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一篇試水。
董卓劫天子西入長安 ? 關羽助曹操劉備急止
“報!呂溫候敗回城內!”人未到,聲先達。探馬從殿外狂奔直入城內。
大殿之上,董卓正一手摟著美婦,一手端著美酒,正嬉笑間聽聞此報,不覺大驚,遂棄了杯盞踢開美婦怒道:“李傕何在?”
堂下走出一人,高聲應道:“末將在!”
董卓指著李傕的鼻子說道:“你速速前往敵軍大營,前去游說孫堅。就說:我視十八路諸侯皆為草芥,但惟獨他孫堅我最為敬佩。我愿意與他孫堅結為親家,以免受我滅族之禍。”
李傕領命,出了漢室朝堂,直奔孫堅大營。
而此刻孫堅正引著陳普、黃蓋來到袁術寨中,要與袁術討個說法。
孫堅推開守衛,直入袁術帳中。守衛兵恐,遂拔刀而出,孫堅大怒,大喝一聲,兩個守兵不覺驚嚇,雙腿發軟竟跪在地上。
袁術見孫堅如此熊虎之姿,不覺驚出一身冷汗。惶惶問道:“不知……孫將軍至此何為啊?”
孫堅取下腰間跨刀,猛插于地。這刀鞘是插入土中約有一寸。孫堅微微拔出大刀,正色道:“董卓與我,一向沒有什么仇怨。可如今我卻至生死為度外,不懼艱險,一馬當先。我這么做是為了什么?”
袁術惶惶而答:“請……請……將軍賜教。”
孫堅怒火中燒,瞬間拔出大刀。大刀出鞘,寒光一閃,嚇得袁術向后一仰,面若土色。
孫堅把刀往天上一舉大怒道:“因為我孫堅上為了國家除逆賊!”
孫堅又把刀指著袁術憤恨道:“下為了你們袁家的私人恩怨!”
袁術被孫堅說中陰險之處,怕故意不發糧的事情已被孫堅察覺,不禁汗如雨下,而孫堅是舉著刀刃步步逼近,孫堅大怒,厲聲喝道:“可是將軍卻聽信讒言,不發糧草,導致我孫堅敗績,導致我們大軍敗績!將軍于心何安?”
袁術惶恐不知如何作答,情急之間,猛生一智,倉促大叫道:“哎呀,我被小人進讒,誤將軍戰事,誤我聯軍大事。其心可誅!袁術這就斬殺此人,賠罪將軍。將軍在上,我袁術無心至此,還請將軍明見!”
“哼!”孫堅聽罷,把刀擲回鞘內,怒坐一旁。
須臾,已有人從帳下送來進讒者首級,袁術把這首級放到孫堅面前,鞠躬賠罪道:“首級在此,還請孫將軍息怒。術才疏學淺,導致今日遭人蠱惑,還請將軍責罰。”
黃蓋在一旁聽到,旋即伸手去抓袁術。孫堅急止,說道:“黃蓋,不得無禮。袁家四世三公,如今又是一路諸侯,豈能輪你放肆?”
袁術抬眼瞧見,馬上接道:“多謝孫將軍寬恕,術已命人擺下酒宴,還請孫將軍不計前嫌,與術共飲。”
就在這時,卻有人來報孫堅:“關上有一將,乘馬來寨中,要見將軍。”
孫堅聽聞,心中大喜,于是借此事為由,推脫道:“本欲與袁將軍共飲,奈何軍中突生事端,這酒宴還是下次請將軍到我帳中吃罷。”
袁術笑道:“也好,也好。那我派人送送三位吧。”
孫堅轉身笑道:“不必了!”
待孫堅走遠,袁術望著孫堅的背影,目中含恨,道:“此辱不報,我絕非男兒!”
