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昨天剛認識的一美女聊天,說到她們家搬家,只有兩樣?xùn)|西最多,一是非常多的書,二是非常多的衣服。這兩樣她是最舍得花錢的。
衣服多則不必多說,女性愛美之天性使然,她覺得每天干干凈凈、漂漂亮亮的出門是人生必修課。雖然這一點上我還未能做到,但是要為她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點個贊。
至于在書籍上最舍得,不得不多說兩句。
不同人對于不同東西的舍得程度,體現(xiàn)了個人的消費或投資偏好。以我們辦公室為例,小明同學(xué)在攝影和旅游方面的花費可謂一擲千金,而在其它方面基本上都比較簡省;還有對學(xué)英語、美食以及其它方面花錢不眨眼而又在另外方面比較節(jié)省的童鞋,不一一舉例;我自省了一下,鄙人目前是幾乎把有限的銀子都貢獻給了房地產(chǎn)事業(yè),還甘之如飴。
同樣?xùn)|西的價值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樣的,正如花5000元拍幾張專業(yè)照片對于小明童鞋來說簡直是太劃算了,而對于另外的不是那么有興趣拍照并且不太懂行的我們來說卻是很昂貴的。因為興趣而花費、而見識、而積累、而精進,小明童鞋在旅游及人像攝影方面逐漸成為我們中間的權(quán)威,反正我看好她在這方面積累的個人價值。
一方面也說明,攝影這件事在她那里比在我們這里更有價值。
沒來由的想到一句話:“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逍遙游》莊子)
譯文是:(這種藥)能使手不開裂,效果是一樣的。可是,有的因為它而封了官,有的還是擺脫不了漂洗就棉絮的勞累;這是由于使用的場合不同。
我想應(yīng)該也不完全是使用的場合不同,使用者所處的位置以及自身的附加值應(yīng)該也是價值差異大的因素之一吧。牽強一點說是,草繩綁在大白菜和綁在螃蟹身上的價值確實會有差異。
扯遠了,回到書籍上來。在書籍上最舍得,一是舍得買書的金錢,二是舍得閱讀書的時間。
同樣是百十元的書,在愛書的人眼中真是太便宜了,因為她看到的不僅僅是書本身還有書中的金鑲玉;而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也許還被嗤之以鼻,理由是實踐比書本更重要。
而我個人覺得,書本是我們攫取智慧的捷徑,尤其是那些流傳千百年而至今的經(jīng)典,讀它就好像與先哲對話。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風(fēng)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讀出不同的意境。
如果能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時常還會發(fā)現(xiàn)英雄所見略同的片段。
古有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把酒問月》李白)
雖然古今不在一個時空,但是通過閱讀,可以體味到今人的思考、困惑、悲喜等跟古人也有心意相通之處。人的生命是多么有限,但是閱讀可以讓我們的思緒擴展到可能的無限中,在古今中外、真實或虛幻中再活一遍,那該是怎樣一種美妙的體驗?zāi)亍?/p>
最后,不管有什么樣的人生偏好,只要肯為之積累、精進,能給自己或周圍人帶來價值的,都是值得欣賞和稱道的。
正如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所說:“上帝評估我這一生的標準并不是美元,而是我影響到其人生的那些人們。思考一下你的人生的標準是什么,找到答案并下定決心每天堅持,當(dāng)你在生命走到盡頭時,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感謝一下今天這個給我能量的,偏愛書本和生活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