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廖老師學Python(6):Python基礎2-數據類型

續:第(5)節
本文所有引用均來自廖雪峰老師的網站。轉載請說明出處。

3.字符編碼

·字符編碼

發展歷史:

  1. ASCII
    只有127個字符可以表示。也就是一個字節(8bits)來表示一個字符。

  2. Unicode
    通常用兩個字節編碼。
    Unicode把所有語言都統一到一套編碼里,避免了亂碼問題。

然鵝, 雖然Unicode避免了多國語言的亂碼問題,但是它使得需要的計算機存儲空間比ASCII碼 多了一倍。so——

  1. UTF-8
    可變長編碼。

UTF-8編碼把一個Unicode字符根據不同的數字大小編碼成1-6個字節,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編碼成1個字節,漢字通常是3個字節,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會被編碼成4-6個字節。如果你要傳輸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編碼就能節省空間

在計算機內存中,統一使用Unicode編碼,當需要保存到硬盤或者需要傳輸的時候,就轉換為UTF-8編碼。

4.Python中的字符串

  • ord('A') 獲取字符的整數表示
  • chr(66) 把編碼轉化成對應字符
  • len('ABC') 計算包含多少字符
  • 格式化
    使用%運算符來格式化字符串。
    %s:字符串
    %d:整數
    %?
    %f:浮點數
    %x:十六進制整數

其中,格式化整數和浮點數還可以指定是否補0和整數與小數的位數

例子

萬能的%s :如果你不知道應該用什么字符類型,可以用%s,它會把任何數據類型轉化為字符串。

  • 若要輸出'%',需要進行轉義:%%

(未完待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