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不只是滿眼繁花

法國-巴黎 2006/09

去巴黎是在回國前的最后一次旅行,不知道為什么把巴黎留在了最后。周圍的人都太急切著去這個集歷史、文化、時尚為一體的都市,所以當我突然問起有沒有人想去巴黎的時候,才發現大家都早已去過了,竟然只剩下我一個。好在近期聯系上了在巴黎讀書的初中同學欣欣,和她聊了想去巴黎的想法后她很歡迎我去住她那里。于是買了去巴黎的夜車大巴票,坐了一夜的汽車便來到這時尚之都了。

計劃在巴黎游覽四天,很驚喜于欣欣的熱情,這四天她一直陪著我做我的私人導游。就好像去布拉格時遇見的Hynek一樣,并沒有期待太多卻收獲了太多。記得在初中時我寫擅長書法她擅于繪畫,我們珠聯璧合,在畢業紀念冊上我還依稀記得她給我的留言,大意是,用我的毛筆,用她的畫筆,書畫我們美好的未來。

有了欣欣作為向導,我是有些偷懶的了,不用自己研究出行路線,也不用尋摸著該坐地鐵或者公交巴士,到哪一站下。據說法國人以說法語為榮,不屑于說其他國家的語言,估摸著在這里我不管是用英文還是用德文都會處處碰壁,跟著欣欣走,省去了這些煩惱。不過事后想起又如同在布拉格一般,回憶時記憶中便缺少了這或許有趣一段,正好像在羅馬問警察叔叔路線時的感嘆,在比薩研究出來穿越全城只需要步行即可的喜悅。

01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原址在古羅馬時期是一座基督教堂,到公元1163年原有的羅馬式教堂已破爛不堪,大主教決定在這里建造一座宏偉的教堂。這一建便是兩百年。建成后的巴黎圣母院,成為了哥特式建筑中的經典杰作。

站在底端仰望巴黎圣母院,可以感受尖頂的高聳入云,還有那巨大斑斕的彩色玻璃透著陽光照射進來的奇光異彩。神奇的是,彩色玻璃從教堂外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在教堂內部陽光照射進來時才能看見上面的故事,不知是不是這樣,虔誠的基督徒們會覺得離上帝更近一些?

剛建成的時候巴黎圣母院在整個歐洲風光一時,然而歷經七百年的洗禮,幾次榮耀,幾次黯然。

1455年為圣女貞德舉行平反儀式,在院內豎立貞德的雕像,從此尊稱為“圣女貞德”;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市民們沖到巴黎圣母院搶砸,砸掉腐朽的封建迷信對人民的壓迫,28座圣經記載的耶路撒冷國王的雕像被全部削去了頭,巴黎圣母院一片凄然;

?1804年拿破侖崛起,重新修復巴黎圣母院,在這里為自己加冕成為第一帝國皇帝,巴黎圣母院又盛極一時,經典的油畫像清晰可見;

?拿破侖戰敗后,巴黎圣母院再一次陷入被世人遺忘的沉寂中;

?1831年雨果出版同名小說《巴黎圣母院》,再次喚醒世人的記憶,重修巴黎圣母院。

而我最早知曉這一名字來自于雨果的同名小說。父母那一代人看過早期的同名電影,連不懂外文的媽媽都能流利地叫出“艾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的名字,而我則在耳濡目染之后翻開了這本曠世巨著。

其實在游覽過歐洲眾多教堂之后,見到巴黎圣母院的第一眼并未覺得驚艷,已經歷過歐洲最大教堂、最美教堂、最高教堂、最神圣教堂……,對教堂本身或多或少都有些審美疲勞。巴黎圣母院確實高大、宏偉,我卻再也不會有第一次從中國飛往德國踏入歐洲的土地上第一眼見到的那個世界第一高教堂帶來的震驚與贊嘆了,時過境遷,對教堂的美好憧憬已深深留在了我的第二故鄉烏爾姆了。

所以,對于巴黎圣母院的向往,更多的是來自雨果的那部著作。不僅僅是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艾絲美拉達與丑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凄慘的愛情故事,還有這部小說的創作靈感更是為這個教堂增添了一份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雨果在序言中說到,當他在參觀巴黎圣母院的時候,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角落里,發現墻上有個手刻的字:'AN' ARKH(命運),這幾個大寫的希臘字母,經歲月侵蝕,黑黝黝地深深凹陷在石頭里面,仿佛是中世紀某個人的手跡。這些難以描狀的符號,尤其所蘊含的宿命和悲慘的意義,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靈。

