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回到祖國的土地上時,回味了許久才承認自己已經離開了印度這個事實。在印度度過的六個星期的時光,帶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兩個字——充實。這兩個字不僅代表著我們滿滿當當的行程,更代表著出乎意料的心理上的被滿足感。本想著這次去印度是一邊學習英語一邊交朋友一邊旅游,沒想著在印度有多大的收獲,然而這個國家卻意外地帶給了我太多的未知而又富有意義的體驗。
六個星期里,我們最基本的活動是去偏遠的學校教孩子們學習英語。光是坐突突車去學校就要半個小時,鄉村的路更是讓我們一路跌宕起伏、磕磕碰碰。到了學校,從十二歲到十七歲的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讓所有的陰郁一掃而光。他們對我們熱情而又好奇,一窩蜂地從教室里沖出來看著我們,想要過來跟我們打聲招呼,卻又怯怯地把嘴邊的話咽了回去。我們走到哪里,他們跟到哪里;我們所到之處都會有起哄的男孩子用我們聽不懂的印度文對我們大聲說著什么;有幾個女孩子會將其中一個膽子大的女孩子推出來,讓她跟我們打招呼、一一握手,后面那幾個女孩子才敢像她一樣這么做。Madam拿出準備好的奶茶招待我們,奶茶里有濃濃的姜味,我不是很喜歡。漂亮的俄羅斯女教師告訴我們基本的教學事項之后,我們就被分配到各個教室了,基本原則是兩個老師一個教室,其他人旁聽。我和cici分到了一個14歲的班級。這些孩子太聽話、太可愛了,我們進入教室時,他們在老師的安排下端端正正的坐好,安靜而嚴肅的聆聽著我們的自我介紹。正式上課時,我們打開手機里的講義,將要教課的內容寫在黑板上,帶著他們朗讀、背誦、默寫,他們爭先恐后地將默寫出來的英文交給我們批閱,并詢問我們是否可以為他們簽名。在那種時刻,我感覺到能被人需要是多么的讓人愉悅,對于他們來說,我們是外國人,是一個令他們感到新鮮的群體;另一方面,我們是他們的基礎英語教師,我們教他們讀寫拼,教他們對話,教他們don’t be shy;再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是外國文化的傳播者,我們帶來中國的貨幣、明信片、青花瓷吊墜等等一系列中國風的東西,傳播著我們的本土文化,他們也欣然接納。
我太愛他們了。我明白了到這片土地上的目的早已不是游樂而已,我明白了自己來到這個國家的使命。我明白我是帶著本國的民族尊嚴來到這里,我明白我是為了改善這里偏遠地區學校的惡劣學習條件來到這里,我明白我是為了促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來到這里。寥寥幾百字寫不盡我在印度的感受,我們還有值得紀念的兩次地球村活動,我們還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紅燈區和貧民窟歷險,我的精神世界在這片土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禮,我感謝印度,想念印度。
ie??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