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人會跟父母要求哪個區的房子、哪一款車子、穿哪個牌子的衣服,很少有人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父母。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快30的男人好幾年不工作,每天呆在家,嫌他媽媽做飯不好吃,網購的賬單讓父母去還,不滿意的時候還要罵父母......
當媽的很傷心: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到頭來卻成了討債的“白眼狼”。
人們形容一個孩子沒有良心,總說他是“白眼狼”。其實,“白眼狼”孩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養成的。
1.什么事情都幫孩子做
父母為孩子事事代勞,遞食物、穿衣服、交朋友,什么事情都幫孩子做,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付出愛的能力。
有個朋友常跟孩子說:家里什么事兒都不需要你,你只用搞好學習就行。
有天朋友生病發燒,兒子中午放學回家,一句噓寒問暖都沒有,冷冰冰掏出一句話:“你病了,誰給我做飯吃?又不提前說聲,害我白跑一趟!”
朋友聽完心酸不已,為孩子做這做那,甚至連牙膏都擠好,孩子對自己沒一點關愛和體貼。
做得越多,孩子卻變得越來越冷漠。
2.“無私地”滿足他所有要求
幾乎所有“白眼狼”的童年時期都有這樣的共同點:只知道提要求,我要什么,你都得給我,不給我就鬧。
網上有個流行的詞語叫做“全民富二代”,大概的意思是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
所以無論家庭的窮富,很多孩子從小物質享受就被過分滿足:小學跟父母要手機,中學跟父母要電腦,出了社會跟父母要房要車,結了婚要父母帶孩子……
他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對親人的感受視而不見,等哪天父母沒什么能給了,他還會覺得父母多對不起他。
當一個人得到的東西越容易,越不懂得珍惜與感恩。
3.放縱孩子所有不合理的行為
穿著鞋子踩沙發、霸占東西、野蠻粗暴……無論惹出什么樣的禍,大人都能找到理由袒護他們,對孩子所犯錯誤,無原則縱容。
漸漸地,孩子的心中,無視規則,輕視別人,做什么事也不想后果。
孩子的行為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級,小時候的“熊孩子”,長大后很容易就變成“白眼狼”。
我們常說,父母養孩子,不是為了回報,但是如果哪天,孩子因為父母給不了他想要的而怨恨,這恐怕是做父母最寒心的事情了。
孩子變成了白眼狼,究其根本,是親子之間缺乏界限:父母將本該由孩子自己面對的事情,攬到自己的肩上;孩子長大,也習慣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父母。
父母教育孩子,不是教他做“白眼狼”,也不是叫他做愚孝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有主見的人。
為了自己的孩子不成為“白眼狼”,請經常提醒自己放手,不要替孩子做他分內的事,讓孩子承擔些家務,相信孩子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別什么事情都滿足他,讓孩子懂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
光愛孩子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愛別人。
懂得放手,才是最深情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