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山之戀

徐月祥

對于一個并不是自己故土的地方,哪怕風景再美,也不過是三呼其妙,距離一個愛字,還有很遠的距離。之所以喜歡上了云臺山,源于居住在山下的一個文友張家新。云臺山位于連云港市東北部的山嶺,在連云港市區范圍內。主要有前云臺山(南云臺山)、中云臺山、后云臺山(北云臺山)及鷹游山、錦屏山等互不連續的斷塊山脈組成。其中的花果山屬于南云臺山。我這里所謂的云臺山,屬于北云臺山。張家新,就居住在北云臺山下的朝陽鎮安置小區。

近兩年來,每逢周末閑暇,習慣了抬步就走,目的地?那還用問?家新喜歡結交文學朋友,這可謂是圈子里人所共知的事情。用不著他的勾引,居住在鄉下農村平原地帶的本人而言,目光中除了水稻就是小麥,既沒有起伏連綿的山峰,更沒有波瀾壯闊的海水。而一旦登上云臺山,人的渺小與山的偉岸,海的壯闊與云的縹緲,更有身邊隨處垂手可得的花果鮮香,尤其是作為土生土長的好友張家新一路陪伴,不僅有賓至如歸,更有底氣十足的感覺。

前段時間,由于農村夏收夏種,剛從秸稈禁燒第一線撤下來的我,周五晚上就約好了。從家鄉白塔埠鎮,乘坐公交車到達海州古城,換成BRT到達猴嘴,然后改乘B12到達朝陽安置小區,抬眼南望,云臺山好似披著一件薄薄的霧紗在沉思。張家新家的門牌,距離三站路程,就高高的掛起在我的眉毛之上。不需要寒暄,他家永遠有喝不完的香茶,幾杯云南一級滇紅吊足了胃口,再來幾杯遵義特供,而本土的云霧茶,要不了三杯,來自于山上的召喚,便是急不可耐。

太白澗

每次登山,車子總是停留在太白澗。太白澗位于連云區朝陽鎮新縣村。相傳詩人李白曾經到此一游,故名。澗內有一塊巨石,上面鐫刻“太白石”,為民國初年新縣詩人張百川題并書,石高300、寬450厘米,無款。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好友張家新,就是張百川的后人。車子停好后,轉首一看,詩人李白雙手作揖的雕像,連同心靈的膜拜,和詩人狂放不羈的傲然挺立,瞬間矗立眼前。傳說中因為那一年李白和友人擊舟蕩漿來到朝陽,席間正酣的李白,當他聽說前不久,從京城乘船回歸東去的日本友人晁衡,因為一場海風巨浪而命喪黃海,頓時悲從心起。仰天長嘆,高聲吟詠《哭晁卿衡》七絕一首: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而那條從山頂蜿蜒而下的山澗的溪流,因為多日持續干旱,猶如詩人李白痛哭他的日本友人吟出后的詩句,從此這段情誼一直處于詩歌靈感的枯竭期。

一顆杏梅

雙腳站在太白澗,你永遠不能漠視那棵杏樹的存在。據說這棵杏樹已經見證了山下朝陽鎮近百年的變遷。然而追溯李白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經1300多年,那么就是說,李白當年來到太白澗的歷史也是1300多年前。杏樹與李白有沒有曾經因為彼此對望而產生的敬慕與愛意,我不得而知。但是這之后發生了多少風云變幻,杏樹默然見證過,李白的塑像默然見證過。所有的滄桑,所有的故事,皆在彼此的沉默里,最終被大海的濤聲淹沒。記憶里搜尋不到李白對于杏梅的描寫,然而我卻想起北宋時期有個詩人晁補之的詩句:“去年時。正愁絕,過卻紅杏飛。沈吟杏子青時。追悔負好花枝。今年又春到,傍小闌、日日數花期。花有信,人卻無憑,故教芳意遲遲。及至待得融怡。”詩人去年錯過花期,今年春天閑暇之余,時常獨自倚欄悄然扳著手指頭計算著杏花盛開的日子。及至杏花盛開的時節,而詩人卻不一定能夠如約而至。

