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嬸的一個電源插板燒壞了拿來修,我不同意修后再用,弟卻立馬動手剪線頭,媽也怕承擔責任不同意他搞。
弟是覺得很簡單的事,又可以廢物利用,對我倆的歇斯底里反對很生氣。
媽是覺得他不會卻搞,出了事可非同小可,太危險了。
我是覺得那個插板買來也就二十塊錢,三嬸家的電線目前是亂拉的況態,她又一點電氣常識也沒有,剪過線用電工膠布綁起來的破插板她用實在危險(而且哪條是火線、哪條是零線、地線,我也確實分不出)沒必須為省那幾個錢留下個安全隱患,真出了什么意外就太不劃算了。
為了這事大吵了起來。
自我出去讀書他當兵后,每年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已經甚少吵架了,吵得那么兇的更少。當然,小時候就沒少打,有摩擦很正常,吵架不是問題,問題是為什么三十好幾了還像小孩那樣吵得兇?
仔細回想一下,我與弟的想法觀念相差已經很大了,今天的安全問題可能還不是和他爭執的源頭,在教肓侄子問題上我們的差異更多,比如說媽給彬喂飯的方式、洗澡方式、對待哭鬧方式等等。我都看不過眼,冷嘲熱諷,以為侄子的日常過激行為是小孩對媽的長期不及時關注和誠實回應引起的,務必引起重視和改正。我對他和阿萍不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常識很不滿,估計他對我的指手畫腳、評頭論足但又不出手帶小孩也是很有意見。
回到安全問題上。只要是坐他開的摩托車這問題就沒少批他,我對他下坡息火(他為了省油,我認為他在賭命)、彎道和上坡超車這此行為深惡痛絕,而他認為這些都是沒什么大不了的事,省油省時間還怎么莫名其妙得罪了我。
很顯然這兩個問題上的差異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是性格(他做事雷厲風行,我優柔寡斷)更是長期的生活環境不同,知識、視野不同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