正此時,孫堅突然轉身,目視袁術。袁術大驚,表情僵硬,不知如何是好。孫堅見狀,哈哈大笑。領著黃蓋、陳普到自家營寨中去了。
方至寨中,程普便問孫堅,道:“方才我見將軍盛怒。將軍既然已經知道內情,為何不借此殺了袁術?以報祖茂之仇?”
孫堅搖頭說道:“不然。我折祖茂,心痛不已。但也不能因此意氣用事。袁家四士三公,在朝中威望盛高,說他袁術做此小人之事,誰信?況且袁紹又與袁術是兄弟,袁紹又是諸侯盟主,倘若他自家兄弟出事,他袁紹豈能袖手旁觀,這當然是要庇護自家人了。其二,我們新敗,軍無戰心,如果我此時殺了袁術,若十七路諸侯皆攻我等,奈何?”
黃蓋在一旁突然喝到:“那就去投了董卓!“
孫堅聽聞,猛然捂住黃蓋的嘴,環顧四周正色道:“我家歷代漢臣,今天下危亡,我當身先士卒,平定天下,豈能失身于賊!”
遂俯身輕語,道:“將軍勿要亂言,隔墻有耳。”
黃蓋會意,三人行至帳中,孫堅喚來求見之人。問道:“閣下何人?”
此人深鞠一躬,道:“我乃董丞相愛將李傕是也!”
孫堅笑道:“既然是董賊的愛將,又何故來我軍中?”
李傕便把董卓教給他說的話,全都說了一遍。可孫堅聽完,是勃然大怒,呵斥道:“逆賊!逆賊!董卓大逆無道!顛蕩皇室,四海之內皆欲誅之。而我,江東猛虎孫堅,正要夷其九族,以謝天下。而你卻勸我與他和親?他董卓是千古的逆賊,我怎么可能跟這種逆賊結親!呸!我今天不殺你,你回去速速獻關,饒你性命!滾!”
李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
董卓正令一女子裸身而舞,李傕突入,董卓大驚起身問道:“如何?”
李傕便把孫堅的話又說了一遍,說還不夠,還請董卓允許他學一遍。
董卓看罷是怒氣沖頂,叫上李傕前去詢問李儒。
李儒道:“溫候新敗,兵無戰心。不如丞相領兵回洛陽,遷帝于長安。這樣可避其鋒芒。現在諸侯軍氣勢正盛,若現在與諸侯相爭,逼之越急,各諸侯之間相救越緊。不如避其鋒芒,各路諸侯雖然聲勢浩大,可是也只是虛有其表,其實各懷鬼胎。不久,內必生亂。”
董卓聽罷,哈哈大笑。于是連夜聚集文武百官,決議遷都長安。
此時諸侯軍攻汜水關愈緊,而董卓又往長安逃去。卓將趙岑見董卓已經丟棄了自己,便獻了汜水關,祈求謀一生路。
孫堅驅兵先入,直奔洛陽,卻只遠遠看見火焰沖天,黑煙滾滾,二三百里,荒無人煙。孫堅見此狀心中哀思不已,遂發兵救火,令眾諸侯可以于荒野上屯駐軍馬。
隨后各路諸侯紛紛入關,見此場景,心中滋味各有不同。
卻說這曹操早已是怒發沖冠,帶著夏侯惇,夏侯淵直奔中軍大營。站在袁紹面前,直言道:“今董卓西去,正可以乘勝追擊。本初按兵不動,何也?”
袁紹答道:“諸兵疲困,只怕現在進取徒勞而無功。”
曹操指著營外還未散卻的濃煙高聲喝到:“董卓!逆賊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四海之內,不知所歸。這是天亡董卓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諸位為何遲疑不進?”
眾諸侯皆默然無語。袁紹說:“現在時局未定,不可輕動,恐有詐。”
曹操只氣的跳腳大罵,怒道:“豎子不足與謀!不足與謀……不足與謀!”遂拂袖而去。
袁紹在曹操身后輕勸:“阿瞞!阿瞞!”
袁術起身勸道:“算了大哥,他曹操,有經天緯地之才,何須你我出手呢。你我只需看他曹操是否真能得勝而歸罷!”
