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職場遭遇
不久前,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費了很多心思,做了一份年度營銷策劃案提交給領導。我宣講完后,領導提了幾點意見:主題方向是否最優,方案是否具備可落地性,新的營銷方式是否經得起論證等等。憑良心說,領導的態度比較客觀,意見也很有道理,在會議上我連連點頭稱是,可是天知道我心里一千個一萬個不開心。一連幾天,我都為此事悶悶不樂。一位關系不錯的同事問我:“你最近怎么啦?看上去好憔悴……”
“?。坑袉??沒事兒,可能是沒休息好吧?!蔽倚睦镆惑@,不想被人看穿自己的小心思,故作平靜地回答??墒俏抑溃因_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我就是不開心,就是不喜歡被人否定,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不行嗎?我在心底咆哮。
Part2自我反思
過后,我冷靜下來,問自己:你的狀態真的這么糟糕嗎?
我把自己當成同事,跳出來觀察自己的狀態,嚇了一跳:
沒精打采。無心打扮。低頭走路。心事重重的樣子。不愿跟人多說話。對周圍的人和事失去興趣和耐心。
天啦,這是我嗎?我不敢相信??蛇@就是事實。在我身上,這種狀態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我一直刻意逃避,從來不敢正視它。
可是問題出在哪里?我問自己:
1.你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對方的態度嗎?如果說對方是以批評輕視這種負面態度出現,那么不開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對方只是客觀表述不同意見,你為什么不開心?對方并沒有錯,可你為何不能釋懷?是對方的觀點嗎?可你明明知道,對方說得有理有據。
2.你希望對方是什么反應?
當你提出一個方案時,你希望對方連連稱贊表示認同,可是沒有任何人敢說自己提出的方案是完美無瑕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對方的反應就不可能是你理想中的狀態,而你,對于結果應該有心理預期,別人的反應至少有如下幾種:1.完全贊同;2.完全不贊同;3.大的方向上表示贊同,細節不贊同;4.大的方向上認為還可以有更優選擇;5.方案中某些點有可取之處。憑什么你認為結果只能是第一種呢?
3.什么樣的情境下你的狀態最好最開心?
當你被人夸獎獲得認同時,你的狀態最好最開心。等等,意思是你的開心竟然是由別人決定的?!你的自我價值竟然是由別人評價而來?當周圍的人對你表示不認同,你的價值感立刻降到最低,情緒立刻跌落谷底,只想躲進自己的世界,不愿接納其它的可能性??墒莿e人只是表示不認同你的意見和觀點,并不表示否定你這個人啊。而且就算是別人否定你,你就真的毫無價值嗎?
我終于明白了,我的思維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
不認同我的觀點——不認同我個人——自我評價差——價值感低——陷入低谷
這個發現讓我太震撼了。
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我的精神狀態,想要改變消極狀態,必須升級思維模式:
否定觀點≠否定個人
提出觀點≠接受觀點
社會評價≠自我評價
4.如何升級思維模式?
我曾經讀過一句記憶深刻的話:
我們過分受到外界評價體系的影響,在于我們沒有建立自己的價值評價體系。
因為沒有建立自己的價值評價體系,所以依賴別人的評價,渴望從別人的認同中找到價值感。
更直接地說:我缺乏自信。
這種感受跟隨我多年,無論我取得什么樣的成績,短暫的開心之后,我又陷入了不自信之中。
從小,我就覺得自己個子矮小,相貌平凡,而且性格懦弱,膽小如鼠;再大一點,我自卑于家境的窘迫和性格的內向;即便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帶給我的也不是自信,而是更深的自卑,自卑于自己的外形,家境,見識的淺薄,能力的不足,這種自卑感是如此強烈,縱然我能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縱然我能屢次獲得獎學金,縱然我參加各種社會實踐自己養活自己,仍然不能抵消我的自卑感......
哎呀,原來我不開心的源頭,在于我一直不肯接納真實的自己,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的自己。要是有人對我說“你很漂亮”,我想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不不不”。事實上,自卑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感受,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為什么不能坦然接受真實的自己呢?
Part3行動起來
找到了問題癥結,那么從今天開始,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積極一點,樂觀一點。
我正式在房間貼下了這樣一些話:
“你很漂亮”
“你身材很好”
“你非常棒”
“你的每一天都有進步”
“你一定會成為你理想的樣子”
......
當我有意無意地看著這些文字,一種奇妙的感覺從心底生出,原來,肯定自己是這么美好的事情。
當我行動起來,開始閱讀,寫作,跑步,并且記錄下每一項計劃“完成”“完成”“完成”的時候,我的信心增強了一點。
當我遭遇職場或生活中的否定時,我會告訴自己我依然很棒,而且我又獲得了看待問題的另一個角度。
PS:
思維里的這面墻,堵我這么多年,直到今天我也沒能完全拆掉,可是,又能什么關系呢,我已經學會了和它友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