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師的肺腑之言:“我們就是普通人,教師就是個職業,不要道德綁架我們”,你怎么看?
從邏輯上來看,這句話是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這是一個通則,并非針對教師這個職業。我們任何一個職業的從業者,都可以套用這句話:“我們就是普通人,(? ??)就是個職業,不要道德綁架我們。”公務員可以,演員可以,醫生可以,環衛工人可以,警察可以,教師自然也可以。
新中國為我們社會帶來的最大的觀念改變就是人人平等。既然人人平等,那么每個人從事的職業也就無分貴賤,各有所勞,各有所得,彼此之間本來就不應該有高下之分。互相之間本來就尊重、獨立卻又互相勾連,為什么會出現道德綁架,呼喚奉獻的事情呢?
一說到教師,很多朋友就心生羨慕,既有寒暑假休息,又拿單位工資,然后社會地位又高——注意,當你認為教師社會地位高的時候,其實心中已經無意識地違背了當代社會人人平等,職業無分貴賤的基本社會原則——這是民族文化浸淫下的錯覺,其實教師的社會地位按照當代社會的正常劃分,和一個正常自然人的其他工作沒有任何區別。
有人就會說,怎么會呢?你看我們除了婦女節、兒童節、在職業假日中最吸引目光的就是教師節了。像護士節、記者節這些節日,根本就沒人記得,也不見得有福利和休息。
教師節是不是教師地位高的象征?
其實,這完全是相反的。為什么有勞動節?因為工人斗爭謀求地位的爭取。為什么有兒童節,是為了保護兒童的健康成長。為什么有婦女節?是為了提高社會對婦女地位的認同紀念。這些節日的主體地位低下或者處于弱勢、需要保護,我們過節,是為了提醒自己,對那些為自己地位斗爭做出犧牲的人的紀念。
所有的職業都是值得尊重的,如果某些職業忽然被呼吁特別尊重起來,無非說明這個職業已經不受尊重了,需要加強,需要改變。就好像這段時間的醫生、護士等一線行業,因為連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了,所以才會出現對醫患關系的重視,對醫生這個職業的保護,重提遵醫重護。
其實我們剝離個人情感來看的話,醫生和教師一樣,也就是個職業。救死扶傷和教書育人,孰輕孰重?沒有天平可以衡量。那么環衛工人清潔道路,愛護城市,是不是同樣不可或缺呢?這幾類工作到底為何會在人心中出現級別類差呢?——雖然大家口里都說平等平等,但你心里真的是這么想的嗎?
其實區別就在于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員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培訓上崗周期。培養一個環衛工人,也許兩天就得;培養一個教師,至少需要大學畢業吧;而培養一個好的醫生,也許還要多上十年。正是從事這些職業的專業技術培訓所消耗的資源不同,工作中臨時換人的難易程度,決定了社會地位在普通人心中的差異。
說到底,學習投資的大小決定了地位的高低。
這么說雖然不近人情,但是這才是社會運行的規則。
那么,教師、醫生自稱普通人,不想背負道德綁架,這種觀點到底是否正確呢?
從職業的角度來說,這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要看什么是“道德綁架”——是你認為超出你的工作范疇一丁點就算道德綁架,還是必須要求你無償做出奉獻的道德綁架。
一個人,前期在人生投資上不同,得到了對應的社會崗位,比如成為醫生、成為教師,就能拿到和環衛工人不同的收入。當然,這是你應得的,職業地位一樣,社會地位其實完全不同,收入也是天壤之別,那么,在獲得不同的社會地位的時候,必然就要承擔相對的社會責任。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雖然這是蜘蛛俠的雞湯,但未嘗沒有道理。在實際社會生活中,應該是能力越大,收入越高,責任越大。而責任越大,普通人對你的道德要求就越高。我們用漫威的英雄世界其實很好解決這個問題,當不同的人獲得了超能力,有責任的人成為英雄,不被任何道德綁架的人基本上會成為反派。
你看,人心中從來就有一桿秤。
說到底,還是道德綁架這根線到底在哪?在西方文化中,是以上帝的要求和人的良心來劃分的。而在我們這個社會文化中,會以集體的、領導的要求來劃分,這才是教師、醫生這些高知分子為何會對“道德綁架”特別反感的原因。
感慨比較多,也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權且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