袁紹乃止。此時劉備身后關羽欲出,玄德攔住,以目視之,關羽乃止。
不說這曹操自領兵萬余前去追殺董卓,而說這聯合軍歡宴以畢。關羽從軍中大營隨劉備而出,悶悶不樂。歸至劉備營中,默然無語。張飛問道:“二哥這是怎么了?怎么一路上悶悶不樂呢。”
關羽搖頭不語,張飛不解,反問玄德,道:“哥哥,二哥這是怎么了,之前還是好好的,怎么從袁紹大營出來就不高興了。是不是哪個諸侯輕視了我等?你說,我定去他軍中大鬧一番,給哥哥們解氣!”
說罷,張飛是飛身上馬,怒發沖冠。
關羽急止,道:“三弟休要胡言!”
張飛翻身下馬笑道:“嘿嘿,大哥,二哥說話了。哈哈。”
劉備輕扶張飛的后背,說道:“就你擔心你二哥,我做大哥的怎么能毫無察覺呢。只是大營之中人多嘴雜,我不好解你二哥這心頭之結。”
張飛喜道:“哥哥知道?哥哥快說。”
劉備環顧四周,領著關羽張飛直至帳中,屏退左右,方道:“二弟可是為那曹孟德之事?”
這一語道中關羽心中憂思,不覺哀嘆一聲。
張飛不解,道:“二哥,這曹孟德興兵追董卓,你嘆什么氣啊。那是好事啊。我看這曹操乃忠義之士,一定能擒拿董卓。到時候,我們在起兵接應,不是挺好嘛。二哥你愁什么。”
關羽哀嘆一聲,方道:“三弟,你勇雖勇,卻不知其人心啊。”
張飛回顧劉備,辯道:“咿,大哥,難道弟弟說的不對么。這二哥怎么還反過來說弟弟呢。”
劉備微微一笑,道:“你二哥是感嘆如此忠義之士,行此壯舉,卻沒人跟隨啊。”
關羽回顧玄德道:“哥哥明知如此,我欲助他一臂之力,哥哥為何攔我。如今董卓劫天子西遷,焚燒宮殿,海內震動,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人神公憤,那董卓可一戰而定。那些諸侯雖握有重兵,卻都是酒囊飯袋,他們不出兵也就罷了。可是哥哥,你我可是漢室忠臣,為何你也拒不發兵呢!”
張飛打岔,道:“二哥你說的什么話,你跟大哥都是漢室忠臣,我就不是。那你們做忠臣去吧,我回老家殺豬去了!”
張飛說罷起身,自顧往外走。玄德聽完是哈哈大笑,忙起身牽張飛手,入座道:“三弟休要胡言,你我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你若棄我等而去,我和你二哥還不得隨你回桃源啊。只可惜這建功立業,怕是輪不到你我了。”
張飛賭氣,自斟自飲。關羽默然無語,拿杯舉在張飛面前,欲與他碰杯而飲。哪知這張飛瞧了一眼,撇過頭去,不加理會,自顧自的吃起酒來。
關羽無奈,輕聲道:“三弟!三弟!二哥錯了,二哥給你賠不是了。你這叫二哥心中難安啊。”
張飛撇過頭瞧了關羽一眼,拿起酒盅對關羽道:“那以后可不許在把我撇在一邊,只說你跟大哥是忠臣!”
關羽無奈,只得哄好張飛,忙道:“不說,不說。大哥,我,三弟,我們都是漢室忠臣。”
張飛晃了晃腦袋,舉杯跟關羽劉備同飲,說道:“這才是我二哥。”
關羽笑,劉備亦笑。劉備牽著張飛的手對關羽道:“二弟可知哥哥我為何攔你?”
關羽把手一拱,道:“某實不知,還請哥哥賜教。”
劉備這才起身,道:“我看那曹操必敗而歸。”
關羽與張飛兩人不解其中之意,皆脫口而出:“為何?”
