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9日
幾天之后這里遭受了恐怖襲擊,為受害者哀悼,其他倫敦人有勇氣繼續正常生活。
路線:倫敦橋-南華克坐堂Southwark-金鹿號-莎士比亞環球劇院Shakespeare Globe-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千禧橋-國家劇院-BFI 英國電影協會-查林十字街
時間:3小時
農歷五月是天地交泰之際,正是由寒轉暖的時節。倫敦的維度與中國漠河相當,但是今天赤腳踩在草地上已經不覺得有寒意。
從地鐵倫敦橋一站出來后,隔著馬路對面是London Bridge Experience,正門口放著一架斷頭臺,隱約有London Bridge Falling Down的清脆音樂。整個場景設在倫敦橋橋洞里面,在和來客互動中,展示那段黑暗無比怪物怪人橫行的倫敦,開膛手杰克、理發師陶德、黑死病、大火,寓教于樂。
千年的信仰--南華克大教堂
雨勢轉急,看到一座教堂,趕緊跑進去避雨。沒想到卻是來到了倫敦最古老的教堂建筑里面。相傳羅馬時代就有異教徒在此舉行宗教活動。而自從606年開始,相繼建起了修道院等一系列基督教宗教場所,教堂內部還保留著考古遺跡。到了13世紀初開始建造現在的教堂,19世紀末年按照13世紀的風格整修了教堂,從此升級為了南華克坐堂,是新劃分的主教教區(Diocese)里大主教的駐地。莎翁本人住在這個教區(Parish),常常來到這里做禮拜。教堂紀念品商店里,有一角有莎翁小黃鴨和莎翁百草書籍。這個教堂與哈佛也頗有淵源。Harvard Chapel為了紀念哈佛創建者John Harvard1607年在此地受洗。
教堂自帶一座花園和一個百草園。不知是誰下了一半的國際象棋,還濕漉漉地放在雨中。和倫敦最配的顏色大概是紅色。紅裙可以在晴天里熱情艷麗,也可以在倫敦雨中寂寞清冷。李商隱寫過“紅樓隔雨相望冷”,就是這樣一抹冷紅。每一座名城,大概都有自己的顏色,暗示著城市的性格。倫敦有多云的天空,暗黃的古舊建筑,特別多的綠地,紅色的巴士,紅色郵筒,紅色的電話亭,溫潤優雅中尚存一絲火種。
百草園(Herb Garden)里面的植物都標有名稱。大多可以用于料理,也有草莓藤,杏樹這類水果,頗有中世紀風情,又像是小女巫的藥草園。園中空無一人,只有草藥熱情地邀請你上前“聞一聞我:)”
皇家特許海盜--金鹿號
繼續沿著南岸走,就會遇到停在泰晤士河邊,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金鹿號。
這個時期十分奇特,總是有官方編制的海盜。英國官方海盜最為活躍,奉旨搶劫。阻擋航貿,洗劫敵國商船。國家和全船人員都分得一杯羹,走向致富之路。德克船長(Sir Francis Drake)是第二個完成環球航行的先鋒人物。駕著金鹿號這么一艘26米長的小船,一路搶劫。豐碩的戰利品得到伊麗莎白一世的嘉獎。我們喜愛的加勒比海盜杰克船長設定年代就是在這之后幾百年。
金鹿號不時會開放給大家參觀,票價16磅左右,在固定時間有專人導覽講解。可以登船體驗當時為了解讀星辰與大海、白風與天氣的精密而復雜的設備。
星光隧道
英國人特別可愛,在連續兩個黑壓壓的橋洞里并沒有裝一般的照明設備,或是任由不管。而是一個在頭頂,一個在腳下裝上如星光般閃爍的小燈。
即使走完這個橋洞1分鐘都不到,卻也想激發行人的想象力,或許夜色中沉靜的星空,或許是在森林中點點的螢火蟲,或許是深海中伺機而動的燈籠魚。
滑板與涂鴉專家
這片滑板公園位于有著黃色樓梯的建筑之下。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里面滑板和創作涂鴉的青年人。5年前路過這里,曾經簽過一個情愿,這里即將改裝不再能滑板,所以請愿保留這片地方。看到至今還在,不禁很欣慰。空間完全開放,要是帶著滑板也不妨進去一試身手。
