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希言
(一)
人的一生中會因為很多事而擔憂,甚至憂慮成疾。但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擔心的事都不會發生。
憂慮會加重心理負擔,而瞻前顧后、猶豫不決則會消耗一個人的生命。
以前我覺得任何一件事都得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做決定,殊不知,過度的思考與猶豫反倒讓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了。最終浪費很多時間在猶豫不決上。
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哲學家很喜歡一位美女,這位美女也喜歡哲學家,美女給哲學家表白了,哲學家說讓他回家考慮一下。于是他便回家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考慮自己要不要答應美女的表白。終于20年過去了,哲學家也考慮好了,他去找那位給他表白的美女,結果美女早已嫁為人婦,生兒育女。哲學家后悔不已,如果他早點答應美女的表白,那她現在應該是自己的妻子,可惜他卻浪費過多的時間在糾結猶豫與思考上。
生命很短暫,時間很寶貴,容不得我們去猶豫,決定了就去做,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才能離結果更近一步。
(二)
今天是我從國企上市公司辭職后的第十天,沒有找工作,花著之前攢的錢,也沒有焦慮,很平靜地面對這一切。每天看看書,出去逛逛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知道,有人肯定會說我敗家,說我無所事事。我也知道,家人幫自己承擔了壓力。如果放在以前,我肯定會選擇大家都選的路,哪怕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很難受,但還是會堅持下去。
俞敏洪老師說,“生活只有幸福與不幸福兩種狀態,任何中間的渾渾噩噩都是沒有生命的狀態?!?/p>
我不想過渾渾噩噩的生活,也不想讓自己處于一種沒有生命的狀態。
曾經糾結猶豫浪費了很多時間,也消耗了自己的生命,不僅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反而向內傷害了自己。
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克服了恐懼,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才能成長。
(三)
我的一位讀者告訴我,他在國企工作了四五年,想過很多次辭職,但最終都沒有勇氣辭職,現在覺得自己一無所獲,沒有一點成長。直到現在,他還會有辭職的想法。
其實我很能理解,一個人一旦腦海里有了一個想法,就會開始權衡利弊,考慮再三,越思考,越焦慮。去做吧,害怕自己不能承擔后悔,不去做吧,心里又難受。就這樣反復折磨自己,當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了,自然也不會有所成長與進步。
就像俞敏洪老師在他的書中所寫:《易經》中有一句話叫“動輒得咎”,意思就是說,只要選擇做事情,就會有損失,就會冒險。如果你知道每一次失去的背后有一個更大的目標,有更多的考驗,生活中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你就不再會為眼前失去的東西感到痛苦了。
失去意味著得到,也是重新開始。
不要因為害怕失去而猶豫不決,生命很美好,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做。
如果在一件事上糾結猶豫了,還不如提早做決定,因為一旦考慮了這件事,就意味著你內心還是想去做的。所以不要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壓制住的東西,遲早有一天是會爆發出來的。因為糾結猶豫本身就是生命的殺手,在損耗著生命的活力。
未知的一切更具挑戰性,哪怕荊棘滿布,雜草叢生,但只要有信心,相信未來,有所期待,人生總會看見曙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