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在小小經營社區的同時,讀完了Dan Brown的《地獄》一書,很有些感觸,不吐不快。
有人把閱讀這本書的感受比作『觀看全明星陣容的好萊塢大作』,這個看法有一點說對了——就是故事的精彩和文字的優美。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佛羅倫薩,威尼斯以及君士坦丁堡,著墨最多的還是佛羅倫薩,這座古老的城市在作者的描寫中展現出無與倫比的魅力,歷史,建筑和詭秘的情節糾纏在一起,讓人覺得意亂情迷。
不過,這部小說最重要的不是故事的離奇,也不是描寫的動人,更不是設定的巧妙,而是透過故事,背后的思考和擔憂,這些思考和擔憂并非娓娓道來,而是作者拋出的問題,逼著所有讀者去承受和思考。
書中所用到的數據基本上都是真實的,比如黑死病在歷史上造成的影響,比如現代人口急劇膨脹帶來的種種惡劣影響,所有負面的擔憂,難以讓人正視的數據和種種疑慮被簡化成一個最樸素的問題:
你有一個開關,按下去將會導致全球一半的人喪生,這些人包括你的親人,朋友,愛人,甚至你自己;但是如果你不按下去,那么不久之后全球所有人都會消失。
那么,你會按下這個按鈕么?
我們大可意淫在短時間內人類找到解決自身增長帶來的辦法,例如移居月球,建更高的房子什么的,可是我們都知道,這統統是自我安慰的謊言。
書里面的反派角色,嗯,我甚至不好判斷他是否是反派,就是一個擁有這樣的開關的人,他決定按下去
而主角和幾乎整個世界,都在阻止他按下。
到底誰是對的呢?
書雖然是講故事的,可是它逼著你去思考人類的未來,我們的大腦通常會避開這種思考,因為它消極而且無用,這是人大腦運作的本能。可是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因為它關系著人類的存亡,不,其實和人類存亡已經沒有多大關系了,因為人類必亡,它只關系著我們能否再拖延一點點時間。
人類整體的滅亡或許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只是一件值得感慨的事情,因為『存在』和『不存在』都只是一種狀態,狀態不帶感情,可憐的是游離在這兩種狀態中掙扎了漫長歲月的人類,其間有無數的淚水和感動。、
從宏大的人類未來思考中回過神,我們方能審視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希望,我們方能知道自身的渺小和局限。
不可知論不悲哀,也不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