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后悔事,都是因為碰到經歷過后,才會有深深的體悟感,后悔。
如今參加工作雖說已經有兩三年,可對于工作的也并非真正找到了方向,唯一在這忙碌,彷徨的時刻,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許是因為平時的時間,煩心事未有滿足,以至于懷念上大學那會兒。
因為那時的大學時間真的很多,而且都是整塊整塊兒的時間,這樣就更有助于你去發展,學習想學的東西。自己大學那會兒,一開始不僅進入了學生會的宣傳部,還報了三個社團,就是當初的那份剛進入大學的熱情,想讓自己大學過得更充實些。
可事實證明,人的想象力一定是要大于你的行動力的,當課余的時間越來越多時,對于時間的無限拖延性就更加 嚴重,甚至不知不覺就成了拖延癥的嚴重患者。我想這過歸根于懶惰。因為人的惰性是本身就有的,如若不自理和控制,這份惰性就會徹底的摧毀自己。
剛入學的那會兒,還特意從家里帶去了我喜愛的書法工具,每天堅持一有時間就提筆練習顏真卿的楷書,所以一開學報的社團中就有書法社,極其希望能有時間同喜歡書法的聚在一起,相互切磋,相互學習,以為這樣的自己說不定會進步的快些。還有就是圖書館的時間,早就知道,大學的圖書館與眾不同,不僅藏書豐富,環境也很棒,去過一次就是能有機會天天在這里呆著就好。
雖然自己的這兩個愛好,在大學的幾年時間都還算有堅持,相比宿舍里的其他女孩兒都還算上進很多,可等我工作后,我才發現自己大學里的那些付出,都遠遠不夠。那時的自己,有著太多時間,和專一的精力去做著很多東西的積累,反而現在得擠時間去補上。
就拿寫作來說吧,其實寫東西,一直是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是調整自我情緒,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可大學那時的自己也只是偶爾寫寫,偶爾發發空間說說什么之類的,也有隔三差五的在日記本上寫日記,可從未有過習慣性的堅持。更不要提什么每天的更新了。翻看自己的筆記 ,從小到大是沒有斷過,可也沒有真正的連續性的堅持。這就讓我想起了尚龍哥的那句“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其實你的付出遠遠不夠,那所得的收獲也更加沒有。
想在某些方面有所擅長,那就該有足夠的付出。或許那時的自己未有給自己明確的目標,更沒有規劃,只是一種享受寫點什么的空間,有空有心思了就寫寫,沒空,沒心思了就擱置一方的態度,現在想來,這樣的過程怎么算是積累,怎么會有所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呢?
也是在工作這幾年來,有了微信公眾號,有了多位大家認可度高的作家,談到他們的寫作歷程,才或多或少給我更多的啟迪,每當看到他們關于寫作方面的文章,我的內心都有著極具的期許,因為它讓我認識到了差距。
對于寫作,沒有想過真的就要用它來賺錢什么的,因為我覺得那得等你有這么高的能力,去引起那么多的關注,有那么多人追隨你的文章。能力,是我認可的第一要素。而想真正的提高,也就是能力提高的這個過程需要有著更多的付出才會有。無亂是當初成名的郭敬明,韓寒,還是如今公號有著百萬粉絲的咪蒙,特立獨行的貓,李尚龍,阿何,李筱懿的多位,他們寫作的前提,都是有著大幅度的輸入量,即使是每天累的像狗一樣,也要保持著每天大幅度的閱讀,甚至成為一種習慣。這是對自身的輸入,是素材的積累,同是寫作基地。
時刻保持著寫作的進度,就是筆耕不輟,除了每天的輸入也要有著海量的輸出,我想這是一種轉化,轉化能力到底有多少,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一種提高。在素材積累的基礎上,每天的輸出都對自我的一種檢驗,這樣時訓時戰,怎能不得到提高。幾位讓人佩服的作家,要求自己每天七點,十二點整點更新的自我要求,真的為之感動。自己做過公眾號不到兩年的時間,作為這樣的一個小編,在該推送的時間點前,都是真的加班加點,可真的不敢保證就是幾點,每天情況不同,或早或晚,可他們不僅保持著日更新,還限時。最重要的還有,他們不緊是每天就只發微信公眾號,他們還有著自己的工作,有著自己的事業,忙于公司的正常運轉,這相比我的之前,我每次看到他們的文章內心是愧疚又勵志。
相比大學時的狀態,我不敢再有,因為明白人家的努力,才知道你的那份是絕對的安逸,注定被趕超,注定不會有什么見底。也是在工作之中,給自己擠出時間來寫東西,利用零碎時間來補充自己的閱讀量,以備于自己的寫作的素材。也更提醒到了我,留心于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一步步前行。
雖然今日后悔自己的當初,可也正是因為經歷了,才有這份悔意,才會更知如今的自己該怎么去做,不會讓日后的自己再來后悔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