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起送兒子女兒去婆婆那邊,孩子們下車以后我說:跟媽媽再見,媽媽上班啦!
我以為孩子們會非常不舍或者哭鬧,結果兒子乖乖的揮手說:慢點。女兒呢,更是一直說:媽媽去吧,媽媽早點回來。我說乖乖的哦,跟爺爺奶奶玩兒。她說好,然后一直不肯和奶奶回家,一直站在路口看著我揮手,我不走,她就不走,直到我再次和她說再見,開車走遠了,小小的身影漸行漸遠,仍然站在路口看著我。
那一刻,眼淚在打轉,心里雖然也知道中午就回來了,可是還是因為她的乖巧懂事,反而覺得格外惹人疼惜。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那些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也許這一走就是一年,甚至更久。那些孩子們還是怎樣的不舍和難過。他們的父母,在臨別時又是怎樣的心酸和無奈,怎樣的內心掙扎和痛苦。
我想每天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不希望陪伴孩子成長的。只是現實生活如此,現實生活就是孩子等著吃飽穿暖,等著你養大,等著你拿出錢來供孩子們上學。
網上有一些媽媽咨詢長期不在身邊做留守兒童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響,總覺得孩子跟她不親,特別的難受。
其實這真的是最正常不過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話:三歲前孩子跟誰睡,就跟誰最親。
而留守兒童的全世界只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自然會特別依賴老人家。做父母的,大多時間都給了工作,為生活奔波勞累,很辛苦,顧不上孩子,我們能理解,只是苦了孩子。
我小時候媽媽每天上班,我就經常趴在窗口盼著媽媽下班的時間。后來弟弟出生,媽媽除了照顧弟弟,在工廠開始承包車間,變得更加忙碌。雖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吃的穿的都是好的,房子也越來越大,但是關于那時候的記憶卻很少有媽媽陪伴我們的溫暖時刻,更多的是我哄著弟弟玩。
所以,真的當我做媽媽了,有了我的女兒時,我選擇了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不會覺得媽媽好忙,我看不到媽媽,總是在思念媽媽。
我一直自己照顧女兒到她10個月以后,才開始上班,女兒10個多月我懷兒子,繼續休假在家,跟她玩,陪著她,直到兒子出生已經開始陣痛我還抱著她騎在我的大肚子上。
現在女兒一般不會特別粘著我,但她知道我愛她,用她的話說:媽媽可向著我呢。意思是,我不會偏袒弟弟。我平時抱弟弟比較多,她也不會不開心,哭鬧。
所以,盡可能的多陪伴你的孩子們吧,每個人都要工作,但工作之余有多少時間給了孩子呢?而且孩子小的時候的陪伴是給予他們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就算你要工作、事業,也盡可能的等孩子過了三歲。
感謝你的閱讀,能看到這里,我是沁婉,一名愛閱讀,愛聲音,愛分享的二寶媽。我會在這里分享很多育兒經驗或者好的書籍給大家,期待你的關注和鏈接。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