于我而言,花期沒有錯過的遺憾,畢竟去年來時,杏花正燦然的灼灼枝頭。只是多次前來卻并沒有能夠品嘗這棵古杏樹之上杏梅的美味。前一段時間,好友家新一再拍照勾引我,面對那些綴滿枝頭的杏梅,源于五月秸稈禁燒工作的不容懈怠,我也只能是一次次的望梅止渴了。這次于小暑節氣的當天,按說枝頭所有的杏梅早就罷市,枝頭不會再有杏梅的存在,即使有,恐怕早就被山雀們收入腹中。即便如此,潛意識中,依然習慣性的抬頭望望。家新在附近,看到我抬頭古杏樹下,他也走過來站在我的旁邊仰望,這一望不要緊,還真的看到有一枚杏梅藏身在濃密的葉片之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果然不錯。特別欣喜。這個從小就練就了爬墻上樹,掏鳥蛋揭瓦片,據他自己講,曾經因為頑劣和調皮搗蛋,一天就被父親追打十一次的家新,盡管已過半百之年,可他上樹的水平那才叫絕,轉眼之間已經靠近那枚杏子。為了慎重起見,他讓我把手機遞給他,由遠及近把玩著手機拍攝的精彩。完了之后,才輕輕地掐斷了承載那棵杏梅的枝條,小心翼翼的遞給我。我也是小心翼翼的再三端詳,這顆杏梅由于攢足了整棵杏樹的營養,所以特別豐碩,金黃色的表皮尤其豐滿圓潤,沒有一點蟲鳥留下的疤痕,足足有一枚雞蛋那么大。我趕緊掏出褲兜里的衛生紙包裹好,放在隨身攜帶的包里,計劃著回家以后慢慢品嘗。不說凈身沐浴,至少也要清洗口腔,留一個清清爽爽的干凈之處,讓這枚杏梅有一個較好的歸處。

仙桃綴滿枝

剛剛因為意外得到那一枚杏子的欣喜,人性的貪婪,瞬間便滋生出一點遺憾。如果再有幾顆杏梅,回家也能顯擺顯擺。畢竟只有一枚。這種遺憾才剛剛滋生,沿著山路向前不足二十米,道路兩旁,滿目皆是綴滿枝頭的鮮桃。這可忙壞了手機,桃子是大家都非常喜愛的一種水果,看一眼就會口舌生津。六月的云臺山上,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我所看到的只是兩個品種的桃子,一種是白里透紅、紅里帶白,在綠葉掩映之下,那半邊的紅色,在半邊白色的互相點綴之下,特別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粉嫩美白的美少女初見生人的羞赧。可想而知能夠親口嘗一嘗的誘惑力。尤其是遠遠地望去,在一片綠葉鋪滿的桃園里,紅色的鮮桃就猶如點點火球,更似一朵朵鮮紅的玫瑰花開,畫面特別讓人遐思無限。

另一種就是黃桃,淺色的有點青澀,表明即將成熟,一旦成熟的就如杏梅一樣的淺黃。隔著簡單的防護網,我不時將畫面拉近,不經意中,有的桃子就會自動觸碰你的手指,而早就被箉在后背的口水,哪里還能顧得了那點矜持?立馬唆使雙手,用不著呼喚,口腔所有的味蕾細胞,在桃子流瀉的美味香甜的海洋里,便是如此釋然,如此滿足。記得老人家毛澤東曾經說過,你想知道桃子的味道,必須親口嘗一嘗。那種白里透紅的桃子,咬一口,首先感受的是一種淡淡的酸,這種淡淡的酸味還來不及擴散,就被滿口的香甜包圍。而另一種黃桃,只有滿口的香甜。相對而言,倒是酸甜搭配的桃子,確乎更有一種厚重感。這自然又會讓人聯想到生活之中的甘甜,那些唾手可得的成果,咀嚼之余,總是感覺有點寡淡,而經過一番努力得到的東西,才能真正品出一番酸甜的釋然和欣慰。此時,滿口的香甜還來不及咽下,桃園的主人正巧從山下挑著兩個竹籃上山準備采摘桃子,未等我的一絲慌亂掛在臉上,桃園的主人就送來一個會心的微笑:“怎么樣?味道不錯吧?”“太好吃了,一會下山買幾斤帶回去”,“好唻!”多次上山,時常感受著這樣的豁達大方。