因為雨果在小說中對15世紀的巴黎圣母院作了詩情畫意的描述,并對19世紀初的肆意破壞落魄不堪的景象表現出的痛心疾首,令法國當局決定大刀闊斧修繕巴黎圣母院,這才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據說是幾乎還原了原始風貌色彩的巴黎圣母院。

而那鐘樓上手刻的“命運”令作者左思右想,這苦難的靈魂是誰,非把這罪惡的烙印,或者說這災難的烙印留在這古老教堂的額頭上不可,否則就不肯離開塵世。

于是,或許在某個濃重暮靄的夜晚中,遙望著歲月浸蝕下那依稀斑駁的容顏,深深思索起腦海中揮之不去那個刻字,開始織起了一段曠世傳奇。

美麗善良的艾絲美拉達廣場上的翩翩起舞,矮小駝背的卡西莫多在鐘樓上來回跳躍,我甚至不愿意想起真正丑陋的大主教, 只愿記得艾絲美拉達給卡西莫多那一捧水的溫情,卡西莫多在艾絲美拉達死后默默守候的忠誠,死亡也不能把他們分開,一旦有人想分離他們,便化為塵土灰飛煙滅。

于是在巴黎圣母院的腳下,我更愿意相信存在著這樣一個故事,令她比所有的其他教堂多了一份溫暖,多了一份感動, 因為那個曾經跳舞的吉普賽女郎,還有那個丑陋的敲鐘人。

巴黎圣母院的位置十分特殊,處于被塞納河圍繞的西岱島上,而西岱島是全巴黎最古老的最中心的地方,然而又遠離城市的喧囂,獨享一份靜謐。其實相比于從正面拍攝的巴黎圣母院,我更喜歡從橋上拍攝的角度。背后的扶墻沉穩地支撐著整個教堂,與之連在一起更顯得教堂的大氣恢宏;綠植襯托下的教堂,臨水河畔,顯得古老而有生氣。而在這樣天清氣爽的日子里沿著塞納河岸散步,更是添加了愜意的情致。

埃菲爾鐵塔

接下來來到的便是看上去似乎與巴黎的傳統格格不入的埃菲爾鐵塔。埃菲爾鐵塔的建造還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1889年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法國政府決定舉辦一次世界博覽會,于是開始征集標志性建筑的方案。最后著名的建筑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的方案入選。由于他的精密設計,在畫完所有的設計圖后沒有一處需要改動,僅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便建成了三層之高總高300多米的埃菲爾鐵塔。更為驚奇的是,由于當時政府經費不足,由埃菲爾本人承擔了75%的費用,條件是埃菲爾公司可以收20年參觀門票。但是據說開放后一年內的門票收入便收回了成本,可見埃菲爾鐵塔的受歡迎程度。

可是在當年這可遭遇到了一幫文藝人的攻擊的,巴黎是一座文藝古城,所有的建筑都是石質建筑,怎么可能由金屬來建造這么個不倫不類的塔?這幫文藝人包括了鼎鼎有名的莫泊桑、小仲馬,不過因為法國當局情勢所需,文人反對歸反對,不過成為了市民們茶余飯后的閑談資料而已。

在整個世博會期間,埃菲爾鐵塔大放異彩,令巴黎市民嘆為觀止,從此接受了這個劃時代的偉大建筑。如今每隔七年埃菲爾鐵塔的外壁就要重新粉刷一種顏色,在我去的時候是呈黃銅色的。

而且可能正是因為它與傳統巴黎的離經背道,并且站在塔頂可以俯視巴黎全程,多年來,參觀巴黎鐵塔的游客絡繹不絕。我一旦看到那如蜿蜒山路一道繞過一道的排隊人群便要嘆為觀止,望而卻步了。即便并非周末,排隊之火爆現象也未有改觀。和欣欣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選擇一個人煙稀少的地帶拍了鐵塔的全景,隨之撤退。

凱旋門

凱旋門著實是令人震撼的。位居十二條道路的中心,四周建立的環形廣場,每條道路呈放射狀以凱旋門為中心散發出去,所以走在任何一條道路上都可以遠遠觀望這座雄偉的凱旋門。

和國內古代城墻之門不一樣,國內的城門因為固守一城,必然在城郊結合處而非城市繁華地段,當然凱旋門的寓意和中國古代的城門并非相同,凱旋門意寓戰士凱旋歸來經過的大門,必然需要豪氣沖天的。

