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什么最大?宇宙中什么最小?誰的速度最快?誰的年紀最大?巨數之謎是什么?小朋友們你們想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妙想科學系列叢書,[美]羅伯特·E·韋爾斯著,于姝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這套書每一本談論的話題都是很重大的學科命題,關于物質、關于宇宙、關于水的循環、關于巨數古戈爾、關于時間等等,但是怎樣讓五六歲的孩童理解和感知這個世界,讓他們了解那些基本的常識呢?這套書巧妙地采用了懸疑設置、趣味引入的方法。每本書光看書名,就已經很引人矚目了,《藍鯨是最大的嗎?》《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怎樣撬起一頭獅子》《還有什么比鼩鼱更小嗎?》《還有什么比象龜更老?》《恐龍喝的水和今天一樣嗎?》《怎樣知道現在幾點了?》《你能數到10的100次方嗎?》,疑問語氣的設置,有趣話題的吸引,封面上的這幾個字都能激發孩子們探索的欲望和熱情。談論巨大無比的宇宙從一頭藍鯨說起,談論物質的構成從從一只小鼩鼱說起,談論數目問題從一只猴子頂香蕉開始,每一個話題都以小孩子們容易接收的事物(很多時候都是動物)作為切入點,孩子們會津津有味地一探究竟。
這套書的視角非常獨特,每一本都關注一個點,然后延展開來,直到窮盡。這種方法就像有一根繩子一直牽引著你,讓你一直往下捯捯捯,直到發現終點。比如談論世界上什么最大時,從藍鯨開始,然后珠穆朗瑪峰→地球→太陽→心大星→銀河系→宇宙,一點點的引入越來越大的事物;比如談論世界上什么速度最快時,從人的跑步開始,然后依次列舉速度快的事物,鴕鳥→獵豹→游隼→活塞式飛機→噴氣式飛機→火箭→流星體→光速。這種順藤摸瓜的方法很容易讓小孩子印象深刻,而且合上書的那一刻,孩子們很可能掰著手指頭回憶什么最小,什么最大,什么最老。
世界很大怎樣把它解釋的既形象又生動,這套書中多處用到了假設、類比、比喻的方法。“我們假設有這樣一個袋子,里面裝滿著100個仿制地球,每一個都和真正的地球一樣大……”“假設我們把太陽變成一個橘子,但是大小不變……”“即使100座珠穆朗瑪峰一座接一座壘在一起,也不過是‘地球爺爺’臉上的一根‘胡須’。”“如果把十萬塊棉花糖放進一百個籃子里面就有一千款棉花糖”如此等等,拿小朋友們熟知的事物作為類比對象,孩子很快就會心領神會。
繪畫中蘊含情節,圖畫中講述故事是這套妙想科學叢書的一大特點。科普的書籍由于涉及到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很容易陷入艱深和晦澀之中,而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專業的術語具象化,融入一定的故事情景之中,趣味性和可讀性就會一下子凸顯出來。這套書中繪畫的故事都非常強。比如《如何撬起一頭獅子》中,男孩和女孩一直在賣力地稱獅子、拖熊貓、給狒狒們送香蕉,圖畫中有很多幽默的情節和有趣的畫面,小孩子們在嘻嘻哈哈中就掌握了杠桿、輪軸、滑輪等簡單機械的原理,這豈不是寓教于樂的好方法。
這套書是16開的小開本,書中圖畫的版面設計錯落有致,既有單頁的整體圖畫,又有跨頁的大幅圖片,而且幾乎每一本書中都會有豎版的巨幅畫面,閱讀時需要把書翻轉過來,視覺效果非常震撼。很貼心的是在每本書的的最后都安排了文末小結,既是對這本書的總結和回顧,又是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這會加強對書中所談論問題的系統認識。
奇思妙想學科學,異想天開來科普。科普的書會讓人思路清晰、視野開闊,擴大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更何況像妙想科學這樣一套融知識性和科學性、趣味性與可讀性于一體的優秀科普繪本呢。如果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突然要和你談談宇宙的問題,你千萬不要奇怪呦,如果某一天小孩子嘴里突然蹦出“質子、中子、電子、夸克”等專業的術語,你千萬不要驚奇呦,因為他們讀過妙想科學這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