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學的哲學系多數應該是最小的系,是被邊緣化的系。這很容易理解,就如我之前說過的。
另外,我又想,哲學系的學生應該極少在在哲學領域有所成就。因為我認為這些學生多數是抱著功利的目的選擇這門專業的。沒辦法,人都是功利的,這無可厚非。但,哲學確確實實是無用之學,是完全非功利的。要想真正深入哲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摒棄功利之心!這,對于那些正想在人生之路上大展鴻途的年輕人而言又談何容易。更何況,他們畢業后還面臨著生存壓力。
我之前說過,懷著對世界巨大的好奇心、真正“想思想”的人才可能真正進入哲學,其中“能思想”的人才能在其中有所創見!而,絕大多數哲學系的年輕學生可能連“想思想”的人都算不上!偉大的思想家或哲學家可能天生就是個求知者,自小就對這個世界抱持著極強的好奇心,并把這份好奇心保持到老到死!比如,王東岳,十幾歲就開始讀哲學,雖然不是哲學系畢業,卻用他的一生寫著了曠世奇作《物演通論》。
雖然,從康德開始,絕大多數哲學家都是學院派,但我仍然認為決定你在哲學上能有所成就的,不在于是否進大學學哲學,而首先在于你是否真是一個對這個世界有著無窮好奇心、真正“想思想”的人;而后,是否“能思想”,或者說“能思想”的程度決定你成就之大??!
事實上,我更想說的是:是否“能思想”不重要,這源于個人的天賦;是否能有所成就,這——更不重要!因為一說“成就”就說表明了你的功利心,而功利心是哲學之大敵。而且,哲學研究的東西大多數永遠不會有答案,既然都找不到答案何來成就?!不過,我真的希望人們能讀點哲學,因為哲學的確是通往“認識自己,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的必經之途!
人活著,可以被賦予諸多意義!但如果連對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本真最起碼的認知都沒有,豈不白活一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