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聽覺地圖】一座城市,一首民謠,一個你

上個月一直比較忙,在烏鎮(zhèn)做志愿者,早出晚歸,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首叫做《烏鎮(zhèn)之戀》的歌,走在那些青石板街上,聽著聽著忽然有個這樣一個想法,尋找一個城市,一首歌,和一個人的故事。

整理這些東西純屬興起而為,興盡而散。并不刻意,刻意出來的東西并沒有那么動人。

我整理的每一份歌單或者其他的東西我都希望它有意義,不僅是因為自己有些強迫癥,也為了某一天想起了一些故事,有跡可尋,還希望喚起一些共鳴或者其他的情感。于是我找到了我的八個朋友,加上我自己,我們一起說說自己和一座城市之間的故事。或者是家鄉(xiāng),或者是求學的地方,或者是工作拼搏的地方,又或者是向往的地方。聽到一首關于某一座城市的歌,想到那個地方,和在那里的你。

這些照片都是他們發(fā)給我的,這些文字也是他們寫給我的,他們有些是我多年的老同學,有的是只見過一面或者從沒見過面卻很投緣的朋友,我覺得那種感覺很奇妙,有一個主題把我們又連接在了一起。可能每一個人都有一座讓其念念不忘的城市,我想,那些一磚一瓦,構(gòu)成了他們生命的某一部分。喜歡一個人,就想去他喜歡的城市看看。

心心念念,就像姑娘之于少年,少年之于姑娘。



不如一直向西去大理。

城市:大理 ? ? ? 歌曲:《去大理》 ?

講述人:楊六斤 ?

“我是大理人,關于大理的印象好像停留在了90年代,那個時候的一部《五朵金花》紅遍了大江南北,熒幕中穿著白族服飾,年輕貌美的女子拿軟糯的腔調(diào)用方言喊著阿鵬。我早已忘了那個福分不淺的阿鵬,卻對于那些聲音記憶猶新 。也忘了是何時知道的風花雪月,如今不管是外來人還是本地人都熟諳那一句:“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 洱海月 。”

白族頭飾上的風花雪月我早已熟知,下關風感受了無熟次,蒼山雪也有幸得賞,只是那上關花一只未能見得一眼,洱海月也不知是不是在記憶里見過。彼時行走在大理的山川草地之間,從未多看過它一眼,而如今離家在外,聽起旁人口中的大理,才驚覺恍如隔世,它的一人一城,一草一木,都當是驚為天外之物。也許我最愛的從不是它的為人皆知,而是因為它是我那個安詳而沉靜,與世無爭的故鄉(xiāng)。”

六斤是我在去大理的火車的火車上認識的,長長的路程,我鋪床被臨時安置成了硬座,她就坐在我對面,短發(fā),有些羞澀的笑。她就是大理人,說自己有這個外號是因為吃辣條能吃六斤,很巧的是她和我同歲,還和我閨蜜是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學院,這個姑娘數(shù)學好,我特羨慕。于是她告訴我乳扇好吃,綠豆粉好吃,我就滿城去找著吃。大理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有可愛的姑娘,不止是美,而是充滿善意和舒適。


“你好,無錫“

城市:無錫 ? ? 歌曲:《你好無錫》 ?

講述人:維安

“我總覺得我和無錫這個城市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聯(lián)系,外公是無錫人,媽媽也是無錫人。很小的時候聽媽媽說無錫在好遠的地方,我甚至都不知道“錫”字怎么寫,知道現(xiàn)在在異地求學,有幸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第一次去到無錫的時候,循著外婆給的地址,去找外公家的老宅子的位置,崇寧路52號,如今已經(jīng)變成了無錫市公安局。我看見門口的小鐵牌子就像個小窗口,把過去和現(xiàn)在硬生生的截斷了。”

“我一個在桂林長大的孩子到了江浙,吃著鮮中帶甜的當?shù)厥澄锊⒉挥X得不適應,聽到那種溫軟的吳語也覺得很親切,說實話我并不覺得無錫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城市,和南京,和蘇州比起來好像特征并不明顯,可是說起這個詞,就會覺得和自己很有關聯(lián),那可能是一種情結(jié),讓我想到已經(jīng)走了的外公,做番茄炒蛋的時候會加一小勺糖,想到這首嚴老板《你好無錫》里唱著:“那些人,已經(jīng)遠去。”

我們常說人與人之間曖昧不清,我卻覺得一個人也會和一座城市曖昧不明,這并不是個貶義的說法,因為那種含糊,不明朗的關系讓人心心念念。我雖然是個客,可是有時候很想對別人說:“嗨,常來無錫玩。”


