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單線思維向雙線甚至多線思維發展
——讀《我們為什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有感
很多人都有一段比較聽話的時間,那段時間我們稱之為——小時候。我小時候也很聽話,奶奶讓我做什么幾乎都是不打折扣地完成的,她要我叫人我就叫人,要我跑腿我就跑腿,要我洗碗我就會洗碗,情不情愿,做不做得好是一回事,但幾乎都不會拒絕,都會去做的。奶奶的口頭禪就是:乖,要聽話。在家里要聽她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這是她對我最樸素同時也是最嚴格的教育。所以,我在初中之前沒在外面留宿過,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家里也沒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是初中的時候在李玲家里玩到很晚,戰戰兢兢地打電話告訴奶奶今天晚上不回去了,然后奶奶說可以時,我的興奮不亞于考到第一名或者得到爺爺偷偷買給我的甜筒。
聽話,這個觀念在很長時間內曾經深入我心,成為我處理自己與外界關系的一種方法。我不善于思考,更不會反駁,只會聽話。聽話,奶奶高興,老師喜歡,那就聽話吧。慢慢地習慣這種單線思維,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曾享受到它帶給我的好處。比如說考高中,因為心中沒有雜念,所以即使很愚笨通過努力最終也考上了。上大學,即使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也還過得去。認定一件事情就去做,對我來說似乎就是這樣的。這種思維在對帶某些事情上是有不錯的,但在對待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卻不理想。因為習慣了聽話就不會去想事情,會缺乏一種能力——獨立思考,就只能依著感情去橫沖直撞。
比如說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首先想到的不是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反擊回去。比如說整個暑假都待在家里,又不做什么事情,惹得貓嫌狗憎。比如說不顧公司挽留執意在十一月份回長沙,孤立無援,花光自己的所有積蓄,手機被偷,卡上只剩下80多塊錢,日子都差點過不下去。比如說為了實現爺爺去北京的心愿而沒有預留好其他資金,碰上纖維瘤發作只好向母親要錢而受盡屈辱。比如說去年爺爺發病聽信媽媽一方面的話而胡亂責怪表哥,比如說聽到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觀點時,第一反應就是反駁、憤怒、爭吵而不是探尋不同點以及思考立論正不正確等等。
這些事情綜合概括就是一根筋,做事情只考慮一個方面而不考慮其他。表現為固執、做事沖動,情商低下,自私,目光短淺等等。后果就是貓嫌狗憎,人人討厭。深究原因只有一點 —— 缺乏思考。因為不會思考,所以只好橫沖直撞。
那么如何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呢?
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先不要急于去下結論,而是著重去觀察,思考,在驗證我們的觀點的時,仔細觀察我們的證明方法是否有錯誤。開始的時候,可以試著用個別的例子來證明你的觀點,慢慢的,可以嘗試用大概率事件或者數據。在看別人分析問題的時候也一樣,著重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結果。
當別人提出和我們觀點相左的思想時,控制好你的情緒,別上綱上線(什么叫上綱上線呢?比如說昨天晚上答應了去洗碗,今天早上發現并沒有洗,那么說他沒有洗碗,是在陳述一個事實;說他說話不算話,講話沒誠信就是上綱上線;說他不把你的話放在心上,或者直接說他不重視你那就是苛求了。一般這種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就事論事,別給自己添堵)仔細聆聽別人的觀點和見解,看看他們在說什么,根據什么來立論,怎樣推測的。他們說得正確的地方,可以學習。他們說得不對,找出他們說得不對的地方,向對方提出來,幫助他改進。
說簡單點說就是用提問來代替反駁和責怪。這樣做的好處是給了別人思考的時間,比直接灌輸觀點或者強硬地下結論要有用得多。
操作起來就是:
第一步,控制情緒
第二步,觀察事物,思考觀點和證明方法
第三步,舉例論證,使用事件或者數據
第四步,聆聽他人觀點,思考立論和推測方法
第五步,用提問來代替反駁和責怪
當你做到這些你會發現由單線思維向多線思維發展并不是那么難,考慮周全也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形容詞或者別人家的專稱,你也可以在保持自己的觀點的同時兼容別人的觀點。如果你有理,甚至能使人心悅誠服!
如果你暫時不明白這些道理,做不到這些,那么也沒關系,誰的人生不走彎路?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你明不明白,都得多讀書!
老子曾說: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意思就是不尊重老師,不愛惜物資,雖然聰明卻是大大的迷糊啊!
看看書本的觀點,學學別人的推論,對比下自己的思考方式,你會明白自己差在哪里,應該從哪里去改進。思維方式變了,你的世界的改變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