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看鄭老師博文《孩子愛玩手機,我想說幾句》,家長約定了行為,而沒有約定后果,以至于孩子違反了約定時,家長只有生氣發怒,完全陷入情緒中,
這種反應只能夠說明不信任別人自我修養不夠,不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的無力感和焦慮感。
兒子小時候,我倆就像警察和小偷的關系,電腦設上密碼,兒子偷偷破譯,回家發現電腦是熱的,之后就是一場無謂的拉鋸戰,絲毫解決不了問題。哪怕是事前約定了后果,自己沒有溫柔的堅持原則,被兒子一番耍賴,變的不了了之。
玩游戲變成了我永遠的痛。
其實是我自身沒有能量,不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事情,缺乏勇于面對和承擔的勇氣,所以變得時而卑(擔心害怕焦慮),時而亢(講道理發脾氣),成了無常的媽媽,兒子經常所說的變臉。
這樣的表現讓孩子既可以鉆空子,又變得無所適從。這種冷熱不均的愛,只會讓自己失去威信,讓孩子失去自信和上進。
如何改變?
首先是自己努力學習,勇于改變,用平和的心態真誠的表達感受,而不是讓情緒說話。
多發現孩子的興趣點,鼓勵心賞,悅納幫助。
最近兒子比較喜歡做飯,也做的的確不錯,當然我由衷的欣喜贊賞,同時也得到其他人的點贊,他的熱情正持續升溫。
看到了他的開心愉快。當有喜歡做的事,生活逐漸變的美好而不無聊,關系也變的自然和諧。
我相信當他有了價值感和成就感,生活將充滿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