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第13篇
我們常常把『我要改變世界』掛在嘴邊,一是給自己加油壯膽,二是避免別人看輕。反正吼吼豪言壯語不用交稅,還可能獲得意外的收獲,何樂而不為呢?
但內心深處,大多數人都會沮喪地承認自己并不具備改變世界的魄力和能力。潛意識里我們都深信,只有那些聰明絕頂、勇于冒險和意志堅定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難道不是嗎?
無懼無畏的約翰·亞當斯和喬治·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勇敢反抗英國殖民者的統治,起草《獨立宣言》,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萬人敬仰的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用堅定的意志和澎湃的激情鼓勵人們建立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開創了美國民權運動的新局面。
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建立了谷歌,用創新和科技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不過,我悄悄告訴你,約翰·亞當斯在投入革命前曾經害怕英國的報復,猶豫不決是否要放棄自己的律師生涯;喬治·華盛頓那時則專注于自己的農場生意,并說:『我已經用盡我所有力量去避免它(革命)』;馬丁·路德·金在接任民權領袖時坦言:『我充滿恐懼』,并在多年后回憶到:『此事發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還沒有時間去深入思考它。如果我有時間的話,我會拒絕這項提名』;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曾因創辦谷歌影響了他們在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研究項目而試圖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谷歌,但潛在買家拒絕了這筆交易。
還原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改變世界的人物都并非一開始就充滿堅定的信念,對所有風險和困難都無懼無畏。他們也許表面上顯得智慧、勇敢和自信,但層層表象之下,你會發現他們也是一個普通人,也存在恐懼,會猶豫不決,并且自我懷疑。
改變世界的,絕不僅僅是那一小部分聰明絕頂、勇于冒險和意志堅定的人,更多的是被推上歷史舞臺的普通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與普通人改變世界有關的一本書: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亞當·格蘭特的《離經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變世界》。
亞當·格蘭特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最受歡迎的商學院教授』,是我們這個時代杰出的心理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還著有《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等暢銷書。
格蘭特在《離經叛道》這本書里指出,那些打破常規、改變世界的人其實和你我并沒有太大不同,離經叛道不是一種天生的特質,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改變世界并非是少數人才能達成的成就,只要具備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普通如你我,也有機會擁有改變世界,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
格蘭特在書中談到了個人、組織,甚至是家庭在創新和改變中的策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創新和改變世界的幾個基本策略。
質疑默認規則是改變的第一步
經濟學家邁克爾.豪斯曼(Michael Housman)在一項對銀行、航空、手機公司的客服代表的研究中意外發現:使用Firefox或Chrome瀏覽器的員工比使用IE或Safari瀏覽器的員工:1)堅守在某一崗位上的時間要長15%;2)缺勤率要低19%;3)有著更高的銷售額;4)客戶滿意度更高。
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豪斯曼進一步研究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員工是如何獲得瀏覽器的。IE和Safari都是購買電腦后的默認瀏覽器,使用這兩種瀏覽器的人從來沒有質疑過是否存在一個更好的瀏覽器可用。而使用Firefox和Chrome的人沒有接受默認,主動尋找了一種可能更好的選擇。對兩類不同來源的瀏覽器的選擇造成了員工在工作態度、效率和業績上的不同。
我們其實就生活在一個充滿了IE和Safari瀏覽器的世界,要想創新和改變,第一步就是要充滿好奇,拒絕接受默認選項,去探索是否還存在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規則和制度都是由人創造的,并非不可改變。這樣的認識讓我們邁出了創新和改變的第一步,讓我們有動力和勇氣去思考如何才能改變現狀,做得更好。
被誤讀了的風險:冒險你可能就輸了
在創新和變革中,風險難以避免。傳統觀點認為收益和風險成正比,越是偉大的事業,所冒的風險越大。
三百多年前,愛爾蘭經濟學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提出了企業家(entrepreneur)這個詞,其字面意思就是『風險承擔者』(Bearer of Risk)。自然,具有冒險精神成為企業家和創業者的必備素質之一。特別是在我們這個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年代,冒險被視為開拓者和革新者的優秀品質,被媒體大肆宣傳鼓吹。
但冒險真的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嗎?
格蘭特說:我希望向讀者揭露一種錯誤的觀念,即創新需要冒險。
格蘭特引用了管理學研究員約瑟夫·拉菲(Joseph Raffiee)和馮婕(Jie Feng)做的一個研究:當人們開始創業時,他們是繼續做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好還是辭去工作更好?
從1994年一直到2008年,兩位研究員追蹤了美國具有代表性的5000多位美國企業家,年齡從20 到50歲不等。這些公司創始人是否繼續或者辭去他們的本職工作并不受他們經濟狀況的影響;他們有的是全身心投入創業的冒險者,有的則是害怕風險、一邊干著本職工作一邊創業的保守者。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全身心投入的冒險者會有明顯優勢。但調查結果卻顯示:同那些辭去本職工作的企業家相比,那些害怕冒險繼續本職工作的企業家失敗的概率要低33%。
格蘭特說,如果你不愿冒險,并且對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存有一些懷疑,你創辦的企業很可能會基業長青。但如果你是不計后果的賭徒,你的初創企業則可能更為脆弱。
說好的高風險高收益呢?