劉備乃回顧二人,解釋道:“這是董卓為了避諸侯軍鋒芒才行此舉。劫天子遷都,避諸侯軍之銳氣。我們雖有十八路諸侯聯軍,可這些路諸侯皆如草芥,目光短淺。曹操趁大勢而追,此乃忠義。但,倘若敵軍半道埋下伏兵,為之奈何!”
關羽道:“那就與他們決一死戰,哪怕是以身殉國,也可留得千古芳名!”
劉備聽罷,接道:“二弟,現在天下大亂,你我如若此時捐軀能定天下,也是一壯舉。可是,倘若天下未定,董賊未誅,我等又皆身首異處,又為之奈何?”
關張二人聽到此言,皆默然無語。劉備又道:“非我不顧忠義,奈何現在我們勢單力薄,倘若諸侯能與曹操一同追擊,我等也能盡綿薄之力啊。”
關羽聽后感嘆一聲,道:“那哥哥就真看著我們大漢天子受奸人挾持么?”
劉備聽罷,淚流滿面:“我乃漢室宗親,帝王之后,進不能報國,退不能自保。真是恥存于世啊。”
說罷,劉備是放聲大哭。關羽也不禁落淚。張飛見狀說道:“哥哥們莫哭,如若那董卓真的殺了漢朝天子,那哥哥你就繼承漢室……”
張飛還沒說完,劉備驚道:“三弟休要胡言,現如今天子尚在,以后切不可再說如此大逆不道之話。我覺得十八路諸侯各懷鬼胎,實難成事,我等還是前去公孫瓚處,與他一同商議如何?”
關張道:“愿聽哥哥差遣。”
不說玄德領著關羽張飛前去公孫瓚處,但說這曹操領了自家兵馬,帶著眾將是連夜追趕。
夏侯惇隨著曹操快馬加鞭,不禁問道:“孟德你何故如此著急。”
曹操回道:“再不快些,怕那皇帝是要被董卓玩弄于鼓掌之中了!”
夏侯惇不解,道:“可是這各路諸侯不論軍力,錢糧都比我們雄厚,他們都且按兵不動,你又為何操之過急?”
曹操道:“食漢祿,忠漢室。我曹操,何許人也?豈能跟那些酒囊飯袋茍同!”
正言間,曹操遙望前方有一隊人馬,領頭之人正是呂布,呂溫候。曹操見呂布,不覺勃然大怒,厲聲大喝道:“逆賊!劫持天子,遷徙百姓,將欲何往?”
呂布胯下赤兔馬,手握方天畫戟,立于軍前,大罵曹操,道:“背主懦夫!還敢前來送死?”
夏侯惇不等曹操發話已是一馬當先,來與呂布廝殺。呂布大喝一聲,挺戟來迎。兩邊兵刃相撞,火星四射。
呂布大喝道:“來者何人!我溫候不殺無名之輩!”
夏侯惇大叫道:“我乃夏侯惇是也!今番前來取汝性命。”
呂布大怒,兩人是轉著圈兒廝殺。曹操自領兵與呂布軍決戰,正此時,只聽得斜刺里鑼鼓喧天,一人領著一彪軍馬聲威大震是沖殺將來。為首一人正是董卓愛將李傕。曹操大驚,急令夏侯淵帶軍出戰。夏侯淵剛出,另外一邊又是鑼鼓喧天,突然殺出一彪人馬,為首大將亦是董卓愛將郭汜。曹操驚慌失措,急令曹仁出馬敵郭汜。
三路軍馬聲勢浩大,曹操力敵不過,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正此時,呂布一戟打落夏侯惇手中長槍,夏侯惇驚著,撥馬而走,飛回陣中。呂布大笑,舉過夏侯惇的鐵槍揮軍掩殺,四下里頓時軍威大震,曹操大敗,望榮陽而走。
曹操帶著零散的人馬,行至一荒山腳下,可這天卻似乎故意與曹操作對似的,月明如晝。眾人皆疲,人困馬乏。曹操無奈,本欲就地休息一會兒,哪知曹操剛滾鞍下馬,只聽得四下里喊聲大震,徐榮的伏兵盡出。曹操大驚,慌忙上馬,策馬奔逃,竟也不分方向,正撞著徐榮。曹操見了,驚出一身冷汗,撥馬便走。徐榮張弓搭箭,正中曹操肩膀。曹操帶箭逃命。剛過一個小山坡,曹操心頭方寬,卻突然馬失前蹄翻滾下來。曹操還沒有明白是什么情況,便有兩個士卒把曹操圍在當中。曹操再看自己的戰馬已是被長槍刺穿,血流不止。曹操無路走脫,于是仰天長嘆道:“我命休矣!”
