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髓鞘疾病是一類因神經髓鞘脫失導致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的疾病(如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病等),患者需在日常生活中從醫療管理、生活習慣、情緒調節等方面加強注意,以降低復發風險、延緩神經功能損傷。以下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要點:
一、醫療管理與規范治療
1. 嚴格遵循醫囑用藥
急性期治療:
如多發性硬化急性發作時,可能需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如甲潑尼龍)沖擊治療,需按療程用藥,避免突然停藥或減量引發反跳現象。
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可能需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置換,需配合醫生完成治療周期。
緩解期疾病修正治療(DMT):
部分患者需長期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如芬戈莫德、特立氟胺)或注射生物制劑(如干擾素 β),以減少復發頻率、延緩殘疾進展。
注意事項:
不可擅自停藥或調整劑量,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監測藥物副作用(如感染風險、肝損傷)。
育齡期女性需提前與醫生溝通避孕計劃或妊娠期間用藥調整(部分藥物有致畸風險)。
2. 定期隨訪與病情監測
每 3-6 個月復查頭顱 / 脊髓 MRI,觀察病灶變化;定期評估神經功能(如視力、肌力、平衡能力)。
若出現新發癥狀(如肢體麻木加重、視力驟降、行走不穩),可能提示病情復發,需及時就醫。
二、避免誘發因素,降低復發風險
1. 控制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可能誘發脫髓鞘疾病復發,需: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觸傳染源。
及時治療牙齦炎、鼻竇炎等慢性感染灶。
2. 避免體溫升高
脫髓鞘患者神經傳導對溫度敏感,體溫升高(如熱水浴、運動后、發熱)可能暫時加重癥狀(如 “Uhthoff 征”),需: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建議 37℃左右),時間控制在 10 分鐘內。
夏季注意防暑降溫,避免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環境。
發熱時及時物理降溫或服用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
3. 管理壓力與情緒
長期焦慮、抑郁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增加復發風險,可通過冥想、正念訓練、心理咨詢等方式緩解壓力。
4. 避免疫苗接種誤區
部分患者對疫苗接種存在顧慮,需遵循醫生建議:
病情穩定期可接種滅活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但需避開急性發作期。
活疫苗(如帶狀皰疹疫苗)需謹慎,需與神經科醫生充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