將近十一點的時候,同行的韓老師(也是朝陽鎮本地人)感覺有點累,要求我們下山吃飯,這個時候,我們的面前正好有一處長度100米左右更為陡峭的山坡,憑感覺坡度至少也有60度上下,我和韓老師一面大汗淋漓的躬身爬坡,而家新卻來個百米沖刺。這種登山的腳力,也只有家新可以做到,不然就對不起他從小練就的頑皮與籃球一級裁判的名氣。今天登山,天氣特別給力。從我們登山開始,云臺山上空的陽光,就被昨晚的月亮請在月宮里喝酒,正當我們準備下山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雨來,是云的眷戀還是挽留?盡管心生不舍,畢竟來日方長。

雨中漫步

都說江南的雨留客不說話,只有小雨嘩啦啦的下。可云臺山的雨其實更是多情。午飯后在家新家喝茶聊天,外面的雨一再拍打窗戶,感覺這些雨點就像是從山上追下來一般,剛才還在一起玩耍,如今你們喝茶聊天竟然就拋棄了雨點?一陣陣的風聲雨聲,都給人一種想要破窗而入的急切!四點左右,窗外的雨點終于鬧夠了,稀稀落落的盤點著雨水的心事。而家新和韓老師一再蠱惑我,雨后的云臺山,絕對是另一番風景!考慮到回家的時間比較寬裕,索性再次上山,也不枉這次云臺山之行。家新選擇另一條白龍潭旁邊的登山道路,而我熟悉的太白澗,在烏龍潭。或許此刻已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了。想象著詩人李白此刻被雨水勾引而出的詩句,如何能夠按壓得住?正在沉思中的我,突然被家新一句紅豆叫醒。

路邊草叢中,綠葉與紅豆本來就是最美的搭配,更何況雨后。手機再次按捺不住,想起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只是到了我們的年齡,曾經的相思,早就給了歲月。又何必無情空折枝呢?想必手機自然是多情的主兒,不待主人認可,這些雨中掛滿淚水的相思豆,早就被手機收藏了。幾乎是同時,家新和我隨手采擷一顆相思豆放在口中咀嚼,記憶里的風花雪月,皆如這顆紅豆,酸酸的、澀澀的,經過再三咀嚼那些絲絲縷縷的酸甜,猶如此刻耳邊山澗的流水,嘩嘩嘩嘩直奔山腳下白龍潭流去。而天空的雨點,似乎經過那一顆相思的紅豆的勾引,禁不住再次落下淚來。好在雨點不是太激烈,我們手中拿著傘,卻并不讓它和雨水親密接觸。不然那些滴落在雨傘之上的雨聲,又不知道要生發多少感慨。

一直走在前面的家新,突然加快腳步,幾乎是沖下山坡,站在一處形如瀑布的水壩旁邊,向我呼喊:“老酒快看,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書石”。順著他手指的方位,果然看到一處突兀的怪石嶙峋,最上面平坦猶如一頁展開的書籍,而往下卻逐次疊開猶如一頁頁經書。傳說中,大唐高僧唐三藏當年師徒四人歷經八十一難從西天取經回來,路過東海時,因為當地正在發洪水,唐僧的白龍馬一個飛躍不小心丟掉一本天書在此地。至于天書上的內容,就憑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本領都沒有打開,我一個草根凡胎更是無從下手。抬眼仰望,山上的霧紗似乎越來越接近真實,只是因為回家的時間分分秒秒都在催促。于無限的眷戀中,小雨依依不舍的把我們三人送下山,而在路邊等待公交車的半個小時中,家新、韓老師和我,站在雨中的姿勢,恰如一個“山”字形。

回家的途中,想這個夏日的重逢,家新與韓老師的深情,最終都聚集在那一枚杏梅上。第二天早晨,愛人匆忙吃著早飯(因為她在附近超市上班),我把這顆杏梅的來歷簡單的告訴她,又用清水洗過放在她的面前,再三叮囑,一定要好好品嘗品嘗。一個小時的晨練后,我回家發現那顆杏梅,只是被愛人輕輕地咬了一口,便被一只碗扣在餐桌上。霎時,想我這五十多年的人生歲月,回眸時,皆是來去匆匆,到頭來唯有這顆杏梅,悄然見證著友情、親情的走來與離去。想我夫妻三十多年的風雨同舟,此時都濃縮于這顆杏梅的味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39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34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53評論 0 377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63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3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15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5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0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19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4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0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5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76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7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17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3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