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四歲左右,我曾放豪言:“如果哪天我決定生二胎了,絕對是腦子進水了!”當時具體事由和心境已淡忘,只記得有人評論,“世事無絕對,話不要說太滿!”后來發現她真是高人高見!因為事隔兩年以后,我就有了二寶-來自計劃而非意外。
為什么當年的豪言成屁話?為什么打臉這么直接?
我沒有來自家庭的壓力,公婆無所謂,老公還反對。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轉變?有時候只好自嘲,因為我真的是腦子進水了嘛!但當夜深人靜,娃熟睡我無眠時,回顧往昔,才發現,其實這是一個漸變過程,是有跡可循的,思想漸漸轉化,決心慢慢累積。有些看似一時沖動,腦子進水的草率決定,潛意識里其實是千錘百煉后的深思熟慮,只是當時當局難以察覺。事后回顧才會發現信念是怎么形成,一切非偶然,一切皆有源!
最初的觸動來自一個朋友,三十歲以前在父母的呵護下衣食優渥,順風順水,無憂無慮。而這一切在父親中風,母親病重時哈然而止,物質生活雖無太大的變化(主要是基礎好啊),精神世界卻全面崩塌。父親嫌棄護工,她只能親自照料他的吃喝拉撒,還不能面露不快,因為要顧全他的感受。母親心疼她,同意護工護理,但她也要關注病情,不斷應付突發情況,和醫生溝通治療進度方案。曾經他們倆撐起她的天,瞬間整擔轉移到她柔弱的肩膀上。陀螺般轉個不停,疲憊是其次,那種孤軍奮戰,孤立無援的絕望,無望,才是最大的折磨!人前假裝堅強無畏,背后數次流淚!她很希望,父母給她留下了不只是那些物質財產,而是一個兄弟姐妹,可以商量溝通,可以扶持分擔,可以安慰打氣……
她的遭遇,震撼了我,未來路上如有風雨,誰來和我兒同舟共濟?!可否舍得他獨自一人面對承受?!是否要考慮給他一份手足情,讓他們能相互關愛,共同分擔。我們百年之后,世上還有一人和他流著相同血液的弟弟妹妹,他們有相似的眉眼,神似的表情,風雨同舟,歡樂同享,攜手共進。這應該是我可以給他們彼此最好的禮物吧!念及此,恨不得出差結束回去把造人計劃提上日程。(聽她述說時正好在出差)
但回家后,看到地板上撒滿了玩具,書本;沙發,床上隨意扔了一堆衣服,襪子;灶臺上堆砌了不知多久沒洗的鍋碗瓢盆;幾日不見的大寶更加聒噪鬧騰。我就偃旗息鼓了,算了吧,還是留著我的小命多活幾年。別兩娃還沒到長大到可以相互扶持,我就已經英年早逝了。
二胎念頭再次蠢蠢欲動是某個春節。
一對老夫婦,他們無比羨慕我的父母,逢年過節,兒女子孫從各地趕回來,殺雞宰魚,團圓熱鬧,喜慶歡騰!而他們的兒子永遠要在節日去岳母娘家……看著別家的熱鬧,自家的冷清,黯然傷神。這一年除夕夜,他倆怯怯的來家里,詢問是否可以和我們一起守歲,諾大的房子,只有兩老人,和外面的幸福熱鬧相比,實在是凄楚得可怕!
看著他們,我想,等我們老了,如有兩娃,可讓他們輪流留一個陪我們過年,不然,如同這對老人,在璀璨的煙花,通宵的爆竹聲中,巴巴的看著別人家的幸福團圓,有獨生兒也徒然,這樣凄慘悲涼的晚年我不想要。還是再生一個吧。用三年辛苦換后三十年的幸福美滿也還值得吧?
此主張換來老公的白眼,萬一兩個都去岳母家或婆家呢?豈不更傷心?貌似也有幾分道理哦,萬一呢?
再次作罷!
最后的決心
去一個二胎家庭聚會,大寶10歲男孩,小寶五歲女孩。哥哥對妹妹的照顧呵護,暖到天際!那個媽媽,也早已過了累成狗的狀態。家里井井有條,一派祥和溫馨,我好羨慕!她說,如果想生怕累,那就趕緊生其實最糟最累也就前面三年,等小寶幼兒園,大寶小學,也懂事了。兩娃反而容易帶,哥哥經常單獨帶妹妹去樓下玩,去商店買東西,而她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時間,練瑜伽,做美食!說得我心里又癢癢了!最重要的,兄妹倆感情好,很有愛!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心里的弦再次被撥動,也許是潛意識就想二胎,所以一直在尋找各種理由說服家人,堅定自己。徘徊糾結中越來越靠近最想要的決定。
最終,為了給大寶手足情,捎帶著讓我們晚年或許可以不那么凄慘,堅定要二胎的信念!
誠然,生完以后也有間歇性抓狂,腸子都悔青時候,覺得當時腦子進的何止是水?簡直是漿糊!恨不得有個月光寶盒,時間門穿越回去,也許我就不生了呢?
但仔細想想,就算再倒回去,再徘徊N次,還是會要二胎,有女如斯,兒女雙全,人生何其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