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最近太火了,良太強烈推薦我看看。
于是熬了個夜,把劇給刷完了。
時間不能白花,結合劇情,給大家聊一些經濟學常識。
分三個大部分:
渣男經濟學
貴婦經濟學
婚姻經濟學
第一部分?渣男經濟學
1、渣男可恨在哪里?
渣男是分級別的,很顯然,在《三十而已》中最渣者非梁正賢莫屬。
他明明在香港有個生活了七年的固定女友,這等同于事實婚姻啊。
可他還去打王漫妮的主意,妄想坐擁一南一北兩個后宮,這是讓廣大男同胞們最不可容忍的。
假設,我們改編一下劇本,如果梁正賢的“正房”沒有出現,也沒有證據表明他腳踏兩只船。
只是和王漫妮好了一陣后,以兩地遙遠,感情不合等原因分手(這反而是渣男慣用的招式),此時你大概不像以前那么恨他了吧?
改編后的劇本,應該對王漫妮的傷害更大,但是卻不能引起你的共鳴,問題出在哪里?
經濟學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租”。
不是“租賃”的意思,而是指除了已經擁有的部分,你還白賺了一部分。
假設你是一家企業的采購經理,工資不少,供應商也會供著你,逢年過節送你兩張購物卡什么的。
這些好處對你來講就叫做“租”,因為本來已經有工資了,這些是白白拿的。
然而,有一天,你要求供應商每筆業務必需給你20%的提成,否則就換公司。
這種主動行為,使你成為一名“尋租者”,你也會變得讓人可恨。
不僅僅是錢多少的問題,而是因為供應商要額外給你這筆提成,所以要克扣員工工資,要縮減下游的采購款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公共資源,卻要白白被一個拿著高工資的人占據。
這就是“尋租者”的可恨之處,就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資源,卻還在肆無忌憚地搶奪公共資源。
回頭來看看梁正賢,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尋租者,香港淺水灣藏著嬌,還要把另一支腿劈到上海灘,這就是在和單身狗們爭奪資源啊,你說能不讓人恨炸天嗎?
所以,相比較餓漢難看的吃相,大家更討厭的是飽漢還惦記鍋里時的猥瑣。
2、暖男是如何變成渣男的?
許幻山從一個好好先生發展到包小三的渣男,應該是這部劇最大的看點。
有一個非常值得回味的橋段,許幻山和林有有在公寓里溫存時,顧佳在給孩子講故事。
故事是《小王子》的一段:
有天,小王子遇到了狐貍。
“來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議道。
“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貍說,“我還沒有被馴服呢。這是已經早就被人遺忘了的事情,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聯系’。”
狐貍繼續說道:“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
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
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只狐貍,和其他千萬只狐貍一樣。
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
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導演穿插這段故事,還是蠻用心的,他想說明:
人們一旦和某種事物“建立情感聯系”,這個事物就在他眼中顯得特別可貴。
而在這行為經濟學中叫做:稟賦效應。
我一個朋友是做寵物店的,他有一個10天包退服務,你交筆押金,可以把小狗領回家,不滿意可以退,結果幾乎沒人退過。
我說,可能是人們在馴服小狗時,找到了快樂。
他說,錯了,其實是小狗馴服了人們。
你看《三十而已》,林有有對許幻山就是一個馴服的過程,讓對方不斷投入情感聯系,不斷強化稟賦效應。
從共吃一個冰激凌開始,到送“巴斯光年”,再到各種的“我懂你”......
這種情感聯系便開始加強,讓林有有在許幻山心中,便不再是一個合作伙伴,更不是一個和自己無關的女孩。
所以,林有有沒錢了,許幻山要管;喝醉了,要管;沒地方住,也要管.....
林有有更絕的是,在整個過程中,不斷的降低許幻山的“決策成本”,告訴對方:
“我不會給你帶來負面影響,不會影響你的家庭,我只想和你在一個城市.....”
這種玩法,和寵物店的“包退服務”差不多一個套路啊,也難怪許幻山越陷越深。
等到醒悟過來后,才追悔莫及,感慨到:“我本無心飲茶,是綠茶先動的手......”
說實話,看到這一段,我還是挺有感觸,身邊確實有一些條件不錯的中年男人中招的,有機會再講給大家聽。
在此只想建議廣大已婚男士,不要高估自己的掌控力,當你發展情感游離理性太遠時,就已經晚了。
抵御“稟賦效應”的最好辦法就是,趁著理性還在時,就及時掐滅一切有可能開始的機會。
就像電影《一聲嘆息》中的老梁,在經歷了婚外戀的慘痛后,說了一句肺腑之言:
萬千萬別走到我這一步,就算對方是個仙女,你也得忍著。
第二部分 貴婦經濟學
1、在貴婦圈包包真的那么重要嗎?
