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一出版就買了,讀了幾年才讀完,斷斷續續,可能因為年代的關系,讀起來并不太容易懂。
這本書多年前已寫好,其間不停地刪改,猶豫排徊,遲遲未能出版,里面主要原因是故事本身就是作者自傳體。這個故事是她與胡蘭成的原型,與母親的原型,甚至與第三者的原型。出版與否生前一直飽受爭議。直至張愛玲去世也未能呈現。文字一貫用的是嘲諷而細膩的風格。呈現出作者內心巨大的孤獨與蒼涼感。《小團圓》更像一個空心的圓圈,空蕩蕩地圈住逝去的時光。它更像是作者對自己曾經情感的一種交付。
張愛玲四歲離開母親,少年赴港留學,幾乎沒有得到過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依戀。對母親對家的感受淡薄;中年亂世成名,第一次婚姻就走進了一個怪圈,仿佛是林黛玉嫁給了賈璉,從此倍受屈辱。這個故事就叫作才女遇上渣男的故事,并讓重情重意的張愛玲內心一生孤苦。從胡蘭成的生平來看,為了顏面,拋棄重病的第一任妻子離家出走,有這樣行為的男人注定誰遇上誰倒霉。他有才華,但生命中缺乏羞恥感和責任感,可以為了結實張愛玲勾搭她的好朋友蘇青,同床共枕后問她:你認識張愛玲嗎?在與她相處的幾年里,朝三暮四,與數名女子糾纏不清。 終,她明白,這個男人是不會對她忠誠的了。寫了絕別信給他。你亦不要再來尋我,你寫的信我也是不會再看了。凄然離去。從此,她失去了對愛情的信仰和她大好的青春年華。嫁給了胡蘭成也是她一生中的恥辱,長期受到非議,晚年還受到過臺灣的排斥。這個男人,在政治上他投靠汪精衛追求榮華,在感情上他隨處生情尋找快樂。讓張愛玲在情感上一生煢煢孑立,孤苦飄搖。
她的晩年,更是凄慘,孤身一人生活在異國他鄉,封閉自己,不與任何人往來,離世一周后才被人發現。可能愛情是女人一輩子的硬傷,這樣的女子,本可選擇更好的人生,因為際遇和命運,被愛奪走了一生。
《小團圓》也許真是自己的一個夢而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