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民國才女,有一個人似乎無法繞開,那就是陸小曼。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陸小曼是北京城里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從這句話大概可以看出那時候她的風頭。當時,北京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經常舉行舞會,但是如果有哪一天‘’舞池女神‘’陸小曼沒有光臨,大家都覺得索然無味。男女嘉賓們都想一睹她的迷人風采,她也越發顯得儀態大方,風情萬種。
話說1926年的北京城有一個婚禮曾經轟動一時,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這就是京城名媛陸小曼和風流才子徐志摩的婚禮。他們當時能走到一起著實不易,因為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非常不愿意他們兩人結婚的。為此,他提出來三個條件:
第一、結婚費用自理,家里概不負責。
第二、婚禮必須由胡適作介紹人,由梁啟超征婚,否則不予承認。
第三、結婚后必須南歸(回浙江老家),安分守己過日子。
當初徐志摩要和陸小曼結婚,好不容易過了她的丈夫王賡的關,徐申如還必須讓前兒媳張幼儀同意才肯松口,這些難關都已然過了,對于這不太難的三個條件,徐志摩當然全部答應。
社會名流的婚禮肯定有很多大咖光臨!胡適之介紹人、梁啟超征婚、金岳霖作伴郎、陳寅恪和趙元任等也悉數到場。來自天南海北的名家大師匯集北海,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們沖破封建禮教,為了愛情走到了一起,郎才女貌,實在是天作之合;也有人說他們一個是拋妻別子的‘’負心漢‘’、一個是紅杏出墻的‘’交際女‘’,雖說結婚了也有傷風化,不成體統。
可誰也沒曾想到這會是一場尷尬至極的婚禮。
梁啟超是個十分嚴謹的人,他雖說喜歡徐志摩這個學生,但是當初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他就曾竭力反對,現在他又愛上有夫之婦陸小曼并最終走上了婚姻的紅地毯更是讓他不能接受。開始,他是堅決拒絕來替他們征婚的,但是經不住胡適他們一再好言相勸,他才勉強同意。但是,他覺得自己得把要說的話說了。
輪到征婚人致辭了,梁啟超緩緩起身,表情嚴肅地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后務必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眾人聞聽此言,都面面相覷,驚訝不已,徐志摩更是面紅耳赤,汗都下來了。
梁先生并不罷休,接著說:‘’徐志摩、陸小曼,你們聽著!你們都是結過婚又離婚的,都是過來人了。這全是由于用情不專。以后要痛知悔悟,希望你們不要再一次成為過來人。我作為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還認我做先生的話,又作為今天婚禮的證婚人,我送你們一句話,祝你們這次是最后一次結婚。‘’
徐志摩面臉羞愧,陸小曼也是臉色煞白,冷汗直冒。徐志摩上前央求到:‘’先生不要再講了,顧全一點弟子的面子吧!‘’
后來梁先生在一封信中這樣解釋這個事情:‘’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替徐志摩征婚。他的新婦是王賡的夫人。與志摩愛上才和王賡離婚,實在是不道德至極。志摩找到這樣的人做伴侶,怕將來的痛苦會接踵而至。所以不惜聲色俱厲地予以當頭棒喝,盼能有所覺悟,免得將來把志摩弄死。我在結婚禮堂上大大地予以教訓,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不失色,此恐為中外古今未聞之婚禮也!‘’
在梁啟超先生的眼里,紅杏出墻的陸小曼是道德低下之人,而在胡適之先生的眼里,她卻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線。那么這個陸小曼有著怎樣的來頭呢?
