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數據指標-分析框架-分析方法
一、數據
數據:量化事物的指標
了解數據的來源
看這個數據的樣本范圍,提取手段,處理方式等其他手段,才能評斷這個數據所反映的問題。
數據分析的錯誤:忽略沉默用戶、錯判因果關系,相關關系
二、數據指標
2.1構建數據指標
界定產品目的和目標,根據目標提出假設、預判產品效果。
1.功能設計方案
2.功能目的和目標
3.功能上線后需要跟蹤的數據指標,及指標精確定義
舉例:
網站注冊流程功能的數據統計需求。
做這個功能的意義:讓所有新用戶快速完成注冊流程,并正確提供所需的必要個人信息
所需指標及定義:圍繞目標設計所需的數據指標,思考哪些數據指標,可以描述目標完成情況;
比如:每一個注冊環節的用戶跳出率,每一個注冊填寫字段的出錯率,各類注冊錯誤的出現頻次分布等
三、分析數據
對數據足夠敏感,能夠敏銳的發現數據當中的隱含信息,通過邏輯推理,進一步提出好的追問和假設,然后通過數據或其他手段來驗證。
3.1一般思路
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
發現問題
根據數據,全面地描述這個問題。
1.數據指標到底處于什么樣的一個水平?
主要通過,橫向對比、縱向對比(歷史同期水平)分析
2.數據指標是如何變化的?
趨勢分析(歷史所有的變化)
1.對比分析
橫向對比:行業均值、競爭對手的水平
縱向對比:同比,環比
2.趨勢分析
整體趨勢
周期性
離群點
- 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交叉分析法。
假設,某因素與該問題相關,那么可以加入這個維度,再來分析細分數據的情況。
3.交叉分析法
對數據在不同維度進行交叉展現,進行多角度的結合分析
從多個維度細分數據,從中發現最為相關的維度來探索數據變化的原因。
3.2一般模型框架分析
邏輯分層拆解
邏輯分層拆解
核心指標
邏輯拆解:
找到的指標一定要能夠影響核心指標變動,他們之間對應要存在強烈的邏輯關聯,在用這些相關指標之前,我們必須清楚的了解他們是如何影響核心指標的。
分層拆解:
第一層:直接解釋核心指標變動的大的方向
第二層:針對這個大方向的細分,從而能夠將問題定位的更加準確和可操作性
3.3 特殊情況的分析框架:
1.AARRR模型
AARRR模型,通過各個階段的指標分析,可以了解用戶是從哪些渠道引入的,哪些渠道的用戶引入的用戶轉化率高,留存高,什么類型的用戶喜歡傳播我們的產品
AARRR模型:
獲取Acquisition:曝光數、點擊數、打開率、下載量、安裝量、用戶獲取成本
激活Activation:設備激活量、新注冊用戶數、訂閱數量、事件達成數、瀏覽數、日活躍率
留存Retention:次日留存率、7日留存率、距離上次使用時長、DAU/MAU、7日回訪率
收入Revenue:付費率、付費頻次、客單價、用戶價值
推薦Refer:轉發數、邀請數、評論數、K因子
2.漏斗模型——流程相關
它可以廣泛應用于流量監控、產品目標轉化等日常數據運營工作中。之所以稱為漏斗,就是因為用戶(或者流量)集中從某個功能點進入(這是可以根據業務需求來自行設定的),可能會通過產品本身設定的流程完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