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贊同這樣一個觀點:微信朋友圈已經漸漸變成了個人價值觀的試金石,它會三觀相同的人越走越近,反之越走越遠。
最近,在看《人工智能》和《像TED一樣的演講》,當初在書店看到,選擇購這兩種書的目的是:人工智能時代真的來了,生活在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當下,想涉略一點相關知識,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觀念不至于被大環境淘汰。至于后者,一方面我深知擁有高超演講技能的重要性,這也有助于我平日的授課;另一方面,TED是目前公認的Level最高的演講平臺之一,其演講主題豐富且有一定的可思考性。所以選擇了這兩本書啃讀。
今天上午,一同事見我看《人工智能》,很是驚訝的說:“最近在研究這方面啦?”我笑笑,他又說:“這個是一位頂尖專家帶著一幫專業人士做的事情,我們不懂,也用不著懂。”本來還想跟他順著這個話題聊上幾句,聽他這樣一說,我徹底決定放棄交流,腦子里浮現一句話:“夏蟲不可語冰。”
臨睡前和一位有同樣愛好的朋友聊到閱讀,有感而發,饒有興致地發了一條朋友圈,并配圖最近在看的幾本書,內容大概是:“就像合理膳食需要補充不同種類的營養一樣,我們讀書也要不同行業有所涉略,因為我的生活不僅僅是三尺講臺。讀書、成長,是自己的事情,很欣賞那些公眾場合可以天文、財政、野史、金融侃侃而談的人,這樣的人很有魅力。”
早晨起床,發現這樣一條評論:“你這個TED演講又不適宜小學的學生,看了講給誰聽啊?”看完這條評論,我并沒有回復他,思考片刻,點擊“刪除”,刪了這條朋友圈,同時也設置了“不看他的朋友圈,”“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
三觀不同,何必強融?讀書,如人飲水,書中百味只有自己知曉,生活,亦是如此。謝謝你的評論,讓我明白,我們,沒有必要再互看朋友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