在德國的柏林有一座勃蘭登堡大門,其實也是一座凱旋門,雖然位于柏林的市中心,卻因為周邊沒有發射性的主干道,反倒覺得是被邊緣化了的。我印象中這樣與城市結合最為驚為天人的古代建筑則是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開著車進入拉薩城區,右邊是繁華的街道,而左邊兀自出現了這依山而建的重樓疊嶂,氣宇軒昂,驚嘆之余更有措手不及之感,因為就在這城市的最中心,就這樣突兀地闖入了現代的都市,美如畫卷般與城市結合,倒是更加顯得城市的歷史厚重。

如今矗立在明星廣場上的凱旋門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本是街道最繁華之處,卻匯聚在這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凱旋門前。想想連堵車的時候都能看到當年拿破侖意氣風發時下令建造的迎接凱旋戰士的城門,該是多么奇妙的感受。

為了紀念1805年粉碎第三次反法聯盟,軍事生涯達到頂峰的拿破侖在決定建造“一道偉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凱旋的法軍將士。1806年8月5日拿破侖在他生日的那天親手放下了凱旋門的第一塊基石。然而和埃菲爾鐵塔兩年內建成的高效率相比,凱旋門的修筑工程隨著國家政局的動蕩斷斷續續持續了三十一年,終于在1836年7月29日竣工。而那時他的主人早已與世長辭,甚至換了朝代。

不知道當拿破侖被流放在遙遠的大西洋上的小島時,回顧自己的一生,會不會想起這個自己曾經在如日中天時下令建造的一定會凱旋而歸的建筑,如今只能遙望項背,再也無法帶著榮耀和強大傲然從下進入巴黎城。

與假想中的萬人狂歡相對的,是一個人的孤獨終老。

城門邊上有四塊巨石浮雕,原本的計劃是全部都由著名雕刻大師呂德設計,但是大臣改變了注意,只讓他完成其中的一件。于是呂德再三思慮下,決定以“出征”為主題創作這件雕刻作品,“即便只讓我創作一件,我也要讓它成為經典”。果然,這一雕塑力壓另外三座,成為了整個十八世紀藝術的典范。

凱旋門內部還刻有558位拿破侖帝國時代英雄的名字,其中名字下劃線的都是在戰爭中陣亡的戰士們。1920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凱旋門下又修建了一座無名烈士墓,紀念在這次戰爭中犧牲了的戰士們。對雄偉的凱旋門又多了一分肅穆與尊敬。

蒙馬特高地

凱旋門通過的最主要的一條大街便是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

圣心大教堂后方的一片廣場上,有許多繪畫的藝人在為游客們畫著肖像,當然也少不了許多的餐館與露天的咖啡廳,時不時就能看見端著盤子的服務生穿梭其中。畫肖像的基本都是素描,有正統的肖像畫,也有幽默肖像畫。即便是夸張的幽默畫像,因為抓住了主要人物特征,隨便幾筆勾勒出來便栩栩如生,一眼便可看出正是那位游客。

幾乎每一位街頭畫師的攤位前都有一位或者幾位游人等待畫像,我和欣欣在其中幾位背后駐足了許久,欣賞了從無到有,從有到惟妙惟肖的境界,實在是賞心悅目。我也忍不住想畫一張。于是我們開始尋覓一位畫師。

走到不遠處發現一位華裔畫師,在她的攤位上擺放著畫的那些我們熟知的明星畫像,非常像。于是和她用中文聊了聊,她說她是國內小有成就的畫家,為很多名人畫過畫,喜歡巴黎的藝術氣息,便來此體驗生活。我們覺得聊得不錯,便找她為我畫像。價格不菲,一幅畫要30歐元。想我一張火車票超過30歐都要思考很久的,這次雖然覺得貴,但是如果真的很像也物有所值了,并且很快就要回國了,總算在這個藝術之都留下點什么。

差不多半個小時便畫好了,畫著的時候我坐在那里看不到,欣欣是一直在看著的,當快畫完的時候我問欣欣怎么樣,她貌似有些為難地說“還可以”,當我自己看到的時候只覺得一點都不像我,并且畫地非常簡單,估計欣欣的水平都能畫出來。然后就說要調整,我覺得下巴特別不像,她又擦掉重新畫,但是又畫過了頭又重新畫。最后看修改無望我也放棄了,便悻悻地拿了畫回去了。其實之后想來還是可以慎重點的,首先她那里的畫像全部都是名人畫,我相信她是有水平的,但是按照照片畫比畫真人要難得多,所以我想她那里的畫像其實都是照著照片畫的,其次她的攤位前并沒有一個人在等待畫肖像,我是沒有實地考察過她的真實水平便選擇了她了,第三正是因為其他畫師都是外國人而她是中國人先入為主的親切感讓我有些不理智地選擇了她。或許總結了這么多原因,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看別人的畫像都覺得很像,到了自己頭上有可能外人看來也很像的自己卻怎樣都不滿意,正如有時看自己某個角度拍攝出來的照片都覺得不是自己那樣。

