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恩思
編輯/恩思
圖片/網友(侵刪)
經過一段時間的每周堅持寫作之后,漸漸的發現自己的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達到局限的地步。
一般對于新人來說,我也分析了一下原因,剛開始自己就會有一段時間的自嗨時期。過了這段自嗨時期之后,我們會面臨素材、文筆、心態等方面的影響。
素材面臨匱乏、文筆面臨瓶頸、心態面臨急功近利(特別是想靠寫作快速變現的新人來說)
處在瓶頸期的我們,都會不由自主產生焦慮心理,開始對自己的寫作產生懷疑。
其實,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焦慮是來自對別人過高的評價,以及對自己過低的肯定。
其一,同樣是新人作者,不要因為別人出了爆文,就否定自己的能力。出爆文的因素有很多,不單單是因為自己的文章質量,還有人際關系、平臺人氣、機遇等因素影響著。
其二,不要看到別人做到日更,甚至一天好幾更,就放棄自己,這種做法只會讓自己后悔。比起字數和文章的數量,其實更應該看重的是寫作上的提升。
打個比方,有人一天一更,連續半年寫出了近200篇文章,但卻為了日更而日更。而你一周兩更,半年雖然只更新了50篇,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研究和學習上,達到的高度自然更可觀。
所以說,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頻率,才是最好的。數量不一定要多,主要的是把握自己的質量所在,達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寫作的平衡。每個人時間安排以及寫作能力,靈感來源都不能進行定量的對比。
01
關于素材的積累
素材的來源方式有很多種,總結一下為兩種,一種就是直接素材,一種就是間接素材。
直接素材,從生活中入手,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的細節動作等去觀察。
我們以前經常聽到別人說寫作有畫面感,好像描述的東西就在眼前,這種東西就需要我們通過眼睛去細微的觀察;人物的衣著、環境的狀態、人物的肢體語言。就好比我們有些人不敢看一個人的眼神一樣,那我們可以在他身上感受到,她是不自信還是心里有鬼,亦或者是害羞或者內向不太敢面對陌生人等。
聽覺是我們容易忽視的一種,其實在我們生活的環境里,通過感知是可以獲得的,比如自然界的動物鳴叫、背景音樂、人物對話等,為了積累素材,可以鍛煉自己的耳朵,多發現生活中的聲音,不僅可以讓耳朵更靈敏。在寫作中適當的加入聲音的特效,也是為文章增加不少特色。
鼻子和舌頭是嗅覺和味覺的器官,氣味和食物的味道,很容易讓我們直接通過內心去感受得到。就像電視上看的《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片子能從很多程度上有這么大的影響力,這不僅僅是一部美食的紀錄片,食物到人、到家鄉到故土、到每個人對家鄉的感情,通過食物去傳播開來的一種視覺效果。
間接素材來源于個人的讀書筆記以及網絡的素材
讀書筆記的話每個人可能不太一樣,有些人閱讀是走馬觀花,有些人是精讀文章。有的人是邊閱讀邊做筆記,有的是一本書讀完之后做筆記,通過筆記,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評價以及當時的感受完美的記錄,這樣利于以后素材的運用。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可以分門別類這樣最好。筆記分兩種,一種是記錄自己的生活、想法,也可以叫日記;第二種叫做讀書筆記,就是記錄書籍的心得和感悟。
網絡素材的積累法。在快速的網絡時代里面,要想得到一個素材并不難。學會運用搜索引擎以及內容工具便可以。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搜狗等,可以從中提取到。
02
文筆的提高
文筆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就好比如我們吃飯一樣,需要慢慢吸收消化,你讀過的書籍,最終都會被你吸收提取成為你寫作文筆的提升。
多讀經典名著,是提高文筆的很有效途徑。學習別人的寫作技巧以及方式。在經典名著里,有大量被大家所廣泛接受的文筆風格,故事趣味,多閱讀,對提高文筆有一定的幫助。
多寫,學會創作。光說不練永遠無效,多花時間去寫,可以嘗試不同的文體、不同的風格文章寫作,也可模仿一些有名的作家,模仿不是抄襲,并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靈感和感悟去打造屬于自己的風格特色。
多看多想,文章思想境界的地位,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的看法以及思想境界,好的優秀作品都是思想的精華,多思考,多觀察生活的細節,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更好的讓文章找到題材方向,走向讀者的內心世界。
03
回歸自己,輸出精華
寫作,便是直面自己,忠實自己的內心,與自己的心靈交流。文字的分解,不僅僅是給自己看,更是要走出自我,到忘我的境界,達到思想上的進步,以及文字上的交流。而我們將自己的感受、認知等落實到文章里,引起共鳴,于是便有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把關注別人的重點回歸在自己身上,提高文章的質量以及寫作水平上,才更有機會脫穎而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讓我們一如既往的熱愛寫作,持續努力吧!
(文章首發個人微信公眾號恩思隨筆,喜歡可以關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