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太長,日文版的,所以記不住了。哈利波特那一系列的。仍舊是這個系列,慣常的大聲勢,大場面,突如其來的硬性銜接,越來越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魔法。有的還顯得特別沒必要。
當然我說的是后面越來越鬧心的幾部。所以優質的音效反而讓我覺得異常煩躁,電影不是小說那么自由,一個人就可以寫。電影從導演,制片人,編劇,演員,工作人員,是非常燒錢的。花那么多錢,至少不能虧損。
因此電影雖然是一項很受歡迎的通俗產業,但除了極少數商業片天才就喜歡賭一把,以及有一些堅持不走尋常路,一定要追求自己內心情懷的,偏文藝性思維的少數導演之外,契合大眾水準,總的來說在電影業還是很有必要的。
但覺得好奇,明明觀眾的審美,至少在電影方面是有提高的,這種水平越來越難以承繼當年的閃耀地位,真的有必要繼續嗎?
就算賺錢重要,都賺了幾輩子都夠花的了,能不能有點內心的更高價值一點的追求? 還要這樣,依賴前面的光輝來辜負影迷嗎?
電影創作需要一個團隊,團隊,每個人都要吃飯,不僅要吃飯,還想過人上人的日子,所以,拍著拍著藝術家的感覺自然就丟了,電影雖是娛樂產業,但也是藝術產業,被譽為,第七類藝術,綜合性藝術,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建筑,雕塑前六大藝術為一身。
這100年來有顯著甚至驚人的進步,細數其他部分,這100年來,幾乎沒有什么,讓人驚喜的地方是科技,確實是,日新月異,但藝術真的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特別是音樂方面,絕對是在走退化路的。
然而還好有電影,這個新的藝術形式產生,且娛樂性又很強,所以能夠讓各個階層的人,都能夠欣然接受。接著就掏錢。但我總覺得,如果做出了一個好的作品,贏得了一票真正的鐵桿影迷。就好像一個作者寫出一部好的作品,贏得了他真正的讀者,接下來,會努力寫的更好吧,哪怕寫不出太好的,總還是試試吧,而不是弄出一個片子,賺一大波錢。完了之后再接著弄,這片子本身講了什么我估計連導演都很難重復敘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