正在這時,一個小將飛馬而來,砍死兩個步兵后,翻身下馬,救起曹操。曹操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的部將曹洪。曹操嘆道:“哎,我死矣,賢弟可速去!”曹洪下馬,對曹操道:“公急上馬!洪愿步行。”曹操猶豫道:“賊兵若至,弟將奈何?”曹洪正色道:“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曹操這才翻身上馬,對曹洪道:“我若再生,皆你功勞!”曹洪脫去甲胄,拖著大刀,跟在馬的后面。
行了一陣,曹洪道:“天下將亂。公將如何?”
曹操嘆道:“我已盡忠,未可知也。”
就這時,有一條大河擋住了曹操的去路,曹操嘆道:“命已至此,不得復活,賢弟可自去!”
曹洪道:“如今天下方亂,平天下者,非公不可。洪雖百死,若能救公,雖死而無憾!”
曹操感懷,于是聽曹洪的意見,脫去了鎧甲,任由曹洪負著自己渡水。到達彼岸時,曹操忍不住落淚。曹洪勸道:“公莫哭,賊兵追至。”
于是,曹操與曹洪二人帶水而走,一直走到第二天早上,才在一個土岡下稍作休息。
曹洪這才問道:“公方才何故落淚?”
曹操搖頭長嘆道:“漢室傾頹,居心叵測之人獨坐高堂聚眾顏歡,我等忠義之士卻險些身首異處!豈不悲哉?”
曹洪默然無語,半晌方道:“公豈不聞:識時務者為俊杰乎!”
曹操一愣。就此時,喊殺之聲又至,原來是徐榮引兵來追。曹操大叫道:“天下豈不容我曹孟德!竟遠追至此!”
正慌急間,只見夏侯惇、夏侯淵引數十騎飛至。夏侯惇大喝道:“徐榮休傷我主!”
徐榮拿大刀指著夏侯惇,遠遠就笑道:“敗軍之將,安敢復來?”
夏侯惇大怒,舉刀來戰。交馬數合,夏侯惇一刀把徐榮斬于馬下,群龍無首,敵軍自退。曹操見夏侯惇、夏侯淵大喜,忙飛奔前來,大笑道:“元讓!妙才!元讓!妙才!”
夏侯惇與夏侯淵見到曹操,也是悲喜交加,拍馬而來。夏侯淵道:“哥哥留步,我等馬快!”
曹操止步,須臾,二人已是行至曹操面前。二人翻身下馬,夏侯淵上前抱住曹操,上下托舉,好不愉快。
曹操哈哈大笑,道:“妙才、元讓,你們快放我下來。我們現在應找一處地方藏起來,不宜在此處暴露。”
二人覺得曹操說的對,于是放下曹操,把徐榮的馬牽來給曹操騎上。曹操等人便往河內行去。中途,曹操餓的實在不行,就與他們一同做飯,黑煙升起,曹操吃過野味,方才嘆了一口氣,便哈哈大笑起來。
把眾人嚇的一愣。夏侯惇道:“孟德,你笑什么?”
