才只是開始,
謊言一旦開始,就要用無數謊言去圓。
伯尼死了,而克里斯被人“錯認”成伯尼。
第四關卡,克里斯在湯姆的慫恿下假扮伯尼,并上臺發言。
關鍵是,拍賣的物品中就有木箱子。
和他們藏匿尸體的木箱一模一樣。
情急之下,湯姆又出了主意,讓克里斯參與競拍,務必把箱子拍下。
結果,又一個木箱子被推了出來!
到底有幾個木箱?
湯姆和克里斯回到房間一看,原來是虛驚一場,裝著伯尼尸體的木箱還在原地。
在湯姆的建議下,兩個人把尸體搬到輪椅上,由湯姆開路,克里斯推輪椅,假裝伯尼喝醉了。
湯姆說什么,克里斯一一照做。
盡管克里斯也有過猶豫,但最后還是做了。
第五關卡,這是個難關,尸體怎么處理?
還是湯姆建議,將尸體放到樓梯下,假裝伯尼是自己喝醉了從樓梯上滾下來的。
克里斯表示了同意。
但當湯姆說,尸體上需要有淤青,建議克里斯對尸體踢幾腳時,克里斯明確拒絕。
這是實驗開始到現在,克里斯第一次拒絕。
不用擔心,實驗依舊繼續。
第六關卡,最后一個關卡,其實伯尼沒有死,只是得了一種嗜睡癥。
睡著就像人死了一樣。
謝天謝地,原來伯尼沒有死。
湯姆和克里斯虛驚一場,向推手董事會坦白一切。
就這樣,他們把董事會成員也拉進了這個怪圈。
但是醒來的伯尼生氣了,昏迷中聽到湯姆和克里斯商量踢他幾腳的對話。
伯尼情緒特別不穩定,背坐在天臺邊緣,聲稱要告他們所有人。
怎么辦?
這時候有人建議克里斯把伯尼從樓頂推下去,這樣就能解決所有麻煩。
你猜,克里斯有沒有推?
前面已經透露,4名選中者,其中3名伸出了罪惡之手。
至于克里斯有沒有成為殺人犯,這里保留一點神秘,答案由你們來尋找。
因為其實有沒有推不重要,重點在于這個實驗告訴我們:
我們很容易成為社會屈從性的奴隸。
縱觀整個計劃,發生的事情并沒有多么不可思議,甚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
而我們是會不自覺參與到其中?還是勇敢說“不”?
旁人的建議,勸阻你別太麻煩直接這么做,省事!可是不知道,這一過程中你省去了最正確的選擇,省去了自己的選擇,可能,還省去了自己。追隨潮流,跟隨人群并不是錯,錯在失去自我,失去特性,迷失在茫茫人海中,成為人云亦云的一份子。
相信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的開始都會滿心期待干勁十足,可是能否堅持到底,不忘初心,緊追目標,還是變得油滑圓潤,得過且過混在其中,像《訓練日》里的阿隆佐,一步一步變成那個自已一開始最恨的人?
說多了,可能也偏題了。
最終也還是希望我們都能做自己,敢說“不”,不會被旁人隨意左右,在自己人生路上,能拼搏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
B站有可看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