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2、忽視問題的存在,反映出人們不愿推遲滿足感的心理。我說過:直面問題會使人感覺痛苦。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問題降臨,必將帶來程度不同的痛苦體驗。盡可能早地面對它們,意味著推遲滿足感,放棄暫時的安逸和程度較輕的痛苦,體驗程度較大的痛苦,如此才會得到回報。
現在承受痛苦,將來就可得到更大的滿足感;而不謀求解決問題,將來的痛苦會更大,延續的時間也更長。
3、逃避現實的痛苦和不幸,是人類的天性,只有通過自律,才能逐漸克服現實的痛苦。
我們必須尊重事實,盡管這會帶來痛苦,但遠比我們的個人利益和暫時的舒適更為重要。
我們必須淡化暫時的不適之感,應該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并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
要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盡全力,永遠尊重事實,乃至獻身真理。
獻身真理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我們要自我反省。我們通過自身與外界的接觸來認識世界。我們不僅要觀察世界本身,也要對觀察世界的主體(我們自身)進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