曹操指著蒼天,道:“我笑那董卓不把我趕盡殺絕,智謀不過如此。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會讓這種人存活于世,以免成為我一統天下的阻礙。哈哈,我看吶,這董卓也終究沒有遠見,其能力也就是一方諸侯罷了,不足為懼!”
正言見,樹林深處鳥獸騰飛。曹操與夏侯惇等人面面相覷。曹洪忙道:“哎呀,不好。”于是急忙把柴火撲滅,又拿起石子把濃煙蓋住。曹操大驚,匍匐在地,自思道:“難道是我看錯了這董卓?”
眾人正緊張間,遠處行來一彪人馬,曹操定睛一看,原來為首之人正是自己的部將曹仁。于是曹操哈哈大笑,忙叫眾人起來,對曹仁大呼道:“前面之人,莫非是曹孟德的大將曹子孝乎?”
曹仁聽見聲音,舉頭一看,正是曹操。于是急忙快馬加鞭,到曹操面前滾鞍下馬道:“主公,子孝來遲了,還請主公降罪。”
曹操攙起曹仁道:“嘿嘿,我乃敗軍之主,錯皆在我,怎么在你呢。是我一意孤行讓你們狼狽至此,這都是我的過錯,與眾將軍無關。”
眾人聽罷,深受感觸。
忽然間,夏侯惇道:“可是孟德,今朝我等險些身首異處。可并非只是為了漢室,更是為了你曹操啊。”
曹操默然無語。夏侯淵復道:“我哥哥說的對啊,孟德兄。你已經兩次救漢,此等大義天下諸侯,絕無二人。可是你又得到了什么呢?兩次險些喪命。”
曹操看著零散的人馬,大家皆回頭土臉,還有一些還帶著傷痕。曹操心中隱隱作痛,道:“此事且容再議,當今之計,逃命要緊。”
眾人乃止,可心有不悅。曹操瞥見,竟亦不作聲。
就這時,又有百來人從側方行來,為首二人乃是李典、樂進。二人見了曹操,遠遠就高呼“主公”,飛馬而來。
曹操又復得二將,眾人悲喜交加往河內走去。
次日清晨,曹操已經走到諸侯軍大營前,袁紹等人已在門前等候。
曹操帶著五百人馬,灰頭土臉的站在盟軍大營前。袁術哈哈大笑道:“孟德兄自認為自己智謀無雙,可是今日如何狼狽至此啊?”
曹操看了袁術一眼,冷哼一聲,不作答復。
袁術見狀,哈哈大笑,道:“還是我們袁盟主的決斷正確啊!哈哈哈。”
袁紹摸了摸胡子,道:“孟德新敗,有傷我諸侯軍銳氣,現在讓我等為孟德公洗塵,也好洗一洗他身上的晦氣。”
夏侯惇暴怒,兩眼圓睜,卻也有氣而無力。
曹操對夏侯惇擺了擺手,道:“元讓,那是袁盟主,你餓了兩天,都已經眼花了。”
夏侯惇會意,給袁紹鞠了一躬,退回陣內。
這時袁術又湊過來,圍著曹操轉了幾圈,突然哈哈大笑道:“孟德兄,你那口西涼大宛馬呢?”
曹操也直言不諱道:“死了!”
袁術眼中露有驕色,道:“哦?怎么死的?”
曹操淡淡的看了袁術一眼,又看了看各路諸侯,道:“莫非各位此番前來,就是為了笑話我曹某人?我曹某人新敗,各位身為同朝漢臣,非但不與我等同悲,卻對我等冷譏熱諷。非但不體恤死去的士卒,卻還對我等落井下石。現在天子還在董卓手里,爾等卻還不思進取!如若這般,某自當告退!”
曹操說完這段話,是轉身要走。袁紹喝住袁術,前去攔住曹操道:“孟德切勿動怒,我早已備好酒菜為你接風洗塵,況且賢弟新敗,國家安危大事,還當從長計議。”
曹操乃止。袁紹執其手,同入中軍大營。
席上,曹操見各路諸侯都在,卻獨不見孫堅,不禁問道:“今各路諸侯都在,為何獨不見文臺?”
