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兩萬字的文獻綜述之后,整個人都有種升仙的感覺。不知圈里的小伙伴是否有此同感,在完成一件遲遲不能動筆、最后硬生生地碼完所有字的差事之后,內心反而會升起一股持續的暖流,總覺得接下來的日子,憑著學術的敏感和積累,幾乎就能完成一本巨著。
想來想去,做學問是件先苦后甜的事,洋灑萬言固然是一種情懷,卻也要冒著掉頭發一覺到天明的風險。君不見,君子學人又有幾人不曾少年白頭或中年謝頂而能成就曠世巨作和著述等身?于是,果斷地去理發店把僅有的劉海剃成毛寸,以削發明志,矢志于學。
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想來也是悟透了做學問的真諦,方能一心一意賣身于人類最高智慧之壇。不過孔子之時,學問尚不過《周易》《詩經》《尚書》,常見不過三代之禮,于孔丘老人家73載生命之旅還是綽綽有余。而吾輩學人生于兩千多年之后,集體無意識已然積累夠多,何況古今中外先輩著述浩繁,豈是我輩區區數十載時光可得而盡?
幸好子曾經曰過:“其生也有涯,其學也無涯。”倒是給后人留了足足的余地,想來也是怕后起之秀斷了他老人家的學術香火,才如此雞湯般地激勵著打了雞血的后生,踵武前行,亦步亦趨,傳承中華民族之血脈,憑一腔赤誠和少年白首禿頭,為著人類的公知而踽踽前行,青史留名。
于是,還是標題那句話,有生之年要把學問這件“苦逼”的事干好,之所以后來加了引號,實則是因為苦中作樂,亦未嘗算是真苦逼,畢竟由知性到理性再形諸鉛字文字,多少還是懷揣滿滿的成就感的。
吾輩學人,愿企共濟,學海無涯,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