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斷舍離、零庫存
如果只刷新認知不行動,慢慢地你也會對學習產生依賴,而無力行動。
“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以現在而不是過去或者遙遠的未來”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在昨天的學習筆記的最后我寫下這么一句話:“過去已不復回,放下執著;未來遙不可及,無需多想;只有現在,才是最真實的,做好現在,就意味著你的未來不會差。”今天接著說O(∩_∩)O哈哈~現在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有的人會回憶過去,拿過去的好和現在的不好來比;有的人幻想未來,將來我一定要如何如何;只有很少的人會正視現在,把每一次不如意、每一次挫折,當做自己成長的機會。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意識到,其實“自我”是最難管理的,而自我管理的難點就在于“心”。我們可以想一想,為什么“斷”不了,是真的有錢沒處花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為什么對有些東西那么的難“舍”難分,是真的難以忘懷還是逃避現實的借口?雖然說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但是如果總把自己和其他東西都去強行拉上關系,那就會逐漸迷失自我、失去自我。畢竟人之所以為人,其特質就是有自我意識和自我的價值觀。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有了活出真我的可能。
關于“斷舍離”自認做的一直不錯,但還是對自己的辦公桌面和電腦進行了一次臨時的整理,而且稍微調整了一下布局,感悟:每一次整理其實都是一次對過去一段時間的總結和回顧,效果就是目標更清晰了。所以“有了活出真我的可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古典老師一直強調的,有了認知還要付諸行動,才會將可能變為現實,否則光想不做,可能就會消失變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