此話一出,席間啞然。只聽袁術陰陽怪氣的說道:“他啊,私自藏匿了傳國玉璽,逃到江東去了!”
曹操驚著,忙道:“莫非是天子手中的傳國玉璽?”
袁術道:“正是此物。不想那孫堅見利棄義,私自藏匿此物。”
曹操忙道:“此時關系甚大,切不可血口噴人!”
袁紹聽著,不悅道:“孟德以為孫堅何如人!他帳下一卒,與我同鄉。自覺我等興兵討逆,他孫堅卻存有私心,心術不正,于是便棄暗投明前來告訴我。只可惜,他孫堅拒不承認。”
袁術聽到這里冷笑一聲道:“只想那孫堅,現在只怕是命喪黃泉了吧?”
眾諸侯皆驚,不禁道:“袁公路何出此言啊?”
袁術笑道:“我早就以我大哥的名義,作書一封給了荊州的劉表,令他截而擊之。這荊州乃是孫堅回師的必經之路。劉景升乃漢室宗親,必能與孫堅戰個魚死網破!”
眾人皆稱贊袁術妙計,唯有曹操默然無語,自思道:“我帶著本部軍馬前去與董賊決一死戰,他們未曾想來援我,卻在這里勾心斗角。哎……這亂的不是天下,而是人心啊!”
想罷,曹操借著自己新敗勞累為由,先行辭出。
而曹操這次的敗北,卻不然而然的增加了另一個人的光環,而這個人正是劉備。
且說席宴散去,劉關長三人從中軍大營出來。張飛止不住沿路夸贊玄德高見,關羽也不得不服。劉備卻面無神色,輕輕左顧,又悄悄右看。一路上不動聲色,直到歸置中軍大營,才對張飛說道:“三弟,此事切不可沾沾自喜,天下間能人眾多。我等爵位低危,尚不是爭雄之時,切勿宣揚。”
張飛聽罷卻疑惑不解,回顧關羽說道:“嘿,二哥,大哥這神機妙算本來是好事啊,大哥為什么還叫我不要喧張。這這這,這樣別人怎么能知道我們大哥的厲害呢!”
關羽亦不知所以,卻說道:“三弟,我本對大哥的猜測半信半疑,可現在我深服大哥高見,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等奉命行事便可。”
張飛想了想,對劉備道:“既然這樣,我等以后大事皆聽大哥差遣。小事,哥哥與我等一起斟酌,如何?”
劉備哈哈大笑,贊道:“三弟真性情!”又回顧關羽道:“二弟呀。三弟可真是我們的開心果啊!”
關羽聽罷,手屢胡須,鳳眼微瞇,笑道:“大哥所言極是啊。”
張飛聽罷,把手一擺道:“哥哥們不可這樣,小弟好生臊得。但這曹操新敗而歸,已被哥哥言中了,現如今哥哥又當如何啊?”
玄德道:“前者,我等前去公孫瓚處,瓚說暫且靜觀其變。現如今,曹操新敗,各諸侯不思進取,如同草芥。我等應該再去公孫瓚處,與瓚同行。”
關羽道:“可是哥哥為何不私自去了,卻偏要與公孫瓚同行?我等原本為伸張正義,單槍匹馬而來。現如今大義不得,也應當單槍匹馬而去。”
劉備輕撫關羽后背說道:“二弟,且聽我跟你分析。”
劉備撫摸著關羽的后背,又拉著張飛坐下,緩緩說道:“二弟,三弟。我乃漢室宗親,帝室之胄,所以來則要來的有名,去也要去的規矩。天下將亂,豪杰并起,漢室傾頹,自從光武中興以來,已傳位二百于載。如今天下方亂,各路諸侯心懷鬼胎,我等若不辭而別如何?名不正,言不順,就如同荒山之草莽,黃巾之亂賊!還能做出甚么大事?!現如今朝廷傾微,公孫瓚乃朝廷命官,我等隨他同去也就是名正言順。我等便是漢臣。此乃第一。第二,我與瓚本是同窗,瓚又年長我一些,我以兄之禮待他,他也視我如弟,相比其他諸侯,定不虧待我。此乃第二。第三,公孫瓚乃重情重義之人,他有一事,你們不知,日后我會說給你們聽。我等亦是當今義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此時與公孫瓚一同離去,才是上策。”
二人聽罷,更是信服劉備,便一起同劉備來到公孫瓚營處。公孫瓚請三人入內。劉備叫關張二人施禮。幾人禮畢之后,公孫瓚請玄德三人入座,問玄德道:“如今夜深,賢弟為何而來?”
