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寫寫多子女家庭里的親子關系。
我親閨蜜方方,生于一個經濟發達地區的村鎮,父母務農且經商,有一個比她小10歲的弟弟。
方方名校畢業之后,在北京打拼,買房,結婚,生娃。她的愛人是同學,來自農村,家境貧寒。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賺的,真的是赤手空拳的建立一個溫暖的家。
方方的媽媽來帶孩子,她非常能干,帶娃和家務兩不耽誤,就是有點擔心老伴和兒子。
于是方方旅游也想著爸爸和弟弟,買禮物也想著,家里的房子給出錢裝修,弟弟的學費也給負擔上。
媽媽在她這,她出生活費,出路費,逢年過節或者給錢或者買點金飾,媽媽高興,她也很高興。
弟弟畢業了,她出錢給學了車。找到了工作,她出錢給換了手機。然后又想買車,問父母要錢,父母表示贊同,然后又拿不出什么錢來,于是方方媽媽跟她說,你們不是要換車嗎?把舊的給你弟弟算了。
方方這才徹底炸毛。
她生了女兒,父母和弟弟沒有給過一分錢,也從來沒有一份禮物。他們來她這里,從來不帶錢,走的時候給少了還會不太高興。如果有什么要求沒滿足他們,就會說你怎么這么不懂事,真是沒良心。然而對弟弟的各種要求,即便是超出能力范圍,父母還是會答應。她也懂得農村都是重男輕女的,但是把養兒子的責任都要放在女兒身上,她不想背。
都是孩子,憑什么這樣?
方方和愛人的確收入很不錯,有兩套房,一輛車,在北京這樣的一個繁華城市,算是一個比較殷實的家庭。她卻說,這都是空中樓閣。
愛人家不用說,父母沒有養老,以后他們肯定是要管的。
她自己家,父母披著親情的外衣,總想從她這里多得到一些錢,留著給兒子。要知道方方父母并不是沒有勞動能力,他們有土地,也有收入,只不過他們的收入不足以支撐起他們想要的生活,比如說幾間漂亮的房子,一場體面的婚事,他們覺得方方賺錢容易,隨隨便便一個月上萬,花錢更大方,與其讓孩子去學音樂學舞蹈花幾千,不如給弟弟留著結婚。
她說,我能怎么辦呢?我受不了他們說我不懂事沒良心。我不希望他們不高興。
然后呢?你就要無限的滿足他們嗎?
當前多子女家庭,都是女兒還好,如果一男一女,且女強男弱,那么大體情形常常如此:父母的都是兒子的,女兒想都不要想,女兒最好還得補貼家用。以后萬一兒子不養老,女兒必須要接過去,否則就是不孝。
搞了半天,當人女兒,當人姐妹,就是當冤大頭。
在我國,重男輕女大環境下,女孩子的利益總是被犧牲,被忽視的。女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升學,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看上去未來那么美好。這些樊勝美們,再光鮮亮麗,再能干賺錢,有時候也抵不過身后那群吸血鬼一樣的家人。
所以說父母都是怎么愛女兒的,又是怎么愛兒子的呢?對兒子有多無私,對女兒就多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