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孩子預習奧數題-等差數列相加,他那跳躍和不拘一格的思維讓我吃驚,讓我一掃之前成見-他不是特別的聰明,在數學的抽象思維上他還不特別擅長,讓我意識到若放下自己去傾聽孩子,就會發現不一樣的地方,你若相信,就能遇見!
我最近一直告訴自己,我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一定能做到他的最好,我要帶上發現美的眼光去陪伴他,去發現他的美,去激發他。
上題
你看到了?他把中間省略的數都寫了一遍,我就靜靜的等著他寫完,我知道只有具象在腦子里才能到抽象。他計算的時候甚至還去數畫了幾條線,最后他意識到到9就是9組了。下一題,他直接用上面的得數減去了少加的6,這點也是說明有思想的。
我們深入到了第二題,他習慣性的去湊10了,用8+32,12+28,16+24,發現剩下了4和24,于是用3*40+24=144. 這時我引入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我用另外一種方法去求解4+32,8+28,12+24,16+20,都是36,4個36,即4*36仍然等于144,孩子發現了一樣,覺得有趣了。
這時,我就引導著說, “看看這是什么數列呀?” ?“等差數列?!?“等差數列求個數怎么求呀?” “(尾-首)/公差+1?!?求出來是8?!翱纯次覀冞@里有幾個36呀”,“4個,哦,原來是8/2=4. ” “是呀,這個就像男女同學一起談戀愛,總共8個人,組成了4組?!?上一題是9,他說9/2=4....1,表示4組還落單了一個。你看他在本子上畫了男孩女孩,還有一個落單的男孩。
這時,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熊抱,我覺得他非常棒,知道余1就是落單了一個。
接下來的兩道操練題也順理成章的會了。
接下來進入了難度大挑戰。
這是讓我大開眼界的地方,他看到5個數,總共加起來是30,那么一定是6+6+6+6+6這樣的等式去變化,他開始試了第一個數為6,接下來是7,8,9,10,發現不對,最后決定中間的數是6,發現6左邊分別是-1,-2,右邊分別是+1+2,抵消了,算也不再算一遍就眼睛放光的說,對了,就是他。
接下來,我跟他展示了我的算法,我說設第一個數A,或者X,他喜歡X,那就是X+X+1+X+2+X+3+X+4=30. 我還告訴他為了讓他能明白,我還弄了如圖一樣的小字條,結果我發現他的這種思維是非常非常的靈活的。他說,對的,不要把思想套在框框里。
第二個挑戰,他也表現出了靈活的思維,我也用的首位相加這樣去抵消,結果人家一看一個-2+3就是+1,-4+5也是+1,雙數是-,單數是+,1~99,共99個數,99/2=49.....1,組成49對余下一個數,就是49個1,還有第一個1沒有加,49*1+1=50. 我太驚訝于他的這種靈活的思維了。連連夸獎他太聰明了!
被我這樣一夸獎,他到自己給自己貼金了,第一個題是張子翔第一定律,第二個是張子翔第二定律,臨洗澡睡覺的時候跟我講:媽媽,我既喜歡到北極探險又想當數學老師,那我就在北極開個數學??拼髮W,想到我這里來學的一定要先鍛煉好身體到得了北極才行。
哈哈,看把他美的。
放下自己去傾聽孩子,你會發現他不一樣的美。
臨睡的時候他說“我不喜歡老師總是說,哭哭哭,哭有什么用,我覺得這樣不好?!?其實他開始說的時候,表達不勝清楚,我也沒有明白,不知道他想表達什么,最后我幫著理了下思路,原來他是覺得孩子自己也不想哭,哭是因為他控制不了自己,他覺得哭是可以的,應該把自己的情緒宣泄出來。我非常贊賞他自己有自己的思考。
改變從自己開始!
趕以前,當他把數從1,2,3一直要寫到20,并在計算時還要數自己畫了幾條線時,我一定忍不住要去制止他,一是會認為這樣一步一步的做太花時間了,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二是認為你怎么就不可以就用腦子想一想呢。
趕以前,我也不會留前面兩道題的過門,直接就會講等差數列的個數怎么求,可以組成多少對,首尾相加是一對,直接就這么上了。我現在明白孩子必須要走過具象的那幾步,到抽象才能理解,不然數字永遠在他腦子里蹦跶著不規矩。
趕以前,我也沒有耐心去等他6+6+6+6+6= 30,然后去調整的過程,因為我腦子里覺得不可以用試的,萬一數大了呢。再加上他的思維還不成熟,還解釋不出,我更沒耐心等,還會覺得他這樣的嘗試其實是投機取巧。今天放下自己去看他做的,幫著引導他說出他的思維,最后你發現他那樣的也是一種方法,甚至比我的這種百年不變的老八樣更意思。
他睡覺前,我跟他說“兒子,媽媽其實應該給你道個歉。” 他問為什么,我說“因為以前我都沒有耐心的聽你講自己的思維,都打斷你,其實你思維比我的靈活很多呢?!?/p>
新的開始,去相信,去付出,去發現,去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