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孩子兩歲左右開始走上業余通訊員寫作的。晚上出門,不論是采訪,還是參加通訊員聚會,常常是一手牽著歡蹦亂跳的兒子,一手抓著采訪本(那時還不習慣肩挎小包,采訪本怕同事看見,就用報紙包著),路上碰到熟人問:“楊楊,上哪去?”孩子往往搖晃著小腦袋,驕傲地回答:“跟媽媽去開會!”
也許是這樣的場面見多了,孩子不服輸的性格漸漸顯山露水。那年,單位宣傳工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奪得了武鋼礦山片的新聞競賽獎杯,上級領導敲鑼打鼓送來喜報時,我們全體通訊員列隊歡迎。宣傳部于元旦晚會上,在公司禮堂舉辦了“通訊員迎新年聯歡晚會”,節目全部由通訊員自編自演,內容豐富多彩,不時將晚會氣氛推向高潮。
孩子靜靜地坐在一邊,他一會兒跟著大人的節奏鼓掌歡迎,一會兒悄悄將嘴唇貼近我的耳朵,問一些只有我才能聽得懂的問題。可是突然之間,他的嘴巴翹起,情緒低落地“巴嗒巴嗒”掉起了眼淚,我問他怎么了?他挺委屈地告訴我:“你們大人一個一個上去表演節目,為什么不讓我也去?”
我一聽就笑了,卻故意說:“你想唱歌自己去找前面坐著的蘇伯伯呀。”孩子真的跑到宣傳部長身邊,稚聲稚氣地喊:“蘇伯伯,我也要表演節目。”宣傳部長望了一眼孩子天真的表情,忍不住笑了笑,伸手將他抱在懷里,問他想表演什么節目?楊楊說,我想唱支歌。于是,部長招手將主持人喊到身邊,要她下次報幕時就讓楊楊上臺去表演。
主持人笑容滿面地牽著楊楊走到禮堂中心,我緊張地望著他,生怕孩子上去出洋相。沒想到主持人熱情爽快的一番介紹,卻迎來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楊楊雙手捧著話筒,兩眼注視前方,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叔叔、阿姨,你們好!我想給你們唱一首《爸爸的草鞋》”。緊接著,“我穿爸爸的鞋……”的稚嫩童聲回蕩在了禮堂中央。從沒聽孩子唱過歌的我驚呆了,我望著他,目不轉睛地望著他,仿佛那個站在禮堂中間的孩子就是我,是我曾經的童年。我的視線模糊起來,思維也開始了停滯,直到孩子唱完歌,張開雙臂飛跑到我身邊,撲進我懷里,我才醒悟過來。頓時,我的耳邊再一次響起了非同一般的熱烈掌聲。幸福的感覺一下子浸潤我心。
從此,孩子每次隨我參加這樣的聚會,總喜歡自告奮勇地上去表演一番,有時是唱歌,有時僅僅是上去朗誦一首兒歌,這種大方活潑的性格令同事們羨慕不已,也讓我深感欣慰。楊楊讀小學時,曾兩次與我聯袂上臺表演,一次是他彈電子琴為我配樂,我朗誦自己寫的詩歌《我是女人》;還有一次是我們參加公司舉辦的卡拉OK比賽,一首《我聽過你的歌》的男女聲對唱,令在座的觀眾呵呵大笑。
只是,這次從臺上下來后,孩子抱怨我說:“媽,你的樂感太差勁了,以后,我再也不來陪你登臺獻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