對此,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克萊德.庫姆斯(Clyde Coombs)提出了一個具有創新性的風險理論:就像股票市場進行組合投資降低風險一樣,在工作和生活中,成功人士對待事業的風險也會用到組合理論:他們在組合中平衡不同領域中各項事業的風險。當在一個領域鋌而走險,他們就會在其他領域謹慎行事來降低整體風險水平。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在一個領域有安全感,能夠讓我們自由地、毫無后顧之憂地在另一個領域創造發揮。
不要以為從哈佛退學創辦微軟的比爾·蓋茨冒了多大的風險,他也是在幾乎萬事俱備的情況下才放棄了哈佛。就像企業家瑞克·史密斯(Rick Smith)說的:比爾·蓋茨根本不是世界上最敢冒風險的人,更準確地說,他也許應該被視為世界上最善于降低風險的人。
數量是質量的可靠預測
心理學家迪恩·西蒙頓(Dean Simonton)對創意生產力有多年的研究,他發現一個人能想出有影響力的成功創意的概率同他想出的創意總數成正比。
那些偉大的藝術作品和科學發明,都是建立在無數相關的嘗試之上的。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37部戲劇和154首十四行詩,所以我們才能讀到《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這樣的經典;畢加索一生的全部作品包括1800幅油畫、1200件雕塑、2800件瓷器、1.2萬張圖紙,所以我們才能欣賞到《亞威農少女》、《拿煙斗的男孩》。
我們普遍認為,數量和質量不可兼得,要想取得成績就必須做得少而精,但在涉及想法和創意的領域,這種觀點并不適用,相反,數量是對質量最可靠的預測因素。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初的想法往往是最易于獲得也最傳統的,只有當我們排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想法,才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去思考更遙遠的可能性。一旦我們開始感到絕望,就有很大動力跳出框框去思考,獲得好創意的可能性自然增大。很多人無法實現創新,就是因為他們只有一些想法,然后就執迷于將它們煉成完美。
所以格蘭特說:在發現你的王子之前,你得親吻無數只青蛙。
沒有地位的權力難以產生影響力
我們通常認為,只要有好創意,無論你處在什么地位,都可以通過這個好創意向他人施加影響,促成改變。但一項由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教授艾莉森.法拉格(Alison Fragale)領導的實驗中發現,人在沒有地位的情況下行使權力會受到懲罰。當人在缺乏尊重的情況下試圖施加影響時,別人會認為此人是難以相處、強硬、自私自利的,并且會覺得此人無權告訴我們該怎么做,進而反對他的想法/創意。很多好的創意就這樣胎死腹中。
在沒有地位的情況下,越是努力施加影響、行使權力,越會引起別人對抗,引來越來越多的負面回應。此時,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堅持自己的想法,而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話語權。
所以,下一次當你自認為很棒的想法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時,不要再執著于想法本身,而是應該反省一下,我有足夠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讓我的想法順利推行嗎?
做個溫和的激進分子
2011年,一個名叫梅雷迪思·佩里(Meredith Perry)的大學四年級學生發現在無線技術已經相當普遍當下,給手機和電腦充電還必須連上電源線。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無線充電呢?她偶然發現一種裝置可以將物理振動轉化成能量,而聲音可以通過空氣振動傳播,那是否可以用無形無聲超聲波使空氣產生振動,并將振動轉化為無需電線的電能呢?
佩里的物理學教授說這是不可能的,超聲波工程師也這么認為。一些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告訴她,把工夫花在這上面是在浪費時間。雖然她的想法在一個發明競賽中獲獎,但之后她聯系的幾十位技術專家都表示不會和她合作,因為她的想法在數學和物理上都存在太大缺陷。
為了使自己的想法得以實現,佩里換了一個思路:她不再告訴專家們她試圖創造無線充電設備,相反,她要求專家們只提供她想要的技術規格。過去佩里會對專家們說:“我想創造一臺能夠通過空氣放射電力的傳感器。”后來她改變了措辭以掩蓋真正目的:“我正在找人設計一個符合這些參數的傳感器,你能完成這部分嗎?”
這個方法奏效了。佩里說服了兩位聲學專家設計了一個發射器,另一位專家設計了一個接收器,并讓一位電氣工程師來構造電子裝置。佩里從彼得·泰爾的創始人基金(Funders Fund)中獲得了75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她的團隊完成了第一個功能樣機,可以在比有線更遠的距離給設備充電,且充電速度更快,兩年內可以投入市場。
研究人員德布拉·邁耶森(Debra Meyerson)和莫林·斯卡利(Maureen Scully)發現,創新者要想成功推進自己的事業,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必須變成溫和的激進分子。
創新者擁有的與傳統背道而馳的價值觀和不同尋常的想法,常常讓他們遭遇質疑與否定,但如果他們學會采用不那么令人震驚、更親近主流價值觀的方式去陳述他們的信念和想法,就會淡化其激進程度,從而更利于推進和實現這些想法。
上述例子中的梅雷迪思·佩里就是一個典型的溫和的激進分子:她通過掩蓋其想法最極端的特征,使一個原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變得能夠令人接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想法。畢竟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演進是緩慢而溫和的,任何標新立異的想法都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迎合這種溫和的演進才能更順利地得以推行。
就算是改變世界這么偉大的任務,也是有套路可循的。掌握了這些套路,普通如你我,也能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為時未晚】關注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開啟全新的人生旅程,It's never too 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