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低端局充斥著憤怒的情緒。我在大學第一次接觸這游戲的時候著實討厭這種游戲環境,為什么討厭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打的不好,被隊友罵了,被對手嘲笑了,而我又無法接受這種“指正方式”,有時不反駁,有時干脆反過來挑別人的問題罵回去(都是菜鳥,誰沒問題?),但不管怎么樣,我和我的隊友就這樣一起憤怒著,憤怒著……這種情緒沒人喜歡,于是我選擇卸載。
后來看了一些書,比如《新生》,《拆掉思維里的墻》,《重新認識你自己》等等,我發現情緒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觀或思維方式,通過分析情緒,可以認清自己身上到底有什么“坑”。于是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捕捉“壞情緒”,然后分析它背后的邏輯,希望能找到不合理的地方。而在英雄聯盟的菜鳥世界里,充滿了各種浮躁的情緒,你能充分的去實地感受,分析,進而調整自己,簡直就是一個調整自己思維方式的沙箱了。是的,我又重新安裝了英雄聯盟。
英雄聯盟有一個很基本的規則,就是所有比賽都是基于匹配系統,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每局都是把水平差不多的10個人湊在一起打比賽(注意,我說的大多數情況,有時確實會出現一兩個特別牛逼的,但你會發現, 隨口罵人的一般不會是那些厲害的人),可是很多人都有意無意的忽略這一點,會因為游戲的不順而對隊友或對面破口大罵,基于上述的基本規則,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打自己的臉。
在游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吐槽,比如:“你這是什么走位啊”,“為什么不在這里做視野”,“你怎么又死了”等等,甚至是純粹的臟話,也不告訴你哪里做的不對。這些抱怨都是帶著憤怒的情緒的。我們先來談談“憤怒”吧。我之前看到一個觀點說,憤怒是因為事物沒有按照我所期望的那樣發展,仔細想想還真是這么回事,可問題是為什么在游戲中我們對別人有那么多哪怕一丁點的期望呢?老板對員工有期望是因為他付出工資了,父母對兒女有期望是因為他們付出精力培養了,可是我們憑什么期望隊友呢?我們再來談談“抱怨”,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受害者模式”,意思是說,一個人遇到一些問題,他傾向于認為是外界的環境或者是別人的原因,而自己永遠都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比如“我被對方擊殺是因為隊友沒做好視野”,“我失業了,是因為當前經濟環境不景氣”等等,從這個角度看,那些喜歡抱怨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受害者”。那么當我們抱有“受害者”這種思維方式的時候,會有什么問題呢?是的,我們把控制權交給了別人,只要別人的表現不符合我的期望,寶寶就不開心了,這就像我把一個按鈕交給別人,按鈕的功能是觸發自己的情緒,現在好了,別人可以隨時控制你的情緒,甚至有時是別人無意間觸碰了按鈕,這樣想想是不是覺得“受害者”的思維特別傻。既然這樣,就把控制權奪回來,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多去想想“我能做什么”,比如因為視野缺失被敵方擊殺,那我們至少能想出3中解決方法:1.控制兵線在塔前,防止被gank;2.自己去插眼;3.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告訴隊友幫忙插眼,于是問題就解決了,你能體會這兩種思維方式對你內心感受造成的差別嗎?
所以說什么“玩游戲影響學習”的論調純屬扯淡,小學狗放學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