古老的詩意-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劇院免費自由參觀部分是一個掛著照片的半圓走廊。掛著用各種語言,以各種時代作為背景演繹莎劇中的愛恨情仇。即有粵語的《麥克白》,也有中文的《大將軍寇流蘭》。
到官網上可以預定眾多的導覽和工作坊。夏天演出季有非常多的喜劇表演,到了在原址上按莎翁時期的原樣建造的露天劇場里看戲感受與眾不同。今天上演的是《第十二夜》。曾經也在上海看過環球帶去的《仲夏夜之夢》,一個組織延續到今天仍舊生生不息,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力量。
意大利詩人翁加雷蒂說“詩歌是世界人類自己的生命盛開于語言之上的花朵”。在環球劇院旁邊有個帶著老式打字機的詩人,保證能在你命題之后,立即創作打出一首詩歌。你可以按照心意,隨便給或不給報酬。
由于現在正在研讀19世紀浪漫時期詩人的作品,我便說了以”Nature“為題,成為詩人今天最后一位顧客。詩人笑嘆了一聲“Nature is my godness",埋頭略一思索,開始在打字機上刷刷開始敲打。一下一下,像是彈奏思想的鋼琴,字字擲地有聲。
泰特現代藝術館、千禧橋、圣保羅大教堂
每個在倫敦地標建筑表演的藝人身懷絕技:全套音響,原創詞曲,動人嗓音。
千禧橋連接圣保羅大教堂和泰特現代藝術館。藝術館免費進入,很少需要排隊。藏有幾幅畢加索和達利以及很多20世紀之后的現代藝術作品。開展過草間彌生、Damian Hirst等特殊展覽。由工廠改成的建筑本身現代感十足,十樓有觀景平臺,不高不矮,讓人能保持參與感,又能遠眺倫敦城市景觀。對現代藝術的態度總是見仁見智- 有的保持著只要有人覺得是藝術品就是藝術品的態度,也有人覺得很多現代藝術品毫無意義。有一次曾學著”眼鏡遺失在藝術館被誤認為是藝術品“把自己的眼鏡放在展廳地上,引來周圍眾人會心一笑。
參觀完藝術館,大約是晚間禱告的時間,正好去圣保羅大教堂。在進行儀式的時候參觀,一是這時不需要門票;二是能充分享受在祈禱、管風琴、熏香、唱詩之中活過來的教堂。
Blackfriar黑修士站直接建在橋上,置身其中等車,能聞到水的氣息。在橋上和等地鐵這兩件事合在一起似乎并不合理,讓我覺得似乎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體驗。
整個泰晤士南岸有許多座椅和綠樹,可以在河邊感受“逝者如斯夫”,可以聽著泰晤士的水聲,閱讀無數描寫倫敦的文學,像是濟慈、又或者是拜倫。這些浪漫主義的詩人走過相同的河邊又有什么樣的心緒和情感呢。
國家劇院
說到倫敦看劇,就會想到百老匯齊名的倫敦西區west end和有歷史悠久的皇家歌劇院。這個劇院看起來卻很現代,里面有各種娛樂餐飲設施,人氣還頗為旺盛,沒有一本正經的正裝和穿著紅色制服的引座員,這里倒像現在很多電影院的樣子。
劇院對面的橋下,有個熱熱鬧鬧的二手書、版畫市場。在其中一個盒子里面,我找到了十幾幅威廉布萊克的畫作詩篇。
泰晤士河邊有一處小小的人工沙灘,小朋友可以玩耍。即使是在陰云密布的倫敦孩子們也能快樂得像是身處海島。
BFI Imax影院和中心
這條路上除了莎翁環球劇院這種16世紀娛樂方式之外,還有全英最大的IMAX巨幕影院。樣子和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差不多,是一個巨大的球形建筑,必須從地道進入。距離巨幕影院不遠,還有一個建筑。里面是隸屬于BFI的其他影院,紀念品商店、餐廳、辦公室等等。如果觀影來早了,可以到這里來吃頓飯,在裝飾新潮的圓點沙發上休息片刻。
繼續向前走一點,就到了查林十字街,今天的旅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