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沂山書院
親子培訓班的所在地,自駕車車程不到30分鐘就是老師的沂山書院。正因如此,我心里就多了一種‘朝圣’的感覺:我每天說話的聲音低低的,呼吸輕輕的,生怕驚擾了書院的安靜。
就這樣靜靜的待在書院附近就好,從來沒奢想過能有一天會去到沂山書院的里面。沒想到,老師竟然邀請我們全體親子班的同學去沂山書院參觀,并親自接待。要知道,老師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最珍惜的也是時間。老師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如果大家看過了老師的書《一個人的西部》,您就知道,時間對于老師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了!
一個忽閃著水靈靈大眼睛的姑娘,把眼珠獻給了你;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把懷里肉嘟嘟粉嫩嫩的小寶貝送給了你……這些比喻中得主角,都把自己的‘生命’’貢獻了出來,您想會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心甘情愿這么做呢?我想一定是因為一種高于‘生命’的愛吧!這不是小愛,是大愛!
在聽到去參觀書院的通知時,我感受到了老師的真心,感動的淚濕眼眶。
在爬完沂山后,人困馬乏的78人的大部隊來到了書院,工作人員安排的貼心又科學。人還沒落座,清涼甘甜的西瓜就擺上了桌。小小的一角西瓜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在親子培訓這么緊張的時間安排下,工作人員什么時候去買的西瓜?78人吃的西瓜得有多少斤?這些柔弱的姑娘們怎么搬回來的?切完了一盤盤送到會客室,又把一盤盤的西瓜皮拿回去,來回走了多少趟?我們吃的哪是西瓜啊,都是一顆顆的真心啊!
? 順著工作人員的指引,我們看到了一面一面的圖書墻,心里的震撼自是不言而喻。我仿佛看到了老師在書院里每個書架前,每張書桌旁看書的身影,老師也會累吧?看久了脖子也會僵硬吧?為了傳播大善文化,老師辛苦了!
? 讓人意外的是,我們竟然被引領到了老師的臥室。在一個家庭里,最隱秘的就是臥室了,不是非常關系,是不可以出入主人臥室的!老師又喜靜,卻開放臥室讓親子班集體來參觀,這其中的真情、真意,讓人感動至極,不禁潸然淚下!
? 老師的臥室很樸素,一張簡單的木板床,一個矮矮的床頭柜,僅此而已。一個偉大作品接連不斷的作家,對生活卻要求這么低!老師是孺子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而我們呢?真的就是地球上的癌細胞了,除了制造二氧化碳,也就沒什么可取之處了。
后來得知,老師在那天下午身體不舒服,但我們明明看到,老師和工作人員一起站在車隊一側,一直到送走第六輛,也就是最后一輛大巴車啊!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言傳身教,老師身體力行給我們上了親子班最生動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