蒙田大道

雖然對奢侈品牌并無太大的興趣,不過總覺得奢侈品已成為巴黎現代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這里是眾多品牌的發源地,旅游的目的之一便是追本溯源,所以雖然不購物,卻是一定要集中觀賞一番的。香榭麗舍大街周圍有一些品牌,但是這條主干道可能正是因為太出名了,一邊是著名的凱旋門,另一邊是毫不遜色的協和廣場,于是什么都往里面塞,似乎什么都想與之沾邊,各種咖啡館、餐館、商場、專賣店,中間充斥了各種汽車人聲的嘈雜聲,反倒造成了亂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場面,只有堵車的時候顯得略為震驚得壯觀起來。

于是我迅速躲避了這樣的喧囂,來到較為幽靜淡雅的蒙田大道,說其淡雅,不過是和香榭麗舍相比而言卸掉了各種毫不相干的負擔,集中精力經營著它的高貴時尚。雖然也是奢侈品牌專賣店緊密排列著,典型的歐洲建筑風格,內堂呈現最時尚的藝術,將古老與現代完美結合,并不覺得擁擠,反倒是清新雋美,比起上海南京西路上那樣的一排專賣店,多了份從容與優雅,我是把它當做藝術品看待了。

愛馬仕的服務生見我們走到門口便主動拉開大門半鞠躬面帶真誠的微笑,邀請我們入內,似乎打開的并不是奢侈品專賣店,而是一座藝術博物館的大門。展示的也不再是標識著冷冰價格的商品,而是可供人欣賞的藝術珍品。只有內心自信祥和,才可以如此從容面對每一個進去的人, 即便是面對學生裝扮的我們。在這里,我們可以隨意參觀,沒有國內奢侈品店背后急促的腳步聲,也沒有不自在的上下打量,更沒有不時的“好意”提醒,店里安安靜靜,店員們盡量不去打擾顧客在店內的徜徉,倘若有顧客有疑問,輕招手即可,對話也是小聲進行。我想,即便在國內的博物館恐怕也無法保持這樣的安靜。出門時服務生幫忙拉開雙邊的門,又一次鞠躬送迎,不帶有一絲慍氣。

盧浮宮

去盧浮宮的日子是欣欣建議的,因為一個星期有一天盧浮宮對游人免費。不知是因為免費的緣故還是參觀盧浮宮永遠都有那么多人,總之,我們遇到了人海。我想應該是后者,或許對于巴黎是沒有旅行淡季的說法的,倘若是時間上的限制,恐怕也只有東方人了。歐美國家的休假制度健全,人們可以真的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所以去巴黎不需思慮太周全。不過對于中國人來說,可以去這樣遠的地方旅行并且大量購置奢侈品,應該也沒有什么假期的限制了吧。所以我可以悲催的感覺到,盧浮宮永無安寧之日了。

進去即時可以感受到大部分人僅僅是沖著那三件鎮館之寶去的:“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雕像”和“蒙娜麗莎”。

“斷臂維納斯”和“勝利女神”的雕像都可以走近距離去觀賞,而“蒙娜麗莎”就像她的笑容一樣神秘地被框在玻璃框內,并在玻璃框的周圍至少隔了一米的距離又拉上了圍欄,游客只能在圍欄外部欣賞拍照。而正是因為這樣的距離,導致人們愈發兇猛地圍堵到“蒙拉麗莎”面前。等我看到這幅畫時,我與這幅畫至少隔了有五米的距離,前面是圍追堵截瘋狂拍照的人群,旁邊還有不斷推搡的人們,好像過年乘車回家的場景。看這樣的“蒙拉麗莎”不如直接去看照片了,據說盧浮宮展出的這三件鎮館之寶都是復制品。我望著欣欣啞然失笑,暗自退出人流,沒有帶走一張照片,離開了“蒙拉麗莎”。