顧佳為了擠入富太太圈,特別的奧利給,不惜抵押房產買了一個限量版的包。
有些人覺得很夸張,但其實那些名貴的服飾,確實有其社交功能。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曾說:“服飾就是通行證,它具有證明支付能力的職能。”
一個圈子的價值,很大程度取決于“純潔性”,貴婦圈更是如此,如果混進來的,都是來索取資源的人,那么這個圈子的價值也就會不斷的貶值。
但是如何判斷那些新進入者呢?
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服飾來篩選,你沒有這個圈子的消費能力,你也就自然被過濾掉了。
另一位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對這個原理進行了補充,他說,這條法則在小城鎮會減弱。
因為既然服飾是一種信號的釋放,是為了影響別人的評價,那么在一個熟人社會的小城鎮中,別人對你知根知底,就不會需要什么外在的東西去影響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王漫妮在上海時,追求名牌,回到家鄉,就隨便一穿。
這不是返璞歸真,而是實在沒有必要。
2、在貴婦圈中最貴的是什么?
經濟學中一個最根本的概念叫做“稀缺”,稀缺性決定了價值。
但是所謂的稀缺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就好比《三十而已》的貴婦圈中,最稀缺的不是頂級款的包包,也不是價值連城的首飾。
這些東西并不能成為她們炫耀的資本。
因為對于這些能買得起小行星冠名權的貴婦們來講,常人眼中的稀缺貨,對于她們也就不那么有價值了。
那么對于她們,最有價值的是什么呢?
是“文化資本”。
王太太入手一幅莫奈的《睡蓮》(假的),無非就是想提高“文化資本”,然而,她卻說成是梵高畫的。
她還花巨資,買了一套高腳茶臺,請富太太們喝下午茶,但是效果卻不怎么好,她問顧佳是什么原因。
顧佳說,下午茶是英國的一種文化,很講究的,一般要擺兩臺,一個高臺(high tea),一個矮臺(low tea),貴婦和傭人要各坐一臺。
王太太更不解了,說:我這個是高臺啊,沒毛病啊。
顧佳一笑說:實際上,高臺才是給傭人坐的,讓她們喝完茶趕緊去干活。
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文化資本”對于貴婦為什么那么有價值,因為用錢買不來啊。
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曾給“文化資本”下過一個定義:
“那些非正式的人際交往技巧、習慣、態度、語言風格、教育素質、品味與生活方式。”
所以,你可以看出,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很不一樣。
經濟資本可以迅速獲得,中六合彩,黑吃黑,不正當交易......
但是文化資本就不同了,無法僥幸獲得,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
因此布迪厄說:
“文化資本,就像肌肉發達的體格,或被太陽曬黑的皮膚,極費時間,而且必須由投資者親力親為才能獲得。”
這就是文化資本“貴”的原因:
你可以花錢買名牌服裝,但買不來好身材;
你可以買最貴的高爾夫球會籍,但是買不來對高夫球規則的理解;
你可以買一個堆滿書的大書房,但是你買不來這些書的精髓。
顧佳也是因為有足夠的文化資本,才得到王太太的青睞。
自從我出了書之后,請我吃飯的富豪朋友也變多了,他們在飯局上,會很自豪的介紹我:
“我的好哥們,是暢銷書作家。”
對方會驚嘆道:“都是文化人啊....”
富豪則慧心一笑。
現在想想,也許我就是那幅《睡蓮》的化身吧......
第三部分:婚姻經濟學
1、老婆那么完美為啥還要出軌?
大家熱議的一個問題是:
顧佳漂亮、能干、體貼,氣質這一塊還拿捏的死死的,不知比林有有好上多倍,為啥許幻山還要出軌。
很多人說就是因為顧佳太完美,太體貼、太能干,剝奪了許幻山自主權,所以他才出軌。
這是一種自知失調式的詭辯,如果可以從結果倒推原因,無論體貼不體貼都能給出軌墊背。
老婆那么好,男人還出軌,主要原因是“邊際效用遞減”。
所謂“邊際”就是指:“新增”帶來的“新增”。
“邊際效用遞減”就是說,每多花一份時間,獲得美好的體驗卻在下降。
中國人常說的“七年之癢”也就是這個意思。
在這個法則下,“完美”無法對抗它的宿敵:時間。
一首再好聽的歌曲,當成電話鈴后,過不了多久就會讓你意興闌珊。
出軌者的心態也是如此,吸引他們的并不是“美”,而是“新”。
而在“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下,女性受到的負面沖擊更大。
法律經濟學家勞埃德·科恩,寫過一篇名為《結婚、離婚和準租》的論文,專門提過“年齡錯配”的問題。
男性跟女性的價值高峰期不一樣,女性無論身體和心智都會發育的更早一些,一般瞧不上同齡的男性。
所以,她們更傾向找比自己年紀大一些的男人。
然而,結婚幾年后,她們已經渡過了生理上的巔峰期,皮膚、身體等外表優勢在逐漸遞減。
倘若還生了孩子,魅力指數會極具下滑。
而男人們,卻相反。
30歲后,男人的身體機能沒有明顯下降,而經濟、閱歷、魅力等方面又得到了彌補。根據“年齡錯配”原理,自然容易吸引小姑娘了。
男人30一朵花,就是這個意思啊,既然是花,就難免招蜂引蝶。
從統計數據上來看,也確實如此,男人在30-35歲之間,是出軌的高峰期。
請別誤會,這不是給出軌男人洗地,而是從原理上說明問題癥結,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2、如何讓婚姻更完美?