”她說她喜歡鄭州冬天的陽光。“

城市:鄭州 ? ? ?歌曲:《關于鄭州的記憶》

講述人:子琪

“大概十五年前,農(nóng)業(yè)路還不是一條橫貫東西的主干道,那時候我的家就在和農(nóng)業(yè)路交叉的南陽路上,在媽媽的單位大院里。大院再往外走有一個老張家羊肉湯館,是個清真的回民餐館,店主是一對夫妻,老板娘有著高壯的身材,老板有一個大大的肚子。十塊錢的羊肉,自己打湯,給的量很足,我一般不會再回第二碗,在冬天的傍晚,裹著跟粽子一樣的羽絨衣坐下喝一碗,從舌尖暖到腳趾。到了路口,過一個馬路,路對面是一家冰糖葫蘆店,一到冬天就會單曲循環(huán)“糖葫蘆好吃,竹簽兒串”這首歌,媽媽一般會路過就花一塊錢,買三串山藥串給我。

掰著指頭算算光是搬家就有八年了,時間總是像風沙一樣埋著種種東西,搬家后很少回去,到了現(xiàn)在便不愿意回去,這樣還能記得當時的樣子,回味起來當時的味道。”

子琪是我在大學認識的好朋友,我們是一個節(jié)目組的工作伙伴,她是鄭州人,偶爾會說出幾句河南話。清秀白凈的姑娘,剛開始還以為她是南方人,但是還是有著北方人的耿直和坦率,還有一股可愛的傻勁兒。她并不常常提到鄭州,只是偶爾用河南話問我:“中不中?”,總覺得鄭州離我很遠又很近,那應該也是和她一樣,是一個很豐富,很討人喜歡的城市吧。


城市:太原 ? ? 歌曲:《我在太原和誰一起假裝悲傷 ?》 ?

講述人:米菲

“一提起山西,外人想到的可能是煤、醋、面。但作為一個太原人,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記憶。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而愛與美食共同存在的地方,可能就唯有我們的家鄉(xiāng)了。不管走到哪里,我們的舌頭總會記住家鄉(xiāng)的味道。山西人的思鄉(xiāng),用一碗面作為開場,總會在舌尖的滾燙中牽扯出絲絲縷縷的兒時記憶。這片黃土地上的面魅力非凡,能暖心暖胃化饞意,勾魂勾魄解鄉(xiāng)愁。可能不是因為想吃面,也不是因為她有多好。只是————山西,是我的家。我愛她。”

米菲是攝影系的男生,這個可愛的名字是我送給他的(哈)。今年夏天有幸去了一趟他的家鄉(xiāng),吃到了正宗的山西面和陳醋,方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對于自己家鄉(xiāng)的食物有一種特殊的執(zhí)念。我說學校門口的炸醬面好吃,他說:“哪有我們家的好吃呢。”那是一種本能的對于味道的執(zhí)著,舌尖上的“自我主義”,就像我會很排斥本地的米粉沒有桂林的正宗一樣。我們經(jīng)常一起滿城找吃的,或者搶他的相機過來拍三月的桃花。山西的男孩子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親切成熟,有一種熱力。


那鐘樓輕輕回響,迎接好夜晚。

城市:香港 ? ?歌曲:《香港之夜》

講述者:睿子

“今天被好友問及我對香港的感覺,我回想自己確實去過香港幾天時間,但應該沒有太多的發(fā)言權,也只能說說自己對香港比較淺薄的印象。我還特意翻看了一下自己去香港時候的照片,我記得我們是在中環(huán)坐了摩天輪,俯瞰了海邊的高樓大廈,然后我們沿著海邊的大道一直走到會展中心,沿途的可以看到蔚藍的大海和對面的商廈霓虹,這景色就像出現(xiàn)在電影里的一樣。

當然海濱城市我也去過不少,香港可以算數(shù)一數(shù)二的,而更吸引我的還是這里的人文風情。當我們一來到香港的時候,我就發(fā)覺自己仿佛置身到了另一個國外的城市,這里很多外國式街道建筑,的士車都是很統(tǒng)一的紅色,看起來很古樸,駕駛座位都是在右手邊。琳瑯滿目的商品貼的都是英文標簽。人們都很秩序,坐電梯無論多擠都會讓出左邊一條道路,只有五步路的小馬路,人們都等著紅燈過了才走...等自己晃過神來,發(fā)覺自己還身在中國呢,但是發(fā)覺這里就是中西文化的交匯處,很多優(yōu)雅的品質(zhì)和生活習慣都在這里可以發(fā)現(xiàn)。我很向往這樣的生活。”

