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著聊著山木突然問我,“阿雷,你有沒有女朋友?”
突然問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奇怪呢,山木是我的職場前輩,大我10年,不知道他在盤算什么呢,是想跟我說這是事業突破的大好時機,還是要建議我找女朋友呢?
“沒有。”然后我看著山木,想看看他怎么繼續說。
“你為什么不找女朋友?”
“沒遇到呢。”
“你知道每個人的人生意義是什么嗎?”山木話峰一轉。
“是什么?”我就想聽聽山木怎么說。
“人生意義就是在于基因和模因的傳播。”(模因是文化思想的傳播因子)
2
“其實我目前還沒有想到必然談戀愛或者結婚的理由,我不一定要把自己的基因遺留在這個世界,我也可以通過模因的方式窮盡一生哪怕留下只言片語在時間的長流里,這也是我的意義。”
“為什么你要這樣想?優秀的人本身就應該在這個世界上流傳更多的基因,因為他的基因就是優秀的。譬如像猶太人這些人,就是在人類社會普遍特別聰明,譬如以色列的那些創業公司他們幾乎都是猶太人,就是在做科技創新,甚至硅谷很多公司都在沿用他們的技術。他們就應該留下更多的后代和基因,因為他們就是可以往往能把這個世界改變得更好。如果沒有社會道德法律約束,最好的就是讓優秀的人到處交配,剩下更多的孩子。”說著說著,山木對于那些窮人卻拼了命生孩子這種社會現象感到憤怒。
“當然我們不能這樣做,因為現在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社會,你這樣做就是違法。但也不知道未來社會會發展成一種什么樣更先進的婚配制度。”
“人類是基因的機器人。我們每個人只不過是基因的載體,我們所做的選擇和行為未必是有利于我們自身,最終能夠永存的只有基因。”
“我們需要突破基因的限制,擺脫成為基因傀儡,那就通過模因。”
“對,我就是想通過模因這種方式去突破人生的限制。”
3
“單純通過你一己之力去突破基因的限制去留下自己的模因實在太難了,在時間的歷史長河這點力極其微不足道,稍微有點風吹或者洋流你就會消失得蕩然無存,甚至什么都不用極大多數人連個漣漪都激不起來。”
“確實如此,這件事情的確非常困難。”
“那么你有沒有想過,結合基因和模因混合的方式,也就是說通過繁衍來延續自己的基因,同時也傳遞自己的模因給自己的后代。那么就可以突破自己人生的限制,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是否更加容易地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上去留下一點點痕跡呢?”
我想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人,他是晚清名臣就不多說,他所寫的《曾國藩家訓》一直流傳至今。那么曾國藩的成就真的單純是靠他本人所造就的嗎?接著了解他的父輩,發現:
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
如果從祖父曾玉屏的角度而言,那么他就是通過基因和模因的傳遞,通過三代人的努力終于能夠在歷史的洪流里面產生了不止一點的漣漪。這也是他超越了自身生命所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意義。
其次看看曾國藩的后代如何?
曾國藩的遺囑對其子孫后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其子曾紀澤在曾國藩死后才承蔭出仕,從事外交;曾紀鴻一生鉆研數學;孫子曾廣鈞中進士后,終老翰林;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曾氏后代子孫沒有一個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極少有人出仕。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遺言,遠離爾虞我詐鉤心斗角的政界、軍界,潔身自好,大隱于世,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愿。——來源《楓網》,作者:佚名
或許沒有能夠像曾國藩一樣的成就,但至少也沒有變得太差。
4
另外一個要說的人就是跟曾國藩同樣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李鴻章,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除了知道李鴻章是走著一條中國封建社會一般士子的正統之路還有什么來頭?
李鴻章的高祖父李士俊,謹守“處家恭儉”之祖訓,從最初“清貧無田”漸積至擁有200多畝土地;但因李家有錢無勢,缺乏政治靠山,也就常常受到他人的欺凌。到了李鴻章曾祖父李椿時,這種狀況才得到改變。李鴻章的祖父李殿華,孝順父母,友愛兄長,又是縣學習武的生員。他在兩次參加省里組織的舉人考試不中之后,便不再存有功名進取的想法,退居鄉間盡心督率子孫耕讀,足跡不出家鄉幾乎達50年之久。雖然他憑借祖先余蔭,繼承了一部分土地財產,但是家里人口眾多,經濟負擔較重,他仍堅持“耕讀”之本,一刻也不放松對于子弟的督教課讀。
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生于1802年。八歲的時候,李文安與哥哥李文球一同受業于李龍橋先生。由于他“少年時多病”,到13歲時只讀過《毛詩》等粗淺之書,而且還不能背誦下來,所以他的父親讓他回到家中跟著長兄李文煜繼續讀書。李文煜本來就是教書先生,對自己的弟弟當然格外的盡心,要求也非常嚴格。這樣,天資“中下”的李文安,就在長兄的嚴格督教之下遏制邪欲,專心攻讀,做學問的根底在這八年中初步奠定下來。與此同時,他還先后拜童培山、楊靜閑、汪子莊等飽學之士為師,較為系統地學到了一些適應科舉考試的技巧。但自1825年開始,他一連幾次參加江南鄉試,結果都是敗興而歸。1834年,李文安終于考中舉人,四年后又成為戊戌科進士,朝考入選,分發刑部任職,后官至督捕司郎中,記名御史。從此,一向以“力田習武”為業的合肥李氏宗族,一躍而成了廬州一帶的望族。——摘自《晚清第一智庫:曾國藩幕僚》 東方出版社 成曉軍
相比曾國藩家族而言,李鴻章的崛起更是花費了整整五代人的努力,在李鴻章身上或許還可以看到他高祖父李士俊堅守“處家恭儉”和從最初“清貧無田”漸積至擁有200多畝土地背后那種努力的決心。
其次還別忘了也算是李鴻章后代的張愛玲,她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似乎在這冥冥之中,基于基因和模因的傳遞與環境、個人等發生了不一樣的化學作用,最終又成就了一個能夠在歷史洪流中產生漣漪的人。
5
前段時間起床后突然不知道哪里來的幸福感,洋溢在整個心頭,暖暖地回滾,就好像在說,對,我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就是有那么幾個早上,睡覺睡到自然醒,起床沐浴后房間放著莫文蔚的《忽然之間》,聲音不大,就是剛剛能夠聽到并且大一點點。陽光從后側的一面玻璃窗一大片地灑在房間和我的身上,在北京的冬天里依然可以讓人穿著短袖短褲。翻起一本自己想看的書,上次那本好像是葉圣陶的《文心》,寫自己想寫的文章。
我想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今天跟 Evi 分享了這段感受之后,他給我回復了一句,怪不得你沒有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