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宿舍真的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
它像是一群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的共同的家,但卻又不像在自己家那樣好多事情都可以做,不受任何拘束,可以好多天不洗漱不洗衣服臟衣服臭襪子滿天飛,在宿舍就不一樣了,舍友們像是一面面鏡子,有對比,有傷害,有各種嫌棄,當然排除那些臉皮特別厚特別邋遢的人。
與此同時,在宿舍也可以只穿睡衣不穿內衣或者干脆不穿溜達,這在有的人自己家里是不被家人允許的,似乎這是是在宿舍這樣的群居生活里才有的特權。
比如晚上睡覺關燈這件事。
宿舍里,總有那么幾個開著燈是睡不著的人有的人哪怕是有一點點光都不行。比失眠更痛苦的存在,想睡而不得睡。只能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或用眼罩蓋住眼睛,或直接鉆進被子,即使是做了各種防光的措施,依然還是睡不著,怎一個煩字了得。
我就是開著燈睡不著的群體成員之一。所以我特別羨慕那些有熄燈制的學校,每每聽到遠在它省的同學抱怨說,我們學校晚上10點就熄燈了,真是不讓人有夜生活了呢!于是只能回到各自的床鋪上打開小臺燈,可是太亮的光對懼光的人來說還是一種折磨。
二
我覺得臺燈與白熾燈還是不一樣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當宿舍的公共燈還亮著的時候,往往會給我們傳遞一種信號:還沒熄燈啊,那就繼續玩耍,怎么鬧都行啊!而當打開臺燈的那一剎那又有這樣一種信號:這是我個人的秘密空間與秘密時間的過程,即專注于自我。管他們在干嘛呢?我在干什么別人也不知道。
臺燈的開啟又為躺在那個床上想睡覺的人雪上加霜,心心念念地在心里默念:他啥時候才關臺燈呢?都快0點了,再睡不著明天還怎么早起啊!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第二天早上想早起,鬧鐘響了n 次依然不想起的原因。明明想著第二天早上無論如何一定要早起背背單詞跑跑步什么的,可是早上一醒來:不是被自己帥醒,而是臣妾做不到早起啊!好了,減肥自我提升的目標又離你遠了一步。而罪魁禍首竟是那一抹光!
各種flags倒了一片,就那樣惡性循環循環……對自己說,放棄吧,太難了,我根本就做不到!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六點起跟八點起有什么區別?區別大著呢,整整多了兩個小時,想想兩個小時能做多少事了。曾經看到李筱懿老師的采訪,當聊到作息時間時,她說自己每天晚上九點半就必須要上床,早上四點半就起再晚就睡不著了,寫作兩個小時之后再做做早餐運動運動什么的。
清華畢業的理工男職業充電寶創始人阿何在他文章里也說他早上五六點鐘一定會起床,除非身體的原因。
我覺得,這樣的人,不成功都沒天理了,沒有氣質都不行了。因為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具有超強的意志力,懂得堅持和放棄。
而做到早起,往往需要早睡。對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來說,早睡太難了,甚至比早起難一百倍都不止!你要問我有什么辦法?那倒是真有一個,最簡單粗暴的就是:
現在,立刻,馬上放下手機電腦,遠離一切電子產品。記住是:立刻馬上,now!
不僅如此,別的想做的事或者不想做的事也是一樣,立即開始,立即停下!不要猶豫,不要徘徊~
五月不減肥,六月徒哀傷?現在就動起來呀。堅持不了?那姑且偷個懶,滿足一下大腦的需求,要不然帶著不滿的情緒鍛煉對身體也不好。
我前幾天立下個flag——要每天跑步,誰知道跑了兩天用力過猛,腿酸得不行,上床都很吃力。后來我干脆不跑休息了幾天,現在跑起來腿根本就不酸了,而且運動量還上去了,4公里下來大汗淋漓的感覺真是痛快。
三
回到宿舍關燈問題。
對于那些對睡覺條件要求不是很苛刻的人來說,尤其是那些令人羨慕的秒睡群體,不關燈意味著對他們沒有什么入睡障礙。
每個宿舍也會有這樣的人在,同樣的條件下,即使各種震天響的說話聲音樂聲等高分貝的聲音存在,秒睡的人能快速入睡,并時不時地傳來鼻息聲,而這會讓那些懼光者更加焦慮,更加睡不著!
沒辦法了,只好起來再刷一遍手機,刷著刷著燈關了,也不吵了,同時也清醒了,陷入孤獨中,黑夜里的孤獨的思考者。
為什么有的宿舍就是不能早些關燈,早點開啟他們的小臺燈呢?
包容與縱容,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已經約定俗成地一般達成了不到某個時間點,不會熄燈的共識,并且在不同的宿舍里有不同的熄燈點,早的還行,晚的能折磨死人。
于是宿舍中的人們就什么都變得相似了,作息,看什么電影,追什么劇,玩什么游戲……包括那些原本想早些睡的人逐漸睡得晚了。
四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開著燈睡不著,而是沒有聽見“啪”的那一關燈的瞬間帶給我們的心安,帶給我們的“這一天就這么結束了”的心理暗示。因為關燈之后的好一段時間內,仍舊睡不著。
做一個早些關燈的人吧,為了那些飽受失眠之苦的人,為了每一個想早起為自己夢想奮斗的人,可能你的一個小舉動比如“啪”地那一聲,你已為這個世界創造出了一個偉人。
因為他們真的很痛苦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