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迷人之處不在于如愿以償,而是陰差陽錯”。
那段恍若昨日匆匆的日子,高考失利。在當時的我看來,高考失利莫過于一位美好人生終結者,甚至掠奪走那段日子我所有的明媚陽光,不僅如此。 為此,我只能忍痛暫時放下一度心馳神往的所有,只能忍著眼淚選擇以后的路。那一刻,或許就是因為在“高考志愿單”上多看了“她”一眼,于是陰差陽錯,于是風景無限好。
“西安站上車的旅客請您抓緊時間上車.....”。
“坐上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與“她”的不解之緣在這首歌的節(jié)奏下拉開序幕。
踏上列車,一路上車廂里不斷的循環(huán)著韓紅的?天路?以及熱情高亢的草原之歌,依著望不到邊際的湛藍色青海湖、漫山遍野毫無活動區(qū)域約束的牦牛群,此起彼伏若一群健壯的駱駝般的雪山,長相神似北方小麥的一簇簇青稞,又或許是遠望的原因,我并不能將青稞與北方小麥從外觀上區(qū)分開,就連經驗豐富的老農人父親也是如此。
一路上慢慢悠悠的列車搖搖晃晃的爬行在神話般的“天路”上,伴著新奇的心情,無處不慨嘆的景色,在“列車即將翻越海拔5231的唐古拉山”聲中,突然間我似乎是醉倒在這樣的美景懷抱中,開始頭暈、嘔吐——高反。看風景的心情在那一刻也就戛然而止了,隨即,對慢慢靠近的目的地--圣城拉薩的向往與期盼也被隨之而來一系列的高原反應消磨殆盡。
終于,終于,列車終于在31個小時的搖擺后到達拉薩車站。疲憊,出站,陌生,好奇,發(fā)燙的太陽,方向感全無,這幾個毫無關聯的詞構成了我當時的境況。
此之前,在心里,在腦海里無數次的設想過西藏首府——拉薩的種種,從電視,網絡,報紙,書刊,手機,電腦......一切我能利用到的途徑里,腦補著她藍色的天空,小學課本里學到的“棉花般的白云層”,火辣熱情的陽光,而那一刻,當我地處心中曾無數次構想的城市邊緣,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她”的熱情四溢,這一點從“她”八九月份的陽光里我就感受得到。
對于我,看上去并不白皙且略帶暗黃的皮膚,你知道我有多害怕陽光的沐浴嗎?甚至是恐懼。然而日光城的陽光,再次將我對這座城市的憧憬一點點的消磨著。
厭惡感在慢慢堆積。離開火車站向市區(qū)出發(fā)。火車站附近就似乎還是鮮有開發(fā)過的無人區(qū),荒涼都不足以形容。烏龜般速度擁擠的公交車,路上為數不多的私家車,和并不寬闊的馬路,越來越低沉、失望的情緒讓我已經沒有耐心再去發(fā)現和適應這座“慢節(jié)奏”城市表面或者內在的東西。
可是似乎在所有事情壞到極點的時候,轉機就慢慢出現了。
當公交駛進市區(qū),不同于內地的建筑風格突然的眼前一亮,市區(qū)一條街都是潔白色頗具民族藝術風格的墻,隨風揮舞的旗子和經幡使房子都變得別具一格。我好像突然間又找回了對這個城市的憧憬感。
走在兩旁被藏式風格建筑包圍的馬路上,當地的一種人力車很是吸引了我的眼球,一輛簡單的腳踏車,后座大概有足夠坐兩三位乘客的空間,車頂上飄蕩著色彩斑斕的經幡,“踩車人”輕松自在、笑容淳樸的面龐編織成這個城市獨特的交通線。
再路過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宏偉磅礴的建筑讓我找不到詞句來形容我當時的激動心情。大街上,安靜和諧的氣調;大昭寺處,虔誠的信徒在轉經,叩拜;茶館里,籠罩著煙霧的小屋子,甜茶、酥油茶香四溢,又混雜著些許的煤煙味......
初次接觸“她”,難免有的不自在感讓我有點無所適從。八九月份斑駁的陽光,灑在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刺眼、灼熱又或者是愜意與舒適。走在太陽下,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像只哈欠不間斷的野貓,此時的我開始厭倦太陽光的照耀,又“遷徙”至陰涼處,然而出奇的發(fā)現拉薩的陰涼處絕對是貨真價實的陰涼處,“冷,凍,冷和凍”三個簡短的詞概括了我當時真真切切的感受。
一天之中感受一年四季,怎樣的一種體驗呀?八九月份的拉薩就像是臉譜表演中捉摸不定的面部表情變換。
早上起床,穿上厚厚的外套,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八九月份該有的溫度,記憶中夏天的燥熱感在這里無處找尋,當然,也是絕佳的避暑勝地。
中午的艷陽并非“曬”字所能形容,溫度卻不高。然而下午到晚上,是拉薩天氣大小姐“耍脾氣”的時候了,一會狂風暴雨,風雨交加,不一會兒天空又掛起罕見的雙道彩虹。
然而不管昨夜經歷怎樣的驟雨狂風,明天依舊晴朗。不溫不熱的性情中卻仍摻雜著“她”獨特的干燥特質。
有對比才發(fā)現“她”的美。暑假回家,路途中三十八九攝氏度的氣溫差點熱暈我。熱汗不停歇的往出冒,似乎把在這個沒有夏天的城市未流出的汗都一下噴發(fā)出來。
“我真是受夠了烤爐般的溫度,我想回去夏天還要穿外套的拉薩。”那一刻,是真的想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