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當你發現生命中的每一部分的存在都是對你有幫助、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的生活時,你就會帶著感謝的心去面對曾經你認為是敵人、是缺點的那些部分,開始將它們當作朋友。
這時,你就不會像面對敵人般的想擊敗或逃避它,而是去接納它、了解它,你想知道這個朋友會對你有什么幫助。
當我們把它當成朋友去接納它、了解它,讓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時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你才會感覺到喜悅、平安、寧靜。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際關系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出我們自己,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恰恰反映出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
對自己吹毛求疵的人最終也會對別人吹毛求疵,遵規守紀、界限森嚴的人也不會對別人太寬容、太仁慈。
如果一個人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他也不會對別人負責。如果一個人常嚴厲的批評自己,他也會批評別人。
——
【解讀】
當我們出現生氣、沮喪、后悔等負面情緒時,實際上是自己不接納自己導致的。
這些負面情緒看似是因為外界的影響發生的,實際上是自己的格局與思維方式沒有接納發生的情況,所以潛意識只能以負面情緒抵制接納。
管理者面對自己負面情緒時,首先要明白這是由于自己的格局與思維方式造成的。
接納自己,會讓自己清明透徹,果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