在其他館區我又觀賞了一些無人問津的繪畫、雕刻作品,去了古埃及館,看了一些王室物品,感覺僅僅觀看了盧浮宮的一隅便不得不出來了,因為出來的時候外面天色已經黑了。我想,作為世界最頂級的藝術殿堂,僅僅這一天是遠遠不夠的,倘若還有機會來到巴黎,定要在其中徜徉三天。

巴黎是我在歐洲留學期間最后的一個旅行地,所以看了太多的滿眼繁花之后來到這世人評價極高的藝術浪漫之都,說我并沒有那樣的心動,其實對這座城市來說并不公平。

巴黎有的歷史,許多古老的歐洲城市也有,甚至比巴黎還要悠久漫長,比如意大利的羅馬;然而如今的羅馬與當年的古羅馬不可同日而語,即便都是首都,那卻已是將近兩千年前的輝煌了,新興的羅馬在那之后沉寂了一千多年,如今去羅馬參觀,最耀眼的依然是公元元年左右時期的殘垣斷壁。巴黎雖然在公元六世紀起才成為法蘭西王國的首都,然而一千多年的起起落落由于法蘭西帝國的強大始終聚集著世人的焦點,從未銷聲匿跡過。

巴黎有的塞納河僅僅從城市的規劃角度看,大部分歐洲的城市都有,比如流經德國、瑞士、奧地利各個城市的多瑙河與萊茵河,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佛羅倫薩的阿爾諾河……然而沒有一個城市像巴黎這樣沿著河岸形成了左岸文化,數不清的文化名流,海明威、巴爾扎克、薩特、波伏娃、畢加索,名字隨口報來心驚肉跳,在左岸一個又一個咖啡館里寫下了驚世駭俗的著作,畫下了人類歷史的篇章,那里許多的咖啡館超過百年的歷史,傳承了好幾代。左岸,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代名詞。

巴黎有的歷史人物一個個提起來皆為人間翹楚,比如雨果、伏爾泰、盧梭、莫奈,哪一個不是在各自的領域里造詣絕倫,飲譽天下, 若說其他城市也有,比如法蘭克福的歌德、維也納的莫扎特、布拉格的卡夫卡、意大利各個城市漂泊的達芬奇。偏偏巴黎在此之上出了個拿破侖,一時間連雨果們也黯然失色起來。在巴黎任何一條主干道上行駛都能望見雄偉身姿的凱旋門因他而建,巴黎另一座代表性建筑巴黎圣母院內的加冕被傳實記錄的油畫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偉大瞬間,七次反法同盟才將其打敗并最終囚禁的記錄令人瞠目。連在遙遠東方的中國清朝科舉考試都曾出過這樣的考題《項羽拿破侖論》。羅馬有過凱撒大帝,然而離我們過于遙遠,遠到只能通過史籍去想象他的偉大,沒有油畫,也沒有抬頭便可望到的建筑,還有那些陪他一起走過的將士的清晰的名字。想到這里會覺得,因為一個拿破侖,巴黎讓我們感動。

巴黎有的那些古老的磚石建筑在歐洲最為稀松平常,各大教堂、城堡要塞、宮殿樓宇,巴黎的實在是不突出。然后就來了兩個怪物:埃菲爾鐵塔與盧浮宮前的金屬玻璃金字塔。打破了早已沉浸在平衡中的歐洲建筑,再一次的令巴黎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當年的諷刺與嘲笑,如今都成了極端的贊美,甚至成為了巴黎旅行必不可少的一站。因為總要說出個不屬于歐洲風格的歐洲建筑,那么,埃菲爾鐵塔與金字塔則是最好的見證。雖然布魯塞爾人為了與埃菲爾鐵塔競爭建造了巨大的原子塔,卻因為沒有巴黎這樣深厚城市背景的襯托,終究黯淡下來。但是我想不出倘若換一個城市放在哪里會取得與巴黎一樣的效果,總覺得每個城市都缺了點什么,或者說這樣一個極具現代感的建筑放在哪里多少都與那個城市顯得有些突兀。

還有因為雨果而變得神秘又凄涼的巴黎圣母院,比那些個冷冰冰的大教堂多了一份意味深長;崛起的時尚之都又為巴黎增添了一重新的身份;王宮本就是王宮,偏偏在巴黎遇到了極愛收集藝術品的國王,把王宮同博物館結合起來,就是這樣一個“半路出家”的博物館,卻一不小心成為了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將世界上眾多數量的藝術精品收藏其中,令萬人矚目并心向往之。

就是這樣了,終于,我找到了即便是最后的目的地,不再滿眼繁花,卻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地的意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61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8評論 3 417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23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9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6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3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01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8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78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