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HSK? 寸鐵學號:163
這是寸鐵學院本期課程的最后一堂,青衣姐姐講了《上千元一篇的拆書稿怎么寫》。聽完課,我的感受是寫書稿賺稿費,利人又利己。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 利己
1.增加閱讀量,擴充知識面。
不管是上堂課的書評書單,還是這次的拆書稿講書稿,在動筆之前先要讀書。讀完之后再寫文章,完成了輸入到輸出的閉環。做這件事,我們收獲的不僅是一兩次稿費,還順便擴展了知識地圖,為今后的寫作積累了素材。
2.鍛煉思維能力
上一堂青衣姐姐介紹了我們需要掌握的四種思維能力,分別為:框架思維,解構思維,邏輯思維,延展思維。
以拆書稿的寫法為例: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寫法是1+5+1,即1篇預告,5篇正文,1篇總結,總共寫7篇。
在預告部分,我們要告訴讀者,這本書的可讀點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具備框架思維,對全書內容有整體把握。同時盡可能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讀者對接下來的正文產生期待。
正文部分的每一篇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如何將全書眾多章節提煉為5個主題點,這就考驗了我們的解構思維和邏輯思維。每一個拆解的視角,我們都需要先用自己的語言將主要內容復述出來,再加以自己的解讀,良好的延展思維可以幫忙我們寫出有精彩的觀點,從而成功引起讀者對這本書的興趣。
總結部分,需要歸納之前的觀點。
二利人
1.節約讀書時間。
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親自閱讀。比如:干貨類的拆書稿或講書稿,將方法論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地寫出來,幫助讀者迅速掌握全書核心,攝取對自己最有用的信息。
2.拓寬讀者的思維邊界。
我們在解讀中,通常會加入自己對該書的理解、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或者引用其他書籍的知識。這就等于對書中的內容進行了二次加工。這些或有趣或有益的解讀,能夠幫助讀者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拓寬思維邊界。
我認為好的拆書稿和講書稿就像一把鑰匙,它們可能從此為讀者開啟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
既然寫書稿的好處這么多,大家還不趕快來加入,最終的收獲一定超過我們的預期。
拆書稿? 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打開一本書的鑰匙,看完拆書稿,
明白了拆書稿和講書稿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