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懷無非夢,少女心事總是詩。原句是“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
年輕的是時候理解世界很簡單,看不到社會里的掙扎,那些前輩們的自傳、他傳里寫的生活境地艱難困苦,精神世界飽受煎熬,我們感受到的始終是紙面上的一層朦朧感。
郭敬明的小說里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當你真正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語言多么的脆弱和無力。文字和感覺永遠純在這隔閡。
曾經還未正式踏入社會的,我們以為社會上像是一道道選擇題,要么是正確的,要么是錯誤的,無他。
朋友老江臨走前,和我們壓了半晚的馬路,也說了一街道的話。
他不明白,3年前的自己,還是一個有著青春熱情的少年,也許來北京沒有想過成就多么大的事業。但是也一樣懷著自己青春的夢想來到這個城市,想讓自己成長、見識和相遇見愛。
三年前他的卡里還有存款,也有一個準備結婚的女朋友,身體雖然比現在胖了很多,但是很有精氣神。
而現在,沒了存款有了債,沒了女友有了病,最讓他自己糟心的是,他發現自己從一個青春小伙,長成了一個想渾渾噩噩的大叔。當然,他沒有和我們說具體的原因。
可能唯一能夠算的上收獲的是,他減肥成功了,3個月時間成功瘦了30來斤。然而即使是減肥成功,在我們看來卻沒了之前的精氣神,看上去反而有點蔫了吧唧。
他說他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這幾年就混成了這樣。他說了很多導致如此的事件,我們聽著,但他更想是自己對自己說,自己在責怪自己。
年少的我們以為,我們不喜歡這個世界,那就去改變它。改變不了它,那就TM的改變自己,而到頭來發現,我們什么都沒有改變成。最可悲的是,我們發現原來更多的大人們對平庸這件事,選擇了容忍,而非改變。
在心理學上,人有趨于安全舒適的社會環境的天性。
在經濟學上,人總是選擇經濟成本最低的方式去過生活。
偉哥是我的一個好哥們,也算是認識十來年的發小。高考時比我還瘋狂,選擇一路北上的東北某985高校。一去經四年,保碩再兩年,今年是到了選擇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的節點了。
但是在讀研之前的選擇,除了本校之外。還有北京的幾所重點985高校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那時候我們見了一面,聊起了這些事。他還是很心動北京這幾所高校,我也從自身的角度給他做了分析。但是最后的最后,他還是接受了本校老師保研的邀請。
而今年,他接受了老家省份的一家企事業單位邀請,不出意外,明年畢業后他就正式成為其中一員了。
但曾經鼓勵他在外面世界多看一看的我,這時候選擇了半沉默。我也發自內心覺得他的這個選擇沒有錯,因為我知道,除非自己內心堅定,不然真的沒有自己明確喜歡做的事情,非要堅持不可的毅力。
所以,我們在一點上形成了同意:既然工作都這樣,那就選個薪資高的吧。
小孩子看世界的方式多簡單,一件事只有對錯和好壞。
男孩搶了女孩的玩具,女孩當然認為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她也當然在那一刻覺得這是個壞男孩。
但是當女孩發現,男孩搶玩具是希望給自己瞎了眼睛的妹妹抱一下,只是簡單抱一抱就物歸原主了的時候,女孩就改變了原先的態度。她認為男孩是天底下最好最棒的男孩了。
你看,孩子的評判標準就是這么簡單。
但是成年人里,我們受很多事情所累,在自身世界觀、價值觀不夠健全、鞏固的時候,我們看一件事反而受多重壓力折磨。過去的經驗、現在的實況、未來的愿望,和各鐘我在乎,在乎我的人給與的影響,我們慢慢發現自己做不出一個自己的決定。
關鍵是這個社會,原來沒有簡單的對錯好壞,所有由物質和能量形成的事物、行為、特性,都是在權衡之后有一個值,基于那個值來判斷他是更偏向好還是壞,對還是錯。
小孩們才知道黑白對錯,大人們都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