出軌是“邊際效用遞減”的極端表現,而更為常見的情況則是冷戰或者爭吵。
鐘曉芹和陳嶼就很典型。
他們的關系出現裂痕,并不是由于出現了第三者,而是由于“煩”和“膩”。
煩的都一些小事,什么衣服沒有洗、鎖沒有換、工作不順心.....
在一起時間長了,也就開始膩了,四目相對,沒了激情,肌膚相親,如左手摸右手。
“煩”和“膩”就是婚姻邊際效應遞減的具體表現。
那么如何解決呢?
首先,提供情感價值。
尤其是男性,很多時候不會太注意到情感是有價值,他們更專注于實際的價值。
比如,鐘曉芹“胎停”時,陳嶼的第一反應,竟然是聯系熟人,趕快安排手術,而不是去安慰對方。
這么做有錯嗎?從實用的角度當然沒有,因為他是在解決具體的問題。
然而,女性往往更需要一種情感上的回應和安撫,最起碼在當時,這是更重要的事情。
看看顧佳是怎么勸鐘曉芹的,講了一個孩子在天上選媽媽的故事,就平順了對方.....
如果讓一個直男來評價,肯定說這故事不科學,沒道理,可是,有時候還真不需要“講道理”。
其次,創造新元素。
鐘曉芹沒有和鐘曉陽在一起,而是最終回歸陳嶼身邊,我認為是一個合理的設定。
固然人都喜歡新鮮的東西,但還是有優先順序的:
熟悉+新鮮 > 陌生+新鮮 >?熟悉+乏味 >?陌生+乏味。
彼時的陳嶼對于鐘曉芹是熟悉+乏味;
而鐘曉陽則是陌生+新鮮 。
鐘曉陽占有優勢,而后來陳嶼幡然醒悟,開始變著法子倒追時,他就成了熟悉+新鮮,也就占了優勢。
復婚也是理所當然。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保持良好婚姻的訣竅是,給乏味的生活增添一些新的元素:
偶而過過二人世界、來場說走就走的旅游、送些小禮物、設計些有儀式感的活動......
所以,婚姻是需要經營的,而不是簡單的過活。
那意味著,要經常澆水、施肥、除草,一起找找樂子,這樣的婚后生活才能平穩長久。
避免婚姻邊際效用遞減過快,往往可以預防出軌,然而,更有效的方法是:
顯化出軌的成本。
其實出軌的成本是蠻高的,比如:
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社會輿論批判、資產分割、生活沖擊、傳統觀念的自責、聲譽......
很多出軌的人,并沒有認清這些成本和代價,或者認為這些代價不足以抵消出軌帶來的邊際效用,那么出軌的概率就會增加。
一個有效的措施就是:提前給另一半,強調出軌的嚴重后果。
例如絕不姑息、馬上離婚、去單位上訪、財產分割等等。
這種手法,對那些只用下半身思考的人,還是很管用的。
其實,顧佳在一點上,做的并不到位,沒有提前警示許幻山出軌的成本有多高。
倘若,她在之前有意無意就明確,一旦發現有問題,就堅決離婚的話,可能許幻山有賊心也沒賊膽了。
從顧佳一慣大包大攬的作風來看,我很有理由相信,許幻山是心存妄想的,琢磨著無論怎樣都會得到原諒。
而正是這種心理,給他的出軌帶上了一套護甲。
這篇文章,講述了什么是“尋租者”,帶你了解了“稟賦效應”的應用,告訴你服飾是一種信號的釋放,論證了“文化”也是一種資本,展示了“邊際效應遞減”是如何影響婚姻的。
好了,就像我經常說的,吃瓜也要吃出味道,如果這個瓜你吃完了,那就來點個贊吧。
-END-