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我們總會被這樣那樣的一群人所吸引,如果大街上突然出現一群人在圍觀某個事,你一定會上前看看,回過頭想想,無非不過就是:打架,撞車,更或者是幾個老大爺圍在一起談論最近的國家的大事。
說白了大街上的事萬變不離其中就是這幾種,而且他們的話術基本還是一樣的。我們卻總是被這樣的事情所吸引,總想一看究竟。反而浪費了我們的時間。
現在隨著互聯網,手機,微博,微信的普及,大家的這種好奇心有一大半都關注到了網上,“呀,王寶強媳婦出軌了”“呀,萬科出事了”呀,......“這時候網上的人都過來圍觀,瞎評論,甚至圍觀的人也會吵起來。
其實這些都和我們并沒有一點關系,我們為什么要充滿好奇心的去圍觀,主要還是我們那自己的時間不當回事,大量的好奇心就這樣發泄了。
就像某個大V,或者所謂的專家,說大盤會漲/會跌,“專家們”辯論的頭破血流,而圍觀的人——也就是我們投資者自己。卻在看熱鬧,甚至看看熱鬧的人往往自己并沒有一點主見,而是很容易的聽信某一方。更甚至這些看熱鬧的人也打得頭破血流。
要知道對于公司,對于大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而這里面有一部分人善意嘩眾取寵,善于吸引路人,所以他們成了大V,成了專家。我還是要重復一遍我上面說的:我們為什么要充滿好奇心的去圍觀,主要還是我們拿自己的時間不當回事,大量的好奇心就這樣發泄了。
如果我們把圍觀的時間,用于自己的思考,用于實踐,哪怕自己失誤了,但是不斷的試錯,這樣對與我們股市的成長才是有意義的。看一萬本投資書籍,不如自己真正的去實踐。我有一個朋友,投資的書倒是看得不少,可是連戶都沒開,還天天叫囂的投資好簡單:無非不就是低價買,高價賣。
很多人說都喜歡看干貨文章,喜歡看首頁熱推的文章,這些文章是不錯,但是看過以后我們是不是可以多思考,多總結,在實踐一下,當別人發出來的策略,或者什么技巧,的時候,其實是很多人用過的,股市本身就是零和博弈,如果太多人用那么遲早這個策略會慢慢失效。
這就是為什么要多思考,多總結。這樣我們就有機會研究出適合自己的策略。或者說我們能從別人的文章,策略中學到什么并衍生出自己的“思想”。我們人的本性都是“懶人思維”直接拿別人很容易,也很輕松。但那對于我們的股海生涯并不是長久之計。要想在股海中生存長久這是我們必經的一個“路障”因為那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克服人性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各位在投資方面要有跟高一層的最求,而不是一貫的等別人,要自己有輸出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