睿子把這段話發(fā)給我的時候,還配上了自己的自拍(真萌!),好久沒見到在北京上學的他,也是怪想念的。今年八月的時候他從香港回來的時候給我?guī)Щ亓艘恍∑肯闼鸵恢ёo手霜,有好聞的花香,我一直隨身帶著。很少聽他說喜歡一個地方,他這人老實,說話中肯,香港應該真的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高度的文明和極有特色的城市構(gòu)建,這首《香港之夜》也是情誼綿綿,有機會我真想去看看。


“一會兒工夫從武昌到了漢口”

城市:武漢 ? ? 歌曲《武漢》

講述人:樺樺

“我一直覺得這幾句話很貼切地描繪出武漢的輪廓:

一根鴨脖一碗面/一棟黃鶴一座橋/兩江三鎮(zhèn)夾百湖/萬個工地滿城挖/百萬學子千萬人

2014年8月,我踏上了這一片江城的土地,看著沉沉的霾,亂糟糟的城市,粗魯潑辣的武漢人,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這就是我將要生活四年甚至更久的地方啊。

慢慢的,我一天天融入這個擁擠吵鬧的城市,經(jīng)歷了十八年來不曾有過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少女心,有玻璃心,有浪漫文藝,有骯臟憐憫。去通宵去刷夜,三四點在武昌大街上奔跑,去音樂節(jié)去劇院,在臺下被搖滾和民謠震撼,在臺上嘗試演活一個陌生人。不停地和陌生人打交道,想一點一點地把自己的木訥無趣打磨干凈。

在這一年半時間里,我走過了江城不少街巷,也有很多地方還沒到達。我正在等,等合適的時間,以及合適的人。沒有太多顧慮,說去就去。”

樺樺是我的閨蜜,就是哪怕文理分了班,教室只隔著十幾米,還是會寫信給對方的那種一起矯情著長大的閨蜜。現(xiàn)在她在武漢,我在浙江,本來說好12月去看她的,可是事情太多了就耽擱了。我們給對方寄明信片寄零食,可是我的想念要怎么才能寄給她呢。我總覺得她是對我很特殊的人,是那種我們可以躺在床上一晚上不說話也會自然的人,是讓我男朋友會吃醋到爆的人,是最懂我的人。我很想去她現(xiàn)在所在的城市看看,看看她對我說的“最近挺好的”是不是真的,很想去給她一個擁抱。


“我們擱淺在白銀飯店”

城市:白銀 ? 歌曲:《白銀飯店》

講述人:耳東陳

夏夜涼爽的微風縈繞在鼻端,十來歲的孩子們在廣場比賽滑旱冰,地下城總有無數(shù)不安分的青少年吹著口哨上著網(wǎng),尚文坊一排排的酒吧ktv閃著光,家鄉(xiāng)的孩子們拿著話筒唱著歌,隔音不好的包廂外,歌聲一直傳到高爾夫球場。連綿起伏的綠色淹沒了眼睛,來來往往鍛煉的人和談戀愛的情侶還有喝小酒的青年人,構(gòu)成了白銀獨特的畫面。

那是記憶里的一條街,滿是路邊攤的小吃,晚上出門的孩子擋不住嘴饞,一直吃到上火。那是記憶里的一段路,路燈昏黃,放學的孩子們總是跑著回到家。

這幾年的變化真大,礦區(qū)停業(yè),從前繁華的景象倒退著遠去,人們的生活開始蕭條,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嚷著日子不太好過。五點半的白銀天蒙蒙亮,火車站已經(jīng)停了好多的士司機等著接活,開了好多年的大飯店門可羅雀,牛肉面館依舊門廳若市。有喜歡吳亦凡的高中生自豪的說吳亦凡和自己是幼兒園校友。

四龍的荷花開了,敗了。一段小小的假長城邊路燈徹底壞了。文化宮早就沒人唱戲了。我聽說,資源型的城市最可悲了。玉門變成了空城鬼城,白銀不光有煤礦,還有銅和黏土,會師塔邊的桃花別樣紅,電廠的迎春花年年開。也許一個城市真的枯竭只要幾年,我相信白銀永遠會像少女一樣微笑著。倘若有一日這里成了鬼城,我一定是里面的一縷游魂。

她是我的編輯,我們在一個電臺節(jié)目組,也算上大學以來走得最近的朋友了。我對于甘肅人最直觀的認識就是吃飯的時候,我這邊清湯寡水,那邊總有一圈醋,厚厚的辣醬。她和我說過很多她小時候的事情,我對于甘肅,對于白銀的印象很奇妙。還挺羨慕那里的孩子的,有著滋味濃烈的童年,被江湖義氣愛恨情仇圍繞,生活的印記更深,不會輕易被時間風化。關于那里的民謠也是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我沒怎么聽過張瑋瑋,可是第一次聽到《白銀飯店》這個名字就覺得,好像我去過。


