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R:
I:
用兩個方法來應對他人的抵觸情緒
1、支持對方
2、邀請對方
這樣做的好處:當遇見“敵人”的時候,我們應當理解到對方行為感覺的合理性。比起事件本身,從所有的“敵人”處取經問道才是最高明的做法。這樣做之后可以真正的放下屠刀、化敵為友。這樣的做法可以充分利用事物物極必反的道理,在本來最挫敗我們的地方徹底使我們成功。
不這樣做的壞處:如果我們總是只能利用順風,我們將永遠難以抵達終點。人生中的失敗總是有概率的在上演,一場爭吵的最好情況不是我們挽回損失,而是我們贏得友誼。最失敗的時候也是最能得到幸福的時候,如果不能珍惜那些反對我們的人,我們將永遠都得不到成長。
適用邊界:
假如有某個人塑造成敵人對我更有利就應該塑造成敵人,某個觀點塑造成敵對觀點對我更有利,那么就應該塑造成敵對觀點。
A1:
才不久有一個朋友欺騙了我,背著我做了對我不好的事。以我本來的性格,我會記著,或許最后會絕交的。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誰遇見了都很可能會這樣,至少大吵大鬧一場。但是我沒有那樣做!那么,我是怎樣做的呢?
1、支持。
我當時首先支持他,我說就是我不好,我就是自尊心太強,很傷人。而且讀了許多書,不過一無是處。當時他非常開心,因為我本來認為跟他觀點不同的我,竟然跟他的觀點一模一樣。通過第一個方法,我徹底的吸收接受他的一切智慧。這也塑造了一種儀式感,令我心中集聚敬畏,這樣便可以享用世間一切智慧。
2、邀請。
隔了不久,我順著通過第一步從他那里獲取的建議去做了下,獲益良多。對于他的好建議,我舉一反三。
接著我邀請他干脆做我的老師(期待已久),明確的表示要向他學習,結果,他欣然同意。到現在已經確確實實的成為類似戰友關系了。
很遺憾的是,許多人不理解沖突的妙用。不知道看到我的親身示范是否能夠明白個中道理?在我這里,爭一時輸贏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從思想的怪圈中間出來,才會徹底有所不同。要想跳的高就一定要向下蹲,去學習與你觀點不一樣的人的智慧。有許多沒有信仰的人其實也可以借著具備一個信仰來更全面的理解世界,這當中最重要的心態是心存敬畏。
A2:
其實支持和邀請完全可以運用得更高效一些。我與其他人要找一些思維上的沖突并不是難事。我這周可以再多找些思維上的沖突,然后交任何想交的朋友。在該項計劃中,我最需要做的是擁有一個差異本,記錄與他人觀點的不同之處。在下次遇見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借著觀點的差異的機會,成為朋友。所以在外表現的時候,不用中庸處事,而是可以表現成一種選定的極端。相對于中庸主義來說,極端更能夠讓觀點發生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
A4:
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制造一些敵人,就像朋友一樣,敵人也可以讓我們升級煥發,甚至敵人更是我們的養料,通過敵人,我們可以變成一個刻薄的人,這樣的人的特點是能夠不斷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弱點。多點這樣的人,我們的反脆弱性才會得到提升。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在這層意義來說,我們也得存有一部分敵人,以令我們更好。除了維持敬畏,維持一部分蔑視也可以使我們具備更具批判的眼光,讓我們活的成為某個不想成為的人的反方向。
what:通過支持、邀請來獲取敵人
how:
1、支持。找到并表示支持不同觀點。
2、邀請。邀請或假想出持有不同觀點的人。比如一個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