陸小曼的祖籍在江蘇常州。她的祖父因為逃避‘’長毛之亂‘’(太平天國起義)遷居上海。陸小曼的父親叫陸子福,因為聰慧異常,每考必中,后來改名叫陸定。陸定是晚清舉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了同盟會。后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司長等職多年,是中華儲蓄銀行的主要創辦人。陸小曼的母親叫吳曼華,其祖上曾做過江西巡撫。她多才多藝,有較深的古文功底,還擅長手工筆畫,陸小曼的繪畫特長受她的母親影響頗深。
陸小曼童年時代是在上海的幼稚園度過的。6歲的時候隨著母親到北京和父親一起生活,7歲進入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讀書。9歲到14歲,在北京女子中學學習。15歲,轉入北京圣心學堂。陸定專門為她請了一名英國女教師教授她英文。陸小曼聰明又勤奮,十六、七歲的她已經熟練掌握英、法兩國語言,又彈得一手好鋼琴,繪畫也特別好。她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長得明眸皓齒、亭亭玉立,真乃‘’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她曾被外交部邀請去接待外賓,擔任中外佳賓的口譯,她從容淡定的表現使得她年紀輕輕就聲名遠揚她性格兼容了上海姑娘的活潑和北京姑娘的端莊,使得她魅力十足,每次外出,她身后都會跟著十來個追求者,有的替她拎包,有的替她拿外套。而她則高傲的像個美麗的天鵝,對這些癩蛤蟆不屑一顧。
1922年,十九歲的陸小曼離開了學校。此時的她越發婀娜多姿,楚楚動人。此時,家里人做主讓她與王賡訂婚了。
王賡,江蘇無錫人,大陸小曼8歲。他清華畢業以后留學美國,先后在密西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就讀,后進入美國西點軍校,他以第十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回國,他的同學當中有后來著名的艾森豪威爾。
陸家人相中了這位相貌堂堂的青年才俊,把如花似玉的陸小曼許配給了他。他們兩人在1922年結婚。
婚后不久,陸小曼就發現他和王賡在性情和愛好上差別很大,心高氣傲的她因此郁郁寡歡。
1923年,不到30歲的王賡被任命為交通部護路軍副司令,同年晉升為陸軍少將。
1924年,他轉任哈爾濱警廳廳長,他要求妻子隨他一起去哈爾濱任職。陸小曼于是隨同前往。陸小曼的到來讓當時的哈爾濱掀起了一股狂熱之風,大街小巷都張貼著關于她的海報。但是,陸小曼不習慣那里的生活,不久就又回到北京的娘家居住。由于兩地分居,兩個人的感情越發淡漠。
有一次在上海,唐瑛(上海名媛,當時有‘’南唐北陸‘’之說)邀請他們夫婦吃飯。王賡公務繁忙,沒空參加,就囑咐陸小曼不要單獨和她們外出跳舞。所以當她們約她出去跳舞時,陸小曼就沒有爽快的答應,誰知道被這些女人嘲笑說她怕王賡,還拉著她出門。可碰巧這個時候王賡的車駛到了門口,看到陸小曼不聽他的話私自外出,他氣得滿臉通紅,呵斥到:‘’你這人還是不是人,說定了的話都不作數。‘’一向驕傲的陸小曼在眾人面前丟了臉,又氣又恨。第二天就找到母親,要求回北京娘家,堅決不在王家了。到了北京以后,陸定聽說陸小曼在上海被當眾辱罵,也非常生氣。支持女兒的行為,而她的母親則堅決不同意陸小曼離開王家,為此家庭也有了隔閡。
來說說此時的徐志摩。
徐志摩和王賡都是梁啟超的學生。他和陸小曼是在舞會上認識的。徐志摩自從認識林徽因以后,非常癡迷。1922年徐志摩和結發妻子張幼儀在柏林離婚專心追求林徽因,但是林徽因經過反復衡量,最后還是決定和準丈夫梁思成一起赴美國求學,徐志摩心情真是沮喪到了極點。
此時徐志摩和陸小曼,一個是風流才子,風度翩翩,一個是名門閨秀,風姿綽約。加上兩個人都處于感情饑荒期,所以恰似干柴遇烈火,愛情之火不久就在這兩人之間熊熊燃燒起來,徐志摩遂成了王府的常客。
王賡工作非常繁忙,他熱衷于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所以每當這個時候,當陸小曼想出去玩時,他總說:‘’讓志摩陪你去吧!‘’
徐志摩此時的角色就是鄰居老王。
徐志摩求之不得。在王賡的首肯下,他們一起游長城、逛故宮、去西山看紅葉,陸小曼要啥徐志摩都陪著,喝茶、跳舞、看戲、打牌,陸小曼喜歡畫畫,徐志摩就投其所好,給她找北京繪畫的名家,所有這些,都讓陸小曼覺得她和徐志摩在一起才獲得了真正的幸福,而徐志摩也有同樣的感覺。
作為激情洋溢的大詩人,徐志摩在于陸小曼擦出火花以后留下了很多美麗的詩篇,比如《花的快樂處》、《春的投生》,還有那首著名的《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遲早有一天;
你愿意記著我,就記著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時空著腦。
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
只當是前天我們見的殘紅,
怯冷冷的在風前抖擻,一瓣,
兩瓣,落地,叫人踩,變泥—變了泥倒干凈
這半死不活的才叫做受罪……
看著寒傖,累贅,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來……
我可忘不了你,那天你來,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見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愛,我的恩人,
你教給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愛,
你驚醒我的昏迷,償還我的天真。
沒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這下跳得多快;
再摸摸我的臉,燒得多焦,虧這夜黑
看不見。愛,我氣都喘不過來了,
別親我了,我受不了這烈火似的活,
這陣子我的靈魂就像是火磚上的
熟鐵,在愛的錘子下,砸,砸,火化
四散的飛灑,我暈了,抱著我。
愛,就讓我在這兒清凈的園內,
閉著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
《翡冷翠的一夜》是一首挺長的詩,我讀書時候就很喜歡這首,此刻我很想把它全文摘錄下來!真的是充滿了激情,真是似火一樣的熾熱,寫的太好了!
徐志摩對陸小曼說:‘’我的詩魂的滋養全得靠你,你得抱著我的詩魂像母親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給他穿,他餓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愛他就不愁餓不怕凍,有你的愛他就有命‘’。
他們兩人相愛了,可是怎么才能永遠在一起呢?困難太多太多了,但是他們走的很堅定。后續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