“我們還要相依為命的奚落。”

城市: 合肥 ? ? ?歌曲:《合肥的石頭》

講述人:揚揚姐

城市里,有很多的傷春悲秋,很多的迎來送往,形形色色,不說萬千,也有百百千,相遇,錯過,邂逅,再見。也許忙碌到麻木一定后,情緒卻似乎出逃了,就是這個feeling吧。

很巧合,幾天內(nèi),不同渠道,不同故事,不同人物,都有說一句話,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雖然歷史緣由有故事,有特定含義。可是,我卻讀出了美好和善良,不知道為什么。所有事物感情再盛大,最后歸為一平湖水無瀾,也是種美好。

周作人先生有講過一句話:“煮豆微撒以鹽給人吃之,豈必要厚索償?來生以百豆報我,但只愿有此微末情分,相見時好生看待,不至悵悵來去耳。”

情懷真的是個奇妙的東西,一座城,某個人,忽然也能戳中淚點和笑點。

當年歲漸長,慢慢韻味愈濃,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呢,對吧……

揚揚姐是個狂熱的民謠控,我們是在簡書上認識的,說起來也真是有緣,她的個人公眾號每天都會分享一首好聽的民謠,而并未有過提前的溝通,我們總能碰巧地在音樂上有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那段時間我因為聽了一首翻唱版本的《five hundred miles》想去看那部《醉鄉(xiāng)民謠》,我正要打開電腦的時候看見了她的推送,正是那首讓我心心念念放不下的歌。

我們從未見過面,只是因為一首歌建立的關聯(lián),可是她是讓我很佩服的人,揚揚姐說自己辭去了工作,在合肥開了一家叫“玖月”的民謠主題咖啡館,她不止一次地告訴我,一定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也一遍又一遍地答應她。

畢竟,能有如此情懷和勇氣的人,不多矣。


”華燈初上,歌舞升平“

城市:上海 ? 歌曲:《上海》

講述人:彭彭

“從石庫門的巷口里到陸家嘴的高樓林立,黃金葛爬滿雕花的門窗,一搜一搜游輪劃破黃浦江風姿綽約的倒影,歡愉與悲傷并存,繁華與冷漠交織,這里是上海。”

彭彭和Lisa是我高中閨蜜,她們在上海讀書,我們有時候會在上海聚一下,年輕女孩子單純的那種不帶任何智商的玩樂。沒有人認識我們,仿佛回到高中那種壓抑下抓緊每分每秒休息時間無盡狂歡的日子。

上海我去過很多次,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魔都的天空總顯得更加近,可能是因為高樓林立,云彩詭秘,讓人覺得這個城市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像是一個新世界的入口。

以前總聽說上海是一個有些虛偽的城市,可能是一種鄙陋的偏見吧,帶著一種很嫉富如仇的想法,金錢讓它戴上了冰冷卻華麗的面具,不輕易以真面目示人。可是當我真正踏上這片土地,在那里的霓虹燈下確也很開心地笑過,便覺得我們?yōu)槭裁匆贿叡晃忠幻嫱贄壞亍_@種自相矛盾的復雜感情真是奇怪。

我喜歡這個新潮而帶著藝術色彩的,細節(jié)處也有風景的地方。雖然我并不想學上海話阿拉阿拉地融入進去,可是我還是很想慢慢地欣賞她,不帶任何主觀色彩地體會她的繁華和冷漠。城市本來沒有錯,錯的是落差和渴望。



實不相瞞,整理這個忽然的想法,花費比平時多幾倍的時間。本來打算在12月底就整理完畢,因為自己快要考試一拖再拖,甚至不知不覺跨越到了2016年。

但是我覺得這篇文字的意義超過了以前的任何一次,因為是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在分享我們各自和城市的故事呀,想想很慚愧,和很多人的上一條聊天記錄可能停留在了幾個月以前,并不是不熟,而是滿眼充斥著當前的生活,而忘記有一個值得問候卻因為周圍太多事情而忽略的朋友。

很奇妙的,那些城市被寫成歌。很奇妙的,我聽到它們,想到你。你有沒有什么和城市的故事想告訴我呢。

戳這里有歌單哦~

最后想說的是,不要讓你和老朋友新朋友的聯(lián)系僅僅在于朋友圈的相互點贊和佳節(jié)才有的噓寒問暖。你們相識,多麼幸運。

我要繼續(xù)期末復習啦,祝各位二零一六年有個新的開始,要開心,要期待著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