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思維之父
視覺思維的提出者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美籍德國心理學家、藝術理論家、美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美學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走向藝術心理學》等。
視覺思維有什么好處
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有效接收、處理并記憶最多信息呢?也許你需要一個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方法,這就是"視覺思維整理法"。它用文字?圖片的形式傳達信息,是一種獲取信息、整理思維、共享知識的實用技能。當文字(左腦)與圖畫(右腦)一起使用時,人腦中潛在的創造力就會不經意間發揮出來。在谷歌上搜索"visual think"(視覺思維),搜索結果有一億八千萬個,在百度上搜索"視覺思維",搜索結果僅有二百八十萬個。在全球都在一定程度上關注"視覺思維"的時候,希望你我也可以掌握這門技能。
視覺思維可以讓溝通更高效
通過畫畫、排版、圖片這些具象的形式,讓復雜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簡單的說,當我們看到一張狗的圖片,遠遠比看到"狗"這個字感受更深刻。
視覺思維可以讓表達更準確
舉個例子:小米手機發布會上,雷布斯會這樣說: 我們出了一款目前市場上屏幕最大的手機,他的屏幕有6.44英寸,我們比iphone 6 Plus 還要大...."
喬布斯在介紹Ipod的時候是這么說的:"你們知道牛仔褲小口袋是用來干嘛的?"然后從口袋里掏出了iPod;在發布Mac book air 的時候他說:"它是如此的輕薄可以裝進辦公室里每天用的信封口袋里"。然后從信封里拿出一臺mac book演示給大家看。
看過蘋果發布會的人百分之九十的都會和朋友說"你知道么?蘋果出了一個隨身聽叫iPod,它可以放在牛仔褲的小口袋里;你知道么蘋果出了一款新電腦,用辦公室里的信封口袋就能裝下"。估計沒有人會跟朋友說:"你知道么?小米出了一款大屏手機,屏幕有6.44英寸。"
誰需要"視覺思維"
學習知識、整理思維、表達信息、需要創新思維的人都是受眾人群。
如何用"視覺思維"
荀子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這句話不光可以用在視覺思維上,應該說可以應用于任何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聽懂看懂并不是真的懂,只有會應用才算是真正掌握。
"視覺思維"好學嗎
"視覺思維"需要畫畫,但是有很多人是不擅長畫畫的,也包括我。我的經驗是一定要敢于去畫,堅持每天畫一個小畫,畫畫的技能自然會慢慢進步的,只需要能表達意思的"簡筆畫"就可以,記得用粗線?影子的形式進行畫畫,視覺思維最重要的技法就是使用粗線繪畫,跟細線相比粗線更加鮮明,表達更強烈,也是吸引眼球的一種方式,而影子是表現物體立體感的關鍵因素。用手畫圖時大腦不是休息的,同樣,大腦運轉時手也應該動起來,幫助大腦更好的思考,并不需要大篇幅的藝術創作。最重要的是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要想掌握視覺思維,一定要具備下面三種能力,觀察,理解和表達。觀察就是觀察事物,把握其特征的能力,理解是考慮如何表達信息,并找到適當的比喻,表現抽象的概念,表達呢,是直接在直接動筆帶著上繪畫,除了筆和紙,也可以使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進行表達工作。
一起來學習視覺思維
視覺思維的學習語言的學習相類似,學會了發音才會背單詞,背會了單詞才能造句子,造出了句子才能寫段落,將段落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篇文章,與之相仿,在視覺思維中,只有將基本的要素結合起來,才能組成快速有趣傳達意思的視覺單元。
首先要學會視覺思維中的基本圖形,它們是表達思維的最小圖像單位,基本圖形有以下幾個,都是簡單易懂、容易繪畫的圖形。
將幾個基本圖形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相對復雜的視覺單元,看下面幾個例子。
再給大家介紹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句首付號、對話泡泡、箭頭、標題框,藝術字,表情。
畫小人的口訣:
軀干要用長方形
手肘膝蓋要分明
胳膊長在肩膀上
踩著影子更有型
視覺思維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很多場景都可以運用視覺思維,其中大家最為熟知的方式之一就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軟件
在app store里搜索“思維導圖”就可以出現很多軟件,比如“思維導圖”“mind vector”“simplemind”。思維導圖的軟件很方便,但是如果是初學者還是更建議用手繪的方式,一筆一劃的記錄,一字一句的記憶,是電子產品無法給予的溫暖。
如果要給其他人現場分享“視覺思維”,建議在分享的最后讓大家親自動手運用“視覺思維”,內容可以就是本次分享的要點,對比單純的文字和文字、圖片相結合,受眾者更能切身體會到“視覺思維”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