劉備答道:“承蒙伯珪兄不棄,小弟特來告辭。”
公孫瓚聽后,疑惑不解,忙道:“賢弟這是為何?我等一同前來伸張大義,現如今大義未成,為何身退?”
劉備乃嘆氣道:“伯珪兄當真覺得身在此處有大義可言?”
公孫瓚聽后,給幾人各舀了一盞水酒,道:“前者,曹操自帶本部軍馬前去追殺董卓。賢弟曾因此而來我帳下,與我共議,認為袁紹無能,難持大事。今日所見,確如賢弟所言,我亦知道這袁紹無能為也。只可惜我等為大義而來,不曾報國,卻要身退,心有不甘啊。”
關羽、張飛入座后只是吃酒,未有半句言語。
劉備道:“伯珪兄此言差矣。當今存亡之際,伯珪兄豈能不知呢?”
公孫瓚默然無語,玄德道:“現如今,天子被董卓西劫,四海之內動蕩不安,此等危急存亡之秋也。可各路諸成日大張旗鼓,飲酒作樂,而不思進取……”
玄德把聲音壓低了些,偷偷的湊到公孫瓚的耳畔,說道:“那是各懷異心啊!”
公孫瓚聽罷,微微一怔,手攆胡須若有所思。
玄德見狀又道:“以弟之愚見,當先拔寨北歸,自養士卒,穩修內政。若天下有變,兄進可以蕩賊軍,退可以保基業,此乃萬全之策。”
公孫瓚聽罷猶豫不決,道:“可是我等大義未成……”
玄德聽罷,起身施禮道:“那如此,兄可自領兵在此,我便領著我兩個弟弟先行辭行。”
說罷,劉備是起身要走,公孫瓚見狀忙起身攔住,道:“弟勿急行,明日與我一同前去袁紹處辭行。你我一同前來,當一同離去!”
劉備領著關張二人拜謝而歸。
卻說這曹操,回了中軍大營是怒發沖冠,踢翻了桌案,憤憤不平。大怒道:“他袁術是何人?奸猾小人!我率著自己的兵馬前去救駕,他們卻在這里勾心斗角。我把我的命,你們的命,那些兵卒的命,全部都獻給了天下!獻給了朝廷!獻給了忠義!可是他們!他們卻在這里勾心斗角!”
曹操慷慨激昂,眾將聽罷,亦是憤憤不平。
曹洪怒道:“明公!我等追隨明公,為國為民,可是這漢朝的天下,已是破碎難縫啦!”
眾將聽罷,亦是其聲附和,曹操盛怒悶坐,卻也不發一言。
曹洪又道:“明公且忘了許劭曾說的話了么?明公乃當今‘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現如今天下以亂,何來治世之說!請明公明見!”
一席話道破曹操心中陰霾。曹操茅塞頓開,頓時騰然而起,大叫道:“非賢弟之言,我險入歧途!操已有良策,明日便前去辭歸!汝等可各自回帳,明日定給眾將軍一個回復。”
眾將聽罷,皆辭別而歸。有道是:
漢室將亡天地崩,曹操忠義取針縫。
